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力“云醫療”,規則不可少
疫情防控期間,“云醫療”應運而生。患者通過互聯網醫院、在線平臺復診、咨詢,藥物配送到家,不少地方還可以進行醫保結算。據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信息司統計,疫情防控期間,國家衛生健康委屬管醫院互聯網診療比去年同期增長17倍,一些第三方平臺互聯網診療咨詢增長20多倍。
“云醫療”在降低患者交叉感染、實現患者就醫行為“物理隔絕”的同時,也打破了醫療資源的地域限制。不少常見病、慢性病復診及藥品配送服務都可在網上完成,為患者就醫帶來巨大便利。
在互聯網醫療機構遍地開花、形態日趨豐富的背景下,如何為互聯網醫療松綁、助力?如何保證處方藥的合理使用?這些問題成為“云醫療”高質量運行的關鍵。
應該說,互聯網醫療的相關技術已經較為成熟,各地普遍依托互聯網技術開展線上醫療健康服務。比如,5G技術支持遠程會診、人工智能助力隔離管理、“互聯網+”心理援助等紛紛面世,不斷滿足人們的就醫問診需求。
不過,相對于快速發展的互聯網醫療技術,相關制度建設則相對緩慢。比如,許多慢性病、復診患者關心的線上醫保支付還停留在試水階段。雖然,去年國家醫保局印發了《關于完善“互聯網”醫療服務價格和醫保支付政策的指導意見》,明確了5個“互聯網+”醫療服務價格項目準入應符合的基本條件,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網絡慢病復診的普及。但由于醫保地域屬性與醫保跨地域結算等問題,絕大部分城市還停留在醫保刷卡支付階段。有關部門不妨在頂層設計上建立國家級的醫保信息管理平臺,連接和打通全國各省、各區域實體醫療機構及互聯網醫院,實現大病去醫院、小病慢病上互聯網醫院,真正讓老百姓足不出戶即可尋醫購藥。
再如,在網售處方藥方面當前還存在一些限制。有的病人還是要到醫院門診去復診、開藥。對此,要以互聯網思維不斷求索。可以建立互聯網醫療服務監管系統,以大數據技術全流程監管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針對事前、事中、事后三個階段,對醫療機構、執業人員、診療、護理、處方等服務行為進行監管。讓醫生的每一次問診,開出的每一張處方,在系統上都有跡可循。一旦有違規行為,外部可以及時干預,以策安全。
只有不斷細化相關配套政策、法規支持,互聯網醫療方能為廣大人民群眾帶來更多便利。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劉琛
上一篇: 醫療信息化新聞一周回眸
下一篇: 陜西加強互聯網醫療服務發展和規范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