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醫院產品觀(十三):電子陪護證
醫院陪護探視人員多、流動性大、管理難度高,一直是醫院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環節和難點痛點。在疫情常態化防控的大背景下,嚴防院內感染成為醫院疫情防控的工作重點,陪員管理的重要性也被提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方面,醫院要按照防控要求,對陪員管理逐漸收緊,逐項細化,不僅制定了“非必要不陪護”、“一患一陪護”等管理制度,還對陪員的健康狀態等進行常態化監測。
另一方面,患者及親屬,也希望為自己和家人爭取更多的見面和陪護機會,在個人情感和利益訴求比較迫切時,甚至想繞開醫院的規章制度,從而引發管理隱患。
在現實矛盾和利益博弈下,加強疫情期間病區陪員管理工作顯得更為迫切。這種壓力也讓管理部門認識到,“人防+技防”或許是比較好的解決方案。于是,“電子陪護證”也被很多醫院提上了日程,并得到了落地應用,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從我們醫院的實踐,還是其他醫院關于電子陪護證的經驗介紹來看,電子陪護證的開發應用,少不了醫院信息部門的參與。
對于信息科來說,電子陪護證是一次非常好的實踐和練手機會,不僅考驗技術,還要練習跨部門溝通協調,同時會用到UI(用戶界面)設計等方面的知識,既鍛煉團隊,又提升個人。
正因如此,我將陪護人員管理納入“智慧醫院產品觀”系列話題,與大家探討。鑒于其他醫院和學術論文中,對于電子陪護證的整體技術方案已有很好的案例借鑒,本文就不再贅述,而是把討論出發點更多地放在信息科的角度,探討如何把電子陪護證這項工作干得出彩,不到之處,還請批評指正。
發揚傳統紙質證優點
傳統陪護證主要以紙質證或者腕帶作為陪護標識。缺點顯而易見:辦理流程復雜,不易保存、攜帶和管理。使用腕帶作為陪護標識,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保存和攜帶的問題,但新的問題隨之而來:陪護與患者如同時使用腕帶,身份容易混淆;相比于紙質證,陪護腕帶標識又提高了科室的耗材成本,也不符合醫院感染管理規定。
除了用戶層的缺點,站在管理層看,以上兩種傳統的陪員身份標識,一旦分發,便很難監控和追溯,無法形成一套嚴格的監督管理體系,也就無法確保陪護管理的安全、有序、高效。
但實際上,任何一種管理方法和手段,只要存在,必有價值。即使在考慮用一種更好的方案去替代它,也應該理性看待之前的做法,在迭代的過程中,做好繼承發揚。
最近,因為家人在外住院,我全程陪護。剛好這家醫院還在使用傳統的腕帶來管理陪員,這就給了我一個難得的體驗機會。體驗之后,我最大的感受竟然是,腕帶這種傳統的管理方式,并不是我想的那樣落后和一無是處,還是有它的優勢和邏輯。
在我看來,通過腕帶管理陪員,至少有兩個優點:一是省事。在任何一個院內需要確認身份的環節,尤其是門診、病區出入口,這種批量人員通過場景中,管理人員通過查看對方有無佩戴腕帶,可以直觀地對人員身份進行初篩。二是穩定。紙質證或者腕帶,出問題都是點上的,比如遺失、非法替代等,很難出現面上的問題,類似于健康碼那樣,大面積崩潰、癱瘓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問題。
因此,在開發電子陪員證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對傳統紙質證的優點,予以繼承發揚。
相比于紙質證和腕帶,電子陪護證可以呈現的信息更多更全,對于這樣一個數字產品的用戶界面,如何進行合理的結構化區分和視覺層次呈現,讓不同用戶可以快速找到感興趣的信息,正確地與產品進行交互。
例如,陪員證的有效期,是各管理入口處的工作人員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如何快速有效地讓工作人員判斷陪護證是否有效?
三種遞進的設計思路
最普通的做法:把陪護證的有效期直接以文字的形式展示在界面上。
再進一步的做法:在電子陪護證展示界面上,增加是否過期的圖戳,以不同顏色區分,使得陪護證狀態更加清晰。
更進一步的做法:顏色是構建視覺層次的有效工具,一般我們都用白色、綠色等比較弱的顏色做背景。但是,如果想引起用戶注意,可以反其道而行之,采用紅色、橙色這樣鮮艷大膽的顏色,作為陪護證失效場景,更容易引起注意。
除了顏色,還有大小。信息區分最有效的工具之一就是大小。大的事物總是比小的事物更加重要,這種想法植根于用戶心中。這也是為什么用戶的注意力往往會轉移到大的文字或圖片上。在設計陪護證時,可以根據每個內容元素的重要性,對展示信息進行大小區分。
浙江健康碼(下圖)就是很好的例子,將動態更新的時間信息置于顯要位置,放大顯示,突出其重要性,一目了然。這種做法可在電子陪護證開發設計的過程中學習借鑒。
最后還有個不成熟的建議,大家一起探討:電子陪護證一般只有兩端:用戶端和管理端。用戶端一般掛靠在醫院公眾號下,主要是患者使用。管理端由病區護士站等使用,用于后臺審核等。
除此以外,建議增加一個可視化展示端,依托護士站大屏、監控室大屏等,從全局層面展示目前陪員情況,進出人次細節等數據。通過這樣一種方式,更好地體現技術部門的管理思維。
作者簡介
李楠,CHIMA青年委員。現從事醫院管理和信息化工作。作者觀點僅代表個人,純屬技術交流,與供職單位無關。
上一篇: 信息化建設有效溝通方式有哪些?|醫院信息化百問百答
下一篇: 張雷:智慧醫院數據接口安全治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