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當前,對于技術“向善”的一點思考
引言
這兩天,肺炎的事占據了各大媒體頭條,也刷爆了朋友圈。期間,我從三種視角去關注這件事:
首先我是一普通人,關注事態發展會給自己的生活帶來哪些影響,應該如何做好預防工作;
其次我在醫院工作,我關注疾病本身和處置應對;
最后,我從事IT工作,我希望“技術向善”。事發后我在思考,技術能做點什么,哪怕是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以下是一些淺顯的思考,與諸位分享。
1
自我篩查
我和很多人一樣,經歷過非典。2003年發生非典時,還是功能機的天下,社交網絡還處于初級階段,很多人還是通過傳統媒體接受有限的信息。
相比之下,新型肺炎發生后,給我最大的觸動就是:輿情傳播比病情擴散來得更為迅猛。
想想也對,當下,我們身處的時代和十七年前全然不同:人手一部手機,每個人都是一個終端,隨時隨地在生產和傳遞信息,新型肺炎成為一場全民直播。
昨晚,一位不太熟的朋友打電話給我,語氣中帶著一絲不安,他感覺自己有點兒發燒和頭暈,趕緊上網搜索新型肺炎的癥狀對照著來看,越看自己越像“中招”了。
那一瞬間,他想到了我,便打電話問我該怎么辦?
我幫他對接了最近的醫療資源。隨后,我意識到:身處“全民直播”時代的我們每個人,在信息轟炸中,也不知不覺提升了自己的主動健康意識。
我這位朋友就是很好的例子。
既然如此,一定要利用好這種來之不易的主觀能動性,通過技術主動前出對接,將這種微弱的、可能會隨時消失的主觀能動性,安全的引導至我們想要的地方。
就像小時候家里停電時,點上一根蠟燭,然后用手護送著微弱的燭光,穿過通風的走廊,到達每個房間。
我的設想是,當用戶通過搜索引擎、輕問診小程序等應用,搜索與肺炎相關的癥狀關鍵詞時,系統會自動推送新型肺炎的自我篩查表給用戶。篩查完畢后,系統還可以將科普內容以及周邊的醫療資源(特別是政府明確的定點收治機構)推送給用戶,供其選擇。
讓人欣慰的是,當我在構想時,在朋友圈也看到了類似的產品已經緊急上線(如下圖),雖然功能簡單,但是很暖心。
如果這種小程序能更加智能全面,并以二維碼的形式張貼在車站、機場等人流密集區,加上官方背書,我相信會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
2
預問診
我之前寫過《智慧醫院產品觀:預問診篇》。當時我對預問診的定位是:預問診可以看作患者的自我數字化標注,它可以引導患者告別就診過程中的陋習,也可以作為醫患“遭遇式“問診的一道有效緩沖。
在新型肺炎發生后,預問診再次被我“寄予厚望”:我希望更多的醫院能在發熱門診等專門收治肺炎(疑似)患者的區域,引導(甚至是要求)患者在候診時,盡可能的使用預問診業務。
原因有三:
一是通過預問診的專科模板,盡可能地讓患者在接觸醫生前,在尚未產生傾訴欲望時,盡量客觀公正的回憶病情,在模板引導下填寫有價值的結構化內容。
二是如果出現大批量收治(疑似)患者的情況,可以通過預問診提供的數據,對批量患者進行快速預判和分類;
三是我從記者對李蘭娟院士的采訪中了解到:從樣本送檢到出結果,大概兩三個小時,這段話給了我靈感(詳見下圖)。
既然我們已經通過預問診將患者從線下拉到線上,建立了綁定關系,那就有充足的理由和便利的條件去利用這寶貴的“兩三個小時”,讓這段時間“利益最大化”。
例如,在等待結果的兩三個小時中,可以給患者微信里推送正規科普,或者推送調查表單,詢問患者近期的行蹤,接觸過的重點人和聯絡方式等,獲得更多寶貴的信息。
3
其他
最后,我想聊聊醫患宣教。就在我寫作的同時,微信群里時不時的就會出現關于肺炎的截圖、聊天記錄、自媒體文章等等,各種觀點滿天飛。
最初我覺得這樣不好,但后來一想,這種輿論場上的過度活躍,既是全民社交時代的一種常態化,也是“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在數字時代的自然投影。
既然如此,不如改變思路,先針對一部分關鍵用戶開展宣教工作。
這部分用戶,主要是指上文中提到的,已經通過二維碼從線下來到線上的用戶,他們的情緒波動和壓力狀態都會強于其他用戶。
我之前研究過醫患宣教,在《醫患宣教的產品化思考》中建議,宣教一定要采取最恰當的場景、產品形態和傳播時機。特別是傳播時機,在一些敏感時刻(比如自行搜索肺炎癥狀或者等待檢查結果時),用戶的行為會隨著心態發生微妙的變化,此時如果能將恰當的宣教內容推送給目標用戶,不僅是很暖心的一件事,更能提升他們對于現狀的正確認知,提振自我信心,降低他們成為“超級傳播者”的幾率。
結尾
匆忙中撰文,還請大家批評指正。如有更好思路和觀點,敬請留言。借此文,向奮戰在一線的醫務人員及各行各業工作者致敬。武漢加油,人間值得。
參考資料:
1. 媒體李蘭娟院士采訪:The Paper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5599595
2. 【李楠專欄】醫患宣教值得“小題大做”—— 一段患者宣教視頻背后的產品化思考-HIT專家網 https://www.hit180.com/31070.html
作者簡介:
李楠,CHIMA青年委員。先后畢業于第一軍醫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和蘭州大學信息科學與計算機學院。從業至今,歷經基層醫院信息科、衛生行政機關等崗位,先后從事衛生統計、HIS系統開發和運維等工作,現就職于聯勤保障部隊第九四〇醫院(原蘭州軍區蘭州總醫院),從事信息化工作。
上一篇: 抗擊新冠疫情:各地互聯網醫院發熱咨詢門診列表(更新中)
下一篇: ONC公布聯邦健康IT戰略計劃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