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扶貧路上看基層醫院信息化建設(下)
引子
5月下旬,我有幸參加某扶貧工作組,利用2周時間,跨越甘、青、川、藏等4省,檢查調研多家基層縣級公立醫院運轉情況(以二甲、二乙為主)。
期間,我一邊完成工作任務,一邊帶著學習的心態,觀察基層醫院信息化建設現狀,并給出自己的觀點。
由于時間、樣本、能力皆有限,不到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
本篇為本系列的第三篇:思考篇。(第一篇為驚喜篇;第二篇為期待篇)
為期兩周的基層行在緊湊的工作節奏中很快結束。時間雖短,但值得思考的地方挺多。
01 完善了我對于基層醫療機構重要性的認識
以前,我對于基層醫療機構的認識較為片面:一提到基層,我首先想到的便是縣級醫院;其次,說起基層醫療機構發展,我認為自身的發展壯大是最重要且唯一的目標。
這次基層之行,不僅解鎖了很多個人認識上的盲區,對于基層醫療機構的認識也得到了完善。
從三甲視角看,縣級醫院的確是基層,但從基層視角看,縣級醫院是縣域醫聯體的龍頭,不僅要自己造血,還要向下面的鄉鎮衛生室、社區診所等輸血,帶動整個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發展。
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也是這次基層行中經常聽到的一個詞,我特意查了一下這個概念的官方解釋: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是指以縣級醫療衛生機構為龍頭,鄉鎮衛生院為主體,村衛生室為基礎的衛生服務體系。主要承擔著預防保健、基本醫療、衛生監督、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技術指導等任務,為農民獲得基本衛生服務提供保障。
從這個角度來看,現階段縣級醫院的合理定位是:縣域內醫療衛生服務中心、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的龍頭和城鄉醫療衛生服務服務體系的紐帶。
由此可見,以縣級醫院為重點的能力提升,確實是落實分級診療制度的關鍵性環節,是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根本性舉措。
02 基層信息化建設難題怎么破?
這是在基層期間一直思考的問題,但兩周的時間,加上自己的能力確實有限,如果想要就這個問題給出答案,實屬為難。
但是,在基層,我看到很多信息化項目的現狀,也有自己的思考。此處以“遠程醫療系統”為例,談點自己的感受。
當前,遠程醫療已成為縣醫院的標配,也成為了很多扶貧工作考核手冊中的必選題。
這次我路過的基層醫院,看到一個耐人尋味的現象:很多醫院都經歷過不少于一套的遠程醫療系統:有些系統仍然在使用,有些則已經荒廢。
對于正在使用的“現任”系統,從院方和醫務人員口中,或多或少能聽到一些抱怨和不滿。
比如:異地協調醫療資源的成本太高,效率太低,不宜成為緊急狀態的常規預案。
相比之下,在微信上,依靠碎片化時間和個人交情進行遠程指導仍然是醫務人員最常用的遠程手段。
對于已經荒廢的“前任”系統,它們曾經帶著美好的意愿,跋山涉水來到基層,但終究因為各種原因水土不服,如今僅存于機房的角落里,或者是上了鎖的遠程會診室里。
那些被荒廢的系統,硬件上覆蓋著厚厚的積灰,背景墻和門牌上還殘留著一些企業的名字,其中不乏一些名氣很大的醫療信息化企業。
我印象中,很多遠程醫療的宣傳案例,都喜歡用類似下面的圖來宣傳。這種圖,無意中誤導了別人,也給自身樹了一道墻:似乎只有在隔著屏幕看到彼此的前提下交流病情,才能叫遠程醫療,其他的都不算數。
上文中提到,異地協調醫療資源的成本很高,這是不可回避的現實更別說隔著屏幕,將最為寶貴的醫生資源協調在一起。
換種思路來讓遠程醫療落地基層,似乎是更好的選擇。來看一則新聞:
2019年以來,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吉林省人民醫院等省級五大醫聯體牽頭醫院已通過遠程醫療服務網絡開展會診848例,基層醫療機構遠程提交的心電圖、檢驗檢查結果數分鐘內即可得到診斷報告,提交的各類醫學影像資料20分鐘內可完成上傳、診斷、出報告等全過程。(新聞來源:健康報)
新聞雖短,亮點很多:首先,五家省級醫院,通過醫聯體來牽頭進行遠程會診,在頂層設計上體現了良好的先進性和組織效率;其次,遠程醫療的發力點選擇了檢查檢驗,有了診療數據的支撐,才能提高會診的含金量;最后,整個流程控制在20分鐘內,符合常規業務邏輯和流程。
這套組合拳的背后,體現了從臨床業務需求和常規邏輯入手,倒推遠程醫療系統設計的產品思路,而不是一味的強調用技術去賦能醫療,卻不考慮臨床實際。
最近看到這樣一條政策:中央網信辦等七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開展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要完善“三農”信息服務體系,“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推動遠程醫療延伸到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
有自媒體這樣解讀上述新聞:以縣域為中心的基層遠程醫療即將迎來大發展。
我認為,以目前積極的政策導向,加上日漸完善的網絡基礎設施,個人感覺,遠程醫療延伸到哪里都不是問題。問題是,遠程醫療能否真正的在基層落地生根,讓基層醫務人員想用、愛用。
大發展意味著大繁榮,但置身于大繁榮,有多少是泡沫,多少是講故事,多少是基層需要的實務?我可不希望以后去更小的基層醫療機構探訪,又看到廢棄的遠程醫療系統。
以上便是我在基層醫療機構調研工作期間的所想,不到之處還請各位行業同仁批評指正。
作者簡介
李楠,CHIMA青年委員。先后畢業于第一軍醫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和蘭州大學信息科學與計算機學院。從業至今,歷經基層醫院信息科、衛生行政機關等崗位,先后從事衛生統計、HIS系統開發和運維等工作,現供職于某公立三甲醫院,從事信息化工作。
作者其他文章
上一篇: 基于數據中心的住院患者等候時間分析與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