醫改強音|以人民為中心,拿出改革實招硬招
醫改工作,始終為老百姓所關心、關切。在眾多目光的關注之下,醫改工作蹄疾步穩,多方協同發力,加大投入,持續拿出改革的實招、硬招。
國家部委“熱心”醫改
“十三五”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以中央預算內投資帶動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累計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1748億元,支持8459個醫療衛生項目建設,不僅實施了疑難病癥診治能力提升和中醫藥傳承創新兩大工程,更是在強基層方面大幅提高了對縣級醫院達標建設的支持力度,基本實現了對832個原國家級脫貧縣的全覆蓋。
“86%的公立縣級醫院和74%的縣級中醫醫院達到二級及以上水平,醫療衛生服務的可及性、公平性顯著提高。”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國家衛生健康委等部門分兩批支持的26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試點醫院,經過兩年多的建設,部分試點醫院已取得階段性建設成效——1400余項新技術被引進至試點省份,700多名專家在試點醫院常駐坐診,試點省份2020年相關專科跨省外轉患者數量較2019年平均下降28%,為實現“大病重病在本省就能解決”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著力解決好群眾看病就醫問題,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公立醫院公益性的服務方向,同時深化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去年,人社部會同有關部門印發了《關于深化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穩步推進各地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實施工作。目前,各地都已經制定了具體的改革實施方案,大部分省份已經出臺有關文件,個別省份還在積極協調推進過程中。”人社部工資福利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薪酬制度改革堅持公立醫院姓“公”的屬性不動搖,與公立醫院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價格管理、醫保支付、人事管理等改革相銜接,也特別關注協調發展問題,注重大醫院和小醫院、公立醫院和公共衛生機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收入分配關系。
為推動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近期財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明確,中央財政擬支持實施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示范項目,對地方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等按規定給予補助,每個項目中央財政補助最高可達5億元。
地方政府“實心”推進
加大對醫改的投入力度,為的是老百姓和醫務人員都能從改革中獲益。為此,需要堅持以投入換機制,多方面著力推進改革。
“在國務院和省醫改領導小組秘書處的精心指導下,三明市委、市政府研究制訂《三明市實施“六大工程”推進醫改再出發行動方案》,并召開全市醫改再出發暨衛生健康大會,圍繞解決‘群眾健康怎么管護’‘醫務人員怎么激勵’‘醫學人才怎么培養’‘優質醫療資源怎么擴容’‘醫防怎么融合’‘中醫藥事業怎么發展’,對推進醫改再出發行動進行全面動員部署。”福建省三明市市長李春表示,財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專項補助資金5000萬元已下達各總醫院,全部用于醫療服務與保障能力建設。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支持推動下,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先后與三明市簽訂合作共建省級區域醫療中心、閩西北區域中醫醫療中心協議。目前,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安門醫院已派出16名專家駐點三明,幫扶該市13個特色專科建設,參與科室管理,成功開展多項高難度手術,帶教人才。
與三明市的老百姓一樣,浙江省的老百姓也提升了健康獲得感。浙江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俞新樂介紹,該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均衡布局,形成從“城市強”到“縣級強”再到“縣域強”的發展格局。緊扣“大病重病在本省就能解決”,委省共建、外引內聯打造“醫學高峰”,率先落地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和兒童區域醫療中心,外轉住院病人明顯減少;緊扣“一般病在市縣解決”,推動省市共建、市區聯動,延伸設置4個省級區域醫療中心,由13家三甲醫院對口26個山區和6個海島縣,每月400余名專家下沉,開展新技術新項目500余項;緊扣“頭疼腦熱在鄉鎮村里解決”,將縣域醫共體建設作為解決基層醫療衛生體制問題的一個重大探索和突破;省政府連續3年督查激勵,縣域就診率、基層就診率、鄉鎮衛生院門診手術和住院服務開設率分別達到88.9%、53.6%、98.2%和72.8%。
重慶市也通過醫改助推民生溫度的提升。“2017年,重慶市以全面推開公立醫院改革為契機,建立全市統一的醫改監測信息平臺。”重慶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王衛介紹,平臺將全市243家醫院(公立224家、民營19家)的醫院管理系統、財務系統等接入平臺,建立次均費用、醫療收支、醫保報銷、上下轉診等116個基礎監測指標和40余項分析監測指標,并根據醫改重點任務動態調整監測指標,每月出具監測報告,每季度通報重要指標,推動區(縣)和醫療機構加強過程控制。通過強化督導評價,使患者就醫負擔有所減輕,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的比重由2016年的29.4%下降至2020年的28.2%,醫院收入結構也進一步優化。
做改革促進派和實干家
改革風起云涌,內容豐富、經驗鮮活的各地做法正蹄疾步穩地往前推進。
比如,吉林省、甘肅省積極推行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共享;江西省、河南省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促進醫療資源下沉;廣東省、海南省、青海省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行“一類財政保障、二類績效管理”;廣西壯族自治區加強基層機構建設,著力提升基層服務能力;云南省探索“省管縣用”對口幫扶機制,增加省級三級醫院編制,用于派遣人員幫扶能力薄弱的縣;西藏自治區推進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藏醫醫學中心和委省共建醫院建設;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強化遠程醫療服務,將遠程醫療服務延伸至基層醫療衛生機構。
“這些成績是老百姓實實在在能夠感受到的。”國家衛生健康委體制改革司司長許樹強介紹,各地各有關部門圍繞政府投入、藥品耗材集中采購、價格調整、醫保支付、薪酬分配等重點領域加大改革力度,推動醫改取得了新的成效。國家組織的藥品和耗材集中帶量采購有效降低了患者用藥負擔。2021年有19個省份調整了醫療服務價格,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在5個城市啟動試點,探索完善價格管理和調整機制。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在101個地市級以上城市進行試點并全部進入付費階段,未來3年將實現全覆蓋。薪酬制度改革全面推開,賦予醫院更多分配自主權。擴大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試點,已完成布局26個,今年將實現在各省全覆蓋。
許樹強表示,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秘書處起草了今年的醫改重點任務文件初稿,已經征求了各地、各相關部門意見。做好今年醫改工作,總的要求是: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以改革創新為動力,突出人民群眾獲得感,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加快構建“一個格局”(有序的就醫和診療新格局)、推廣“一個經驗”(三明醫改經驗)、抓好“一個試點”(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試點)、統籌推進一攬子改革任務,發揮醫改領導小組秘書處作用,狠抓醫改落地見效。
“抓好醫改工作,要求我們以唯實求真的精神和強烈的責任擔當,做改革促進派和實干家。”許樹強表示,一方面,要加強醫改工作人員隊伍建設,各地要配足配強體改干部,增強醫改工作力量,國家層面將繼續組織培訓班,提高大家對政策的理解和執行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強醫改智庫建設,廣泛吸收各領域專家參與深化醫改工作,發揮專家在重點課題研究、醫改政策咨詢、解讀重大改革舉措等方面的作用,把各方力量凝聚到深化醫改的旗幟下。
來源:健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