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探討后疫情時代互聯網醫療建設和網絡安全保障
日前,“后疫情時代醫院診療模式思考暨互聯網醫院建設交流會”成功舉辦,本次交流會由中國醫院協會信息專業委員會(CHIMA)、《中國醫院》雜志社、數字認證公司、HIT專家網共同舉辦。會議聚焦后疫情時代醫院診療模式和互聯網醫院建設,就新時期互聯網醫療建設及其網絡和信息安全問題展開討論。本次交流會大咖云集,由HIT專家網創始人兼總編輯朱小兵擔任本次交流會的主持人。
CHIMA主任委員、《中國醫院》雜志社社長王才有在致辭時表示:“新冠疫情為傳統的診療模式豎起了一道‘墻’,互聯網又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窗’。疫情推動公立醫院加快了互聯網診療、互聯網醫院的建設步伐,促使公立醫院開始將核心的醫療資源面向互聯網開放,這一變化可謂史無前例、影響深遠。"
隨著國家對互聯網診療提供進一步的政策支持,越來越多公立醫院獲得互聯網診療資質,積極擁抱互聯網。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于2月27日獲得資質批復后,3月3日正式上線互聯網診療系統,是北京市首家獲得互聯網診療資質的中醫院。該院信息中心主任張紅介紹:“醫院將一批優質醫療資源投入到互聯網診療服務,并在問診流程中加入了讓患者提交舌苔照片的環節,滿足了中醫復診的需求。”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是北京首家開通互聯網診療平臺的市屬三級甲等綜合醫院。醫院的互聯網診療平臺正式上線后,首批配備了10臺可接入醫保實時結算系統的移動終端,患者動動手指網上看醫生,點點屏幕藥品送到家,北京醫保患者還可以刷醫保卡實現醫保實時結算。醫院信息中心主任梁志剛指出:“為確保互聯網診療‘僅限復診’不管是小程序還是App,對接院內HIS系統時,均只能為患者顯示已在線下就診過的醫生與科室,從技術手段上確保業務的合規與安全。”
面對突發的疫情,北京協和醫院在2月10日開通線上發熱咨詢,在2月17日率先開放了線上專科咨詢,共有49個專科、近千名醫務人員為患者提供咨詢服務。醫院信息管理處處長朱衛國認為:“互聯網診療正在迎來春天,同時也面臨著更大的挑戰。挑戰主要存在于技術、安全和管理等多方面,解決相關問題有待醫院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探索。”
疫情期間,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迅速反應,開展互聯網診療服務。2月21日,醫院啟動互聯網診療系統建設工作;2月29日,系統正式上線,并通過專家評審。“該系統基于在線問診平臺,分為運營管理后臺、醫生端/藥師端、患者端三大板塊。”信息中心技術總工孫立淼介紹,“醫院互聯網診療引入物流環節,幫助患者將藥品配送到家。”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互聯網無遠弗屆的特性使互聯網診療獲得爆發式發展。同時,保障互聯網診療安全成為第一要務。
孫立淼介紹,朝陽醫院的互聯網診療系統剛上線,就累計遭到了超過30萬次的網絡攻擊。面對與線下診療完全不同的業務環境,朝陽醫院為互聯網診療系統加固了安全防線,包括在公有云上部署云防護平臺等。
在目前尚未推出統一監管平臺的情況下,多家公立醫院都對本院的互聯網診療活動采取了監管措施,共同的做法是引入電子認證(CA)服務機構,實現醫生、藥師的身份認證,通過電子簽名對電子處方的生產、流轉、配送等進行全程留痕監管。
國家“十三五”網絡空間安全重點研發計劃實施方案及指南編寫專家組組長、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荊繼武指出,互聯網診療、互聯網醫院需要選用合適的密碼技術來加以保護,實現醫護人員、患者等在虛擬空間責權利統一的身份管理,保護患者隱私與數據安全,確保醫療機構與外部系統安全的互聯互通等。他指出:“密碼技術具有極高的專業性,醫院應選擇專業的商用密碼技術服務機構提供服務。”
國家衛生健康委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國家密碼行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數字認證公司董事長詹榜華認為,隨著網絡邊界的逐漸消失,“零信任”時代正在到來,需要借助密碼技術重構網絡安全邊界和信任。他強調:“過去10多年來,數字認證十年磨一劍,持續為醫療機構提供以密碼技術為基礎的網絡安全解決方案,未來,將繼續通過構筑安全可信的互聯網醫療環境,幫助醫院實現醫療服務和醫院管理的模式創新與轉型。”
(內容參考HIT專家網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