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程醫學平臺化促進醫院功能延伸——“遠程-臨床”合作模式淺析
結合相關文獻信息,目前遠程醫學與臨床的結合點僅限于遠程會診、培訓以及數據共享等業務。作為一個橫跨醫院管理與平臺科室雙功能的部門,遠程醫學如何支撐學科發展,促進臨床功能的延伸,建立一系列明確的合作模式尤為重要。本文結合北京協和醫院(以下簡稱“我院”)遠程醫學中心的工作基礎,與臨床結合經驗,探討有效、靈活的平臺建設理念與開放合作模式。
1.1 更低的實現成本
遠程醫學原本就具備了顯著的成本效益,隨著互聯網技術在醫療行業的普及,遠程醫學的發展已經進入了新階段。隨著視頻會議軟、硬件成本的降低與普及,遠程醫學最主要的兩項成本極度減縮,各級醫院不再需要大額投入即可啟動遠程會診工作。以我院為例,2018-2019年,與我院開展遠程會診的124家醫療機構中,具備遠程會診硬件設備并成功連接的醫院有118家,普及率達95.16%,其余的醫院均使用我院提供的“無門檻”軟件終端,借助帶攝像頭和麥克的電腦即可實現遠程會診。
1.2 更高的運行效率
傳統遠程醫療盡管能夠跨地域開展,但仍需專家親自到具有遠程會診硬件設備的固定場所開展會診。而今,高清傳輸與高速網絡的廣泛應用,硬件設備不再是遠程醫學的瓶頸,醫生可直接通過手機、電腦等個人終端完成會診工作,足不出戶就可充分利用碎片時間進入工作狀態。部分醫療機構甚至實現了實體診療與遠程會診在特需門診排班上的結合。此外,臨床影像、檢查檢驗報告、病歷、床旁監測參數等核心醫療數據的云化,連接了各類信息孤島,臨床數據、業務流程記錄、溯源資料均由以往的各自記錄與傳遞,匯聚為集中記錄、管理,直至完成考核。數據間的關聯也為臨床管理與科研提供了更多思路和素材。
1.3 更廣泛的運行方向
根據遠程醫學的特點,可以通過各種角度與臨床形成深入合作。醫療、教學、培訓、科研、管理乃至黨建工作,均可以通過遠程的方式實現。雖然目前因為硬件、網絡的不對等,難以達到身臨其境的效果,但視覺的“零距離”感,仍然能充分滿足臨床的需求。
1.4 更有效的質量控制
相比線下診療業務,遠程醫學流程的集中管理可實現診療環節的全流程監控及功能遙控,通過引入會議預約服務,即可實現全流程自動化、智能化質控。通過遠程醫學與線下工作的結合,實現“線上會診-線下轉診”“線下會議-線上流程追蹤”“臨床管理-科研產出”的貫通。
1.5 更專業的平臺化屬性
基礎遠程醫學的普遍化促生了專科對遠程醫學的更高需求,由于各科室學科、亞專業的業務流程差異,遠程醫學平臺通用的功能無法滿足科室個性化的需求,如放射科、病理科、超聲科等影像學科遠程會診希望實現云端閱片與遠程會診,眼科希望實現眼底圖像一鍵拍照與上傳,結合人工智能技術出具初步診斷,重癥醫學科希望實現遠程患者監控,并建立虛擬監護管理平臺等。部分科室希望針對不同流程建立個性化數據庫,衍生管理工具;建立學科聯盟,實現專業性更強、溝通更為緊密的遠程合作方式。
以極力解決臨床剛需為原則,遠程醫學中心推動了平臺化發展模式,對各項功能實行模塊化管理,針對不同科室的需求,搭建個性化模塊,創新性地建立了“自由定制的平臺模式”。為整體統籌信息系統,避免信息孤島,建立了統一的用戶關系庫,使用者只需在首頁登錄一次,即可授權開展多項業務,業務數據實時匯入數據庫,實現多模塊統一的閉環管理。在不斷的摸索中,形成了“開放-集中”相結合的平臺模式,主要包含以下幾類。
2.1 模式一:基礎遠程會診平臺
申請遠程會診的醫院通過平臺提出會診申請,受邀醫院審核信息后,通過音視頻等遠程設備實現院際對接,結合患者病歷資料向邀請方提供診斷和治療建議。
2.2 模式二:專科遠程會診平臺
