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醫療數字化轉型:一部手機走醫院,AI診療不是神話
如今,在上海一些醫院看病,從預約掛號、診前問診到診間付費、查閱檢查報告等,患者拿著一部手機就可以做到。
為貫徹落實上海市委、市政府《關于全面推進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的意見》、切實推進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流程再造和智慧創新”要點,在市數字化辦牽頭下,市衛生健康委會同市醫保局、市經信委、申康醫院發展中心、市大數據中心等相關單位,組建“便捷就醫服務”數字化轉型工作專班,在試點醫院探索通過“便捷就醫”7大應用場景建設,運用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化技術,讓老百姓體驗到數字化醫療帶來的便利。
當前在上海,患者無需前往醫院,直接通過一網通辦、健康云、上海醫聯等平臺,一部手機即可實現精準預約。在瑞金醫院,目前部分科室預約時段已從原1小時,縮短到30分鐘,預約更精準。
在就診前,患者還可以通過手機實現智能預問診,這可以讓醫生提前了解患者的病情,通過智能問答的形式,預先形成一份數字化的病歷報告,方便醫生在就診時調閱,并進行補充。
“便捷就醫服務”數字化轉型專班從醫患雙重視角出發,共享255個專科知識庫,讓智能預問診功能覆蓋80%的臨床科室,實現了基于互聯網的患者智能專科預問診服務。據瑞金醫院統計,一名醫生原輸