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說醫療數據治理
手機又震動了,一條微信傳來,“主任,在不,我過來找你溝通一下...”望著手機,我揉揉發脹的太陽穴,苦笑著無奈的搖搖頭,彎曲的手指不斷的撓著不多的幾根頭發,頭大呀,我已經記不起這是第幾次的溝通了。
一、數據的變遷
最近這家百年的醫院,啟動了精細化的績效方案,據說利用了大數據技術去分析各科室的數據,技術上非常先進,經過公司講師多輪的“培(HU)訓(YOU)”,院里決定當年完成相關系統建設,用信息化讓這家老店煥發出新的魅力。
雖說事先做了各種測算,但是這方案一開始實施,主任們就炸開了鍋,各種反映的聲音一浪高過一浪,都說不能準確體現科室工作。按說,績效方案也是經過幾輪次的激烈討論形成的,公司請來的績效專家那也是在愛森者和肯德基操過江湖的喲,代表著最先進的管理理念,那是不接受反駁的。各路“諸侯”也都簽字畫押了的??蛇@上線一看,咋跟當初的設想差距這么大呢。問題出在哪里呀?
很多時候,同樣的問題也都擺在我們面前。系統別家用過,業務流程討論清楚了,可還是使用效果不好!為什么?為什么?為什么?說好的,大數據不關心質量,只要你數據量夠大,一切都不是問題。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當管理者發現,經過這些年的信息化建設,匯集起來的數據越來越多時,就有了利用數據的大好念頭,這種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期望在技術的推動下更是蔓延開來。大家都寄希望能拿這些數據來加強管理,促進科研,發揮數據的價值。尤其是近年來大數據、人工智能的醫療應用案例也不斷吸引著業界的眼球,沖擊著我們醫者的大腦,多巴胺持續的分泌著,通過數據的分析利用,發發SCI的文章也不是遙不可及了,CNS三大頂尖雜志相序有了醫療大數據的研究論文。
可是現實是,“別家的孩子總是考雙百,自家的孩子只有血壓蹭蹭過200,咬牙切齒的安慰著,親生的,親生的…. ”。
二、數據治理,提升數據質量
數據質量問題
以往我們是困惑沒有系統、沒有數據,可是當各個系統建立起來,新問題又來了,各個系統的數據總是有差異的,八字不合呀。
舉個例子吧,HIS里出來的手術登記數據和手麻系統的就不同,而且數據的涵義也隨著時間的推移在發生著變化。
與手術相關的這些個數據,遠古時代我們做數據統計,統計員每天會根據手術室的登記本,統計出每天有多少臺手術,日積月累形成月報表、年度報表。每天一早手術室的阿姨會交一張紙條過來,上面寫著“某年某月某日,手術開展情況”?,F在看來,數據量非常小,僅能反映整個醫院手術的數量。
后來有了手術登記系統,統計員也不需要去專門收集數據了,系統會根據手術室錄入登記的每臺手術的數據,統計出手術報表,不僅能方便完成數據的統計,而且數據更加豐富,手術科室、主刀醫生等等數據都有,這時候大家是皆大歡喜的,數據自動匯總,需求得到滿足。
再后來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手術的種類越來越多,從傳統手術方式拓展到了微創手術、內鏡手術、機器人手術、介入手術。又因為手術地點不同分出來了門診手術、急診手術、美容手術、眼科白內障手術等等。做手術的科室也從住院手術室發展到了門診、急診、內鏡中心、介入室,手術統計又變得復雜了,涉及到了多個科室多人用多個業務系統來進行登記,統計時就涉及到多業務系統數據的集成。
數據質量管理流程
這時候在管理上又要求統計大中小手術量、一類切口、二類切口、非計劃二次手術、有的還要手術室準點開臺率;還要手術分級管理,抗菌藥物使用、毒麻藥品使用、高資耗材全程可追溯。種種需求都要滿足,就需要重新梳理與手術相關的數據定義及來源,通過梳理統一數據元、定義好元數據,明確數據采集的標準,定義數據的用途,并與數據采集者的績效關聯。數據來源也涉及信息科、手術室還有了收費室、藥劑科、財務科、耗材庫房、成本核算科室等等科室人員。必須達成一致標準。標準和計算方式還需要和國家衛生健康委最新的方式相一致,這樣才能保證一個醫院提供的數據符合上級的要求,尤其是在國家對醫療數據質量考核越來越嚴格時,這點尤為重要。比如西安某醫院上報國家衛生健康委數據質量問題,在我看來,就是典型的不注重數據質量,院內業務不統籌管理帶來的不良后果。
數據質量評估體系
三、如何實現有效的數據治理
數據治理框架
這么多數據,來源于不同的系統,系統上線時間又各不相同,所以呀,大家在做集成平臺時,第一步就應該梳理數據源,要有個權威的項目小組,能夠對醫院各個系統的數據定義給予明確,計算公式給予確定,能夠對業務流程進行統一。而且這個定義的標準一定要以文件形式下發,才具有可操作的權威性。
第二步就得針對各個系統產生數據的不一致進行根源分析,找出不一致的原因。這是需要在第一步確定的數據范圍基礎上,一個一個進行,來不得虛假。每一個數據指標能夠從產生、傳輸、分析到應用全過程一致,那么才能搭建起數據應用的金字塔。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數據的璀璨光芒也需要我們用汗水去打磨。
第三步原因找到了,就是整改了喲,整改工作也不是個輕松的活,這有點像業界說的數據清洗,但是數據清洗是對數據進行重新審查和校驗,目的在于刪除重復信息、糾正存在的錯誤,并提供數據一致性。而數據治理是從清洗的過程數據去發現數據質量問題,尋找解決途徑,進而提升數據質量的過程。就是要找到數據不準的問題所在,由誰來改,按什么標準去改。有的問題是系統問題,需要修改程序;有的問題是,計算方法問題,需要改變計算方法;有的問題甚至是機制體制問題,還需要必要的責權利的重新劃分。
比如上報衛生健康委的績效考核數據涵蓋醫療、運營、人才、教學、科研、管理等現代醫院管理的方方面面內容,這在業務上涉及醫務部、運營管理部、藥學部、教學部、科技部、財務部等相關科室,傳統由某一個部門主管都存在職能交叉或者業務空白點,尤其是數據一旦不準,該由誰進行核對和確認,缺乏明確職責分工,必須重新給予明確。只有這樣,才能做好相應數據管理工作。
這在最近的一次通報中也可以看出來,沒有院級層面的統抓統管,最終數據質量難以得到保證,甚至出現弄虛造假的現象。數據治理還是一個動態的平衡過程,會隨著需求的變化發生變化,往往會滯后于業務需求,一般也不太容易引起院級層面的重視。所幸,隨著數據價值被業界所認同,數據分析利用成為醫院管理的常規工具,數據治理工作將逐步走向正軌,數據也將煥發出生機與活力。
作者:黃昊,CHIMA常委,重慶大坪醫院信息科主任,著有公眾號“愚人老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