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醫院搭起了“便捷橋”
7分鐘左右完成一次線上問診,慢病患者在線被醫院管起來,線上電子處方和快遞藥品最遠到達馬來西亞……湖北省武漢市第一醫院通過互聯網醫院架起一座“廉便橋”。
線上處方開到馬來西亞
該院互聯網醫院的線上電子處方藥,近日通過快遞抵達馬來西亞患者王先生手中。這是該互聯網醫院上線半年后,開出的第一單海外線上處方,也是電子處方藥品配送最遠的一單。
王先生第一次到該院看病是在9月23日。他因為腹股溝和臀部長皮疹,按濕疹用藥后不見好轉,聽說武漢市第一醫院皮膚科很有名,特地通過該院互聯網醫院遠程問診。
皮膚科醫生姜紅浩線上接診后,初步診斷為股癬,確診需要做真菌檢查。但按規定,對初診患者只能提供咨詢和指導,無法開具處方。姜紅浩建議王先生在當地醫院做真菌檢查明確診斷。
10月15日,王先生再次上線該院互聯網醫院,將他在馬來西亞當地醫院的就診病歷、檢查報告單等拍照后上傳圖片。接診醫生根據其真菌檢查結果陽性以及典型的皮疹表現,診斷為股癬。電子處方開出后,王先生手機上完成繳費、提供快遞地址,藥品直接快遞到家。
“外地患者越來越多。”姜紅浩每周坐診互聯網醫院,明顯感受到線上患者的地域大大拓寬,以往線下患者多來自周邊省市如河南、江西等地。據統計,該院互聯網醫院線上電子處方已配送至全國各省份。
該院院長魏力介紹,患者通過武漢市第一醫院互聯網醫院就診后,對比傳統線下動輒幾小時的就診過程,整個線上問診所花費的時間在7分鐘左右,真正做到方便快捷。
皮膚病專家團隊號已上線
“在當地查一下肝腎功能,兩周后再來網上復診。”11月24日,女孩小潔還在上課,她的母親通過互聯網醫院代她完成了復診。
小潔因為身上大面積長紅色皮疹,于8月17日進行了第一次面診。網上預約掛好號,父母帶著小潔提前一天自駕7小時抵達武漢就診,小潔被診斷為慢性蕁麻疹。小潔的母親介紹,路費、住宿費等來回花銷近3000元。
慢性蕁麻疹需要定期復診,醫生得根據治療效果加藥或減藥及時調整治療方案,病情非穩定期7天復診一次,病情穩定后常規每半個月復診。第一次為小潔面診的姜紅浩當即推薦了該院互聯網醫院。
自第一次面診后3個多月的時間里,小潔的母親與姜紅浩共進行了7次網上復診。經反復調整用藥量,小潔的病情控制得非常好,藥品均快遞到家,她也不用耽誤學習。
“互聯網醫院線上問診,為慢性病患者的復診、病情管理,提供了最大的便利。”姜紅浩介紹,以往很多患者住院治療時,病情控制好了,出院后沒有維持治療,病情很快復發,不得已再次入院。如此反復,增加了患者醫療負擔。
自該院互聯網醫院上線以來,100多名慢性病患者通過線上進行了復診。線上醫生根據患者病情開具相應的檢查和治療項目,患者完成相應項目的自助預約后,抵達線下檢查和治療場地,實現了線上與線下的深度融合。更重要的是,慢病患者進入目標管理患者群后,系統會主動提醒患者復診、發送健康宣教內容。
目前,該院互聯網醫院的全新產品皮膚病專家團隊號已上線。與以前由一位專家為一位患者提供診療服務不同,新產品是由3人~5人的專家團隊為一類患者跟蹤管理病情。魏力表示,“互聯網+慢病管理”模式,有望讓慢病患者依從性更好,從而達到控制病情、降低嚴重并發癥,以及幫助醫保省錢、幫患者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
“輔醫”服務引入線上候診間
據統計,截至12月4日,武漢市第一醫院互聯網醫院共開設線上科室39個,上線醫生656名。線上問診總量達到62761單,開具處方總量22062個,配送藥品合計17951單。疫情暴發后,這家互聯網醫院建設加速。疫情防控常態化后,其線上問診量一直處在穩定的上升中。
該院優化互聯網醫院線上問診流程,創新性地將“輔醫”服務引入互聯網醫院線上候診間。“輔醫”在診前完成對患者進行預問診,即由人工智能與專業醫生共同完成,引導患者完成診前智能問答、填寫病情概要、上傳患處圖片,智能生成診前電子病歷。這一做法有效解決了目前互聯網醫院普遍存在的醫生接診效率低、候診等待時間長、用戶體驗差等問題。
此外,該院互聯網醫院還積極拓展即時通訊問診渠道,以語音溝通和視頻連線為主,輔以文字說明和圖片傳輸,創新推出“多維度即時通訊線上問診模式”,大大減少了患者以圖文或電話等單一方式問診的局限性。
魏力表示,疫情防控常態化,意味著對在線診療的需求、對“互聯網+疫情防控”的需求將在一個較長時期內處于較高水平,互聯網醫院將成為一個得力平臺,方便醫院統籌調配醫療資源,精細測算線上線下醫生投入,以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便利、優質醫療健康服務的需求。
來源:健康報
記者:毛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