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紅會醫院首家實現上下級多媒體聯合門診:家門口的專家
近年,國家陸續推出多項醫改政策,如《基層衛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務舉措》《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試點工作方案》等,西安市積極響應,試點探索建設以西安市紅會醫院為牽頭單位,在基層醫療機構的基礎上共同建設“衛星醫院”,該項目也是西安市八項重點工作之一。通過團結協作、學科共建、資源互補、多媒體聯合門診等方式推進上下級醫療機構緊密合作,公共建設衛星醫院。在西安市紅會醫院衛星醫院(草灘)聯合門診系統運行的首日,一位心梗患者成了新華三多媒體聯合門診系統的首批受益者之一。
社區醫院看專家號,患者便捷省心
在未央區居住的劉爺爺今年50來歲,近日來,胸悶的老毛病讓他行動使不上力,市區醫院專家號難約,渾身上下也難受,于是他就近選擇去家附近的未央區草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診。令他意外的是,該中心是西安市紅會醫院的衛星醫院,與紅會醫院建立了聯合門診系統,通過多媒體設備,三甲醫院的心內科專家與基層的醫生共同對他進行診療。“看見先進的設備與專業的醫生,我瞬間心里更踏實了。”劉爺爺激動地說。
遠程精準診斷,不耽誤患者病情
王先生患病癥狀較為復雜,經過社區醫生的初步問診,對患者的病情還不能精準把控。其選擇一鍵呼叫,即刻紅會醫院專家協同社區醫生對患者進行詳細問診,在經過聽患者口述病情,查看患者的既往病史,查閱相關檢驗、檢查等情況后,專家捕捉到了異常,判斷此刻就診的患者正面臨心梗的風險,時間就是生命,患者立即通過綠色通道轉診到紅會醫院入院治療,一次高危疾病得到了有效救治。
心梗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心肌梗塞,它是在缺血缺氧的情況下發生。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每年突發急性心肌梗死的人數約為100萬,其中每3名患者中就有1人死亡。心梗往往發病急、病情重、搶救難度大,即使患者被成功搶救,心臟功能也可能會受到嚴重損害。早發現,早治療,對于心梗患者,及時就診對于患者病情治療至關重要。“這次真的太幸運了,在家門口有專家幫我看病。”接受治療時王先生后怕地感慨道。本次,王先生成為了聯合門診系統的受益人之一,不出遠門,不走彎路,近距離地享受到了高水平的醫療服務,保證了生命健康安全。
臨床資料實時共享 真正做到“首診在基層”
受限于通信技術延遲、硬件品牌多樣化、網絡安全管理等要求,各醫院信息系統沒有打通,傳統遠程診療僅能做到 “純視頻會議”形式,無法實時同步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交流,對患者進行全方位的診療行為,成為了診療行為的“馬后炮”。通過多媒體聯合門診系統實現互聯網視頻診療同時,利用多媒體設備及基層醫生對患者進行“視、觸、叩、聽”等基本檢查行為,同時采用調閱既往病歷資料、查閱檢驗檢查結果及電子影像,對患者進行如同線下就診般的聯合門診,是本次聯合門診的亮點。通過預約號源向基層下沉,可以顯著提高城鄉居民對基層醫療衛生服務依從度,有利于從制度層面推進分級診療的實現,真正做到“首診在基層”。身臨其境般的常態化多媒體聯合門診,可以減少對醫院的醫療資源的擠占,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通過聯合門診,下級醫院(衛星醫院)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鍵即可呼叫上級醫院,平臺系統將自動調度“空閑狀態”的上級醫院醫生進行會診,操作非常簡便。上級醫院醫生借助下級醫生的手,通過多路高清視頻界面及相關多媒體設備,可基本完成“視、觸、叩、聽”等常規西醫操作,也可對患者電子病歷、紙質報告、影像膠片進行隨時查看,對患者進行有效診斷。同時,下級醫生可通過與上級醫生共同診療過程,積累醫療經驗,真正做到了“傳、幫、帶”的效果,有效提升基層診療力量。醫院通過多媒體聯合門診及共建病區等手段,真正實現區域“衛星醫院”建設,對群眾就醫“分級診療”改革試點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西安市紅會醫院作為區域骨科權威單位,加快建立分級診療制度,積極嘗試探索為群眾解決“就醫難”的實際問題。未來將以“互聯網醫院”為抓手,通過信息技術平臺搭建切實提升區域互聯互通新水平,推動區域不同機構間檢查及檢驗結果互認共享,加強上下級共建、協同、聯動,有效促進分級診療和基層首診的落實,帶動基層相關專科團隊建設,讓優質服務惠及基層群眾。此次衛星醫院多媒體聯合門診的實踐,將進一步提升西安市的醫療衛生服務整體性、協同性,惠及千萬家庭的同時為探索“分級診療”模式提供了新思路。
(本文由新華三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