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熱門診IT運維思考—來自疫情一線的報道
大年初一中午,我接到單位召回通知,于當日深夜返回蘭州。
第二天早上,我回到單位,在接受了簡單培訓之后,我便穿好防護服,走進了傳說中的發熱門診,對接病區信息化需求。
現將我在診區所看所想與諸位交流分享。
1、終端部署上線能否更便利?
一走進發熱病區,就看到信息科工程師正在安裝部署新的客戶端,其中包括臺式機、打印機等常用組件。
目前看來,這種傳統的部署方式在應急環境下還是太過繁瑣:硬件之間的相互連線、系統的安裝和調試等等,每一個平時看上去稀松平常的步驟,此時此刻都增加了信息科工程師在診區的逗留時間和活動軌跡,不僅降低了工作效率,還增加了感染的風險;
瘦客戶機、虛擬桌面等更為便捷的部署上線方式是時候派上用場了。
2、人機交互方式能否更豐富?
除了信息科工程師之外,醫護人員的安全也是我關注的重點。
發熱病區的醫生在操作門診工作站時,還是最傳統的交互方式:硬件上是鍵盤鼠標,軟件里是各種下拉表單。相信這也是絕大多數醫院的現狀。
這里有兩個問題,首先醫務人員都是在全副武裝的情況下操作電腦,操作的靈活性受限,特別是戴上護目鏡后,視線的清晰度明顯受到影響;其次,聚集在發熱診區就診的患者,本身在癥狀、檢查項目等內容上有一定相似性。換句話說,發熱病區的醫生常用的診斷、用藥和檢查內容,就集中在那有限的幾種,但調用頻次很高。
我們能否在保持現有HIS系統不變的前提下,為發熱系統的門診工作站配備一套簡潔好用的UI(界面)?包括以觸摸、點擊為主的屏幕交互方式,和磁貼設計的選單?盡量簡化醫生操作,同時允許醫生對于模板的順序、頁面布局排列方式進行自我設置。
3、物流配送能否更實用高效?
在發熱病區我看到很多護理人員來回奔波,根據需求為各診室補充物資。這里也有個問題,一是補充物資本身也消耗有限的醫務人員資源,二是診區繁忙,任務應接不暇,很多應急物資送到需求診室后,往桌上、置物架上一放,然后雙方口頭交代一聲就走了。
隨后,這些物資似乎就被遺忘了,暴露在惡劣的環境里,患者的視線中。
能否考慮用物流機器人在發熱診區運送物資,既能騰出人手,還能履行簽收、開啟驗證等環節,確保物資安全。
(這一點還請大家多批評指正,我沒用過物流機器人,不太了解這款產品的優劣,以及它在發熱診區部署上線之后,會不會給診區帶來其他意外的問題)
4、信息傳遞
上文中提到,醫務人員穿上全套防護服后,活動受限,與外界的交互便利度明顯下降。但交互本身是一種正常需求,特別是了解突發情況、疫情進展和醫院通知等又是一種剛需。
以前我就發現一個問題,診區里的屏幕真不少,走廊屏、護士站屏、診室門口的提示屏等等,但真正能聯動的不多。我指的聯動有兩點重要功能,一是所有的屏幕都能整齊劃一的顯示內容;二是屏幕之間可以相互交互,傳遞和顯示信息。
能否考慮在診區增設可以交互、聯動的屏幕(各種尺寸、形態皆可)?
除此以外,很多醫院的發熱診區都選擇了老舊病區改造。診區上線運行之后,很多指示牌、標識都采取了傳統的紙質張貼,缺點很多:診區里有些地方光線不好,靜態的標識牌視覺效果也一般,更換起來麻煩等等。
如果能采取統一的屏幕標識牌,不僅便于統籌管理,還能在應急時通過屏幕顏色變化、閃爍等動態提醒,最大限度的提醒周邊的人。
舉個例子,我開高速時一般會用手機導航。我盯著前方開車,一般也不會去看位于側前方中控臺的手機,即使它始終亮屏。如果前方有測速或者限速提醒,導航會提前語音提醒,如果提醒后車速沒有下降,整個手機的導航頁面邊緣便會由白變紅,然后極速閃爍(感覺手機要炸了),我一下子就注意到了,就是這個道理。
暫時就這么多,回到醫院后,工作節奏驟然加快,沒法像前幾篇那樣反復修改了,只能在繁忙的工作之后抽空寫點,質量可能不高,請大家多包涵。
盡量保持更新,歡迎交流。
作者簡介
李楠,CHIMA青年委員。先后畢業于第一軍醫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和蘭州大學信息科學與計算機學院。從業至今,歷經基層醫院信息科、衛生行政機關等崗位,先后從事衛生統計、HIS系統開發和運維等工作,現就職于聯勤保障部隊第九四〇醫院(原蘭州軍區蘭州總醫院),從事信息化工作。
作者同主題相關文章
抗擊肺炎疫情,信息人在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