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兒科“醫聯體”,天津發揮兒童醫院龍頭作用破解“看病難”
天津市衛生健康委發揮市兒童醫院(天津大學兒童醫院)龍頭帶動作用,加快兒科“醫聯體”建設步伐,打造智慧醫療信息化平臺,健全罕見病診療管理體系,不斷升級醫療服務能力,合理利用全市兒科優質資源,緩解區域醫療分布不均衡問題,讓更多患兒能夠就近就醫、盡快就醫,多措并舉破解兒童“看病難”。
少跑路,搭建兒科“醫聯體”專家來到“家門口”
天津市兒童醫院微創外科副主任醫師董亮,日前到該院“醫聯體”成員單位天津醫科大學中新生態城醫院兒科診室坐診,不少家長帶著孩子來就醫。
陪兒子駿駿候診的王女士說:“以前孩子一生病就要往市里跑,現在專家來到‘家門口’真方便。如果遇到疑難情況,還能預約市兒童醫院的號并轉診,我們可以少跑很多路。”
近年來,市兒童醫院加快與基層醫療機構上下聯動,武清區人民醫院、西青醫院、薊州區人民醫院等18家醫療機構,以及外省市14家醫療機構,目前均已成為該院“醫聯體”成員單位。
兒科“醫聯體”的建立,讓優質醫療資源得以輻射并下沉到基層,使更多患兒享受到“家門口”的優質服務。市兒童醫院不斷完善與成員單位間的“連接”,選派專家定期出診、巡講,建立形成醫務人員技術派出和進修培訓雙向流動機制,組織編撰《兒童常見病防治和健康管理實用手冊》供基層醫師學習使用,還在“醫聯體”內調撥使用院內制劑滿足遠郊地區兒童用藥需求。
同時,兒科“醫聯體”內還逐步完善雙向轉診“綠色通道”,成員單位接診的危重癥患兒,經市兒童醫院會診醫師確認后可轉診至該院就診,病情緩解后再回到成員單位繼續康復治療。
云就醫,“互聯網+醫療”提升就醫感受
都說兒童“看病難”,之前帶孩子看病,家長提起排隊掛號就“頭疼”。隨著“互聯網+”深入生活諸多領域,市兒童醫院以信息化建設為突破口,著力打造“智慧就醫”服務體系,配合優化就診流程,靈活調配人力資源,提高各部門工作效率,改善患兒就醫感受。2018年5月20日,該院智慧門診新系統啟動試運行,實現門診實名制就診,開啟了讓患兒便捷就醫的“大門”。同年6月1日,“天津市兒童醫院掌上健康”微信服務號上線,實現智能手機端預約掛號,當天窗口掛號量就銳減至10%。2020年12月25日,“掌上健康”推出升級版,“天津市兒童醫院互聯網醫院”上線試運行,為患兒搭建起“線上就醫”云平臺。符合在線復診要求的患兒,足不出戶就能“面對面”向醫生咨詢檢查檢驗報告、獲取用藥指導等,享受與線下相同的醫療服務。醫生會根據患兒病情在線開具處方,經過藥師審核后,家屬在線支付藥費,藥品通過物流配送至指定地址,體驗便捷的居家診療新模式。
在市兒童醫院北辰龍巖院區二樓內科門診,一位家長帶孩子就診后說:“幾年前,每次來看病都得排隊掛號,有時要等幾個小時、甚至十幾個小時。現在有了智慧服務,在家就能線上預約掛號,按照預約的時間再來就診,大大節省了時間。”
從“一號難求”到線上精準預約就醫,從“就診一日游”到候診以分鐘計算,從僅能線下就診到實現線上復診、在線開方、藥品配送到家……如今,市兒童醫院的“互聯網+醫療”帶給廣大患兒諸多便捷。
截至2021年年底,該院微信服務號實名認證人數達165萬,線上預約總量超過113萬,預約率74.67%,通過信息化手段有效將門急診平均候診時長縮短至28分鐘。
不放棄,實現罕見病早診早治
去年12月22日,市醫學會罕見病分會主任委員、市兒童醫院張碧麗主任醫師接診了患龐貝病的3歲患兒樂樂(化名)。
這是天津市首例龐貝病患兒,該病是一種罕見病,需要終身用藥,對樂樂來說實屬不幸。但樂樂又是罕見病患兒中的“幸運兒”,為了讓他得到及時有效治療,市兒童醫院在市醫保局大力支持下,僅用16天就獲批成為我市兒童龐貝病醫保定點醫院,今年1月18日為樂樂進行了酶替代治療。
市兒童醫院不斷致力于罕見病患兒的早診早治,近10年共收治千余名罕見病患兒,涉及國家衛生健康委第一批罕見病目錄中的106個病種。
為提高罕見病“可診、可治、有藥可醫”的診療能力,天津市兒童醫院2019年成立罕見病診療中心,2020年又建立罕見病門診及罕見病多學科會診中心,定期組織學術研討,促進規范化診療。2021年,該院作為牽頭單位,成立了我市罕見病診療協作網溶酶體貯積癥協作組,針對此類疾病制定相應診療規范,培訓醫生增強此類疾病診斷能力,并在全市形成上下聯動、雙向轉診的機制。
此外,該院院長劉薇擔任主編編輯出版了《兒童罕見病診療與管理》。這是我國首部關于兒童罕見病的專著,百科全書式詳解了106種兒童罕見病,詳細梳理了每一種罕見病的臨床表現、診斷標準、鑒別診斷、治療方法、轉診要點、基層管理等,讓更多醫生特別是基層醫生提高診治罕見病的能力,讓更多人認識罕見病、了解罕見病、讀懂罕見病。
來源:北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