基礎的遠程會診診斷支持工具(如影像、圖片、文字查看)難以支持精細的專科診斷。一些特殊檢查工具,如電子眼底影像、電子病理切片、數字化心電、手術規劃軟件、放療計劃等,均需要專業的軟硬件設備支持。我院遠程醫學中心為專業技術成熟的科室建立專科遠程會診平臺。
2.3 模式三:人工智能支持工具
隨著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以影像學為基礎的專科專注于開發AI技術輔助診斷和治療的工具。這類工具可對器官組織進行分割、重建、測量,指導手術、放療等治療方案的確定,預測治療效果,為醫生提供直接的診治協助,提高效率。
2.4 模式四:5G網絡的臨床應用
隨著國內各運營商5G網絡的商用,可輕松實現10毫秒以內的低時延數據傳輸,使遠程遙控操作逐步成為現實。利用5G技術,我院遠程醫學中心與眼科在2019年7月首次完成了5G網絡環境下的眼底激光手術的遠程實時指導,眼科專家在醫院實時查看患者的眼底圖像,根據影像數據制定治療計劃,完成遠端的術前定位與步進式治療,術中實時查看激光治療進度與治療效果。
2.5 模式五:臨床質控數據匯總統計平臺
除了承擔常規臨床業務工作外,我院9個科室承擔7個國家級、5個北京市級質控中心工作。遠程醫學中心集中建立了臨床數據匯總、數據統計分析與展示中心,院內外相關專家經授權后均可登錄平臺查看與獲取相關數據,實現數據的集中管理,為質控中心管理提供直觀的資料展示。
2.6 模式六:醫學科普咨詢平臺
作為全國的大型三級甲等綜合性醫療機構,醫學科普更能夠體現社會價值。隨著公眾醫學素養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自身的健康管理,臨床醫生也越來越多地開始擔任學科代言人,向全社會開展科普教育工作。為充分發揮我院各學科優勢,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創造更多的社會效益,我院遠程醫學中心建立統一的醫學科普咨詢平臺,統一入口與工作量統計,結合各類流媒體、視頻會議工具,實現了醫學科普直播、課程點播、互動培訓等模式的結合。
遠程醫學概念自1974年首次提出,歷經40余年的發展。在美國,遠程醫學已逐漸由單純的視頻咨詢向臨床應用、急性病診治與家庭醫療發展。近年來,國外的文獻更多趨向于研究遠程醫學對臨床治療與患者大健康提供的幫助。遠程手機APP的多個學科應用、多學科參與的遠程會診,以及ICU、產科等專科患者管理對提高醫療效率、降低再住院率、提升醫療質量與安全有顯著意義。
遠程醫學處于互聯網診療與線下實體診療的中間地帶,是建立云上醫院的橋頭堡。國家衛生健康委在2018年正式出臺管理辦法,規范了遠程醫學行為與管理標準,但醫院還需要提前預判醫療安全風險,建立具有敏感性、有效性和規范性的風險防控體系。要建立合理的收入與分配機制,鼓勵臨床醫師積極參與遠程工作。隨著向臨床流程內深入,參考電商B2C、網約C2C模式,為線上、線下醫療流程的結合提供發展動力。
“互聯網+醫療健康”經過5年的發展,輪廓逐漸清晰,在移動醫療、區域衛生平臺、遠程醫學、物聯網以及大數據5個范疇中,遠程醫學的角色正在逐步轉變。未來,互聯網+醫療將成為患者解決常見病、慢性病的主要途徑,遠程醫學則趨向于解決“多學科、疑難、危重、應急”病癥。如何形成遠程醫學的學科屬性,展現專業性、學術性的平臺特征,將是遠程醫學的重要發展與研究方向。
來源:《中國醫院》雜志2021年3月刊
作者:范靖、林洪義、周炯、柳昭羽、田夢媛、秦明偉
單位:北京協和醫院
上一篇: 醫療收費電子票據實踐探究
下一篇: 為什么受傷的總是信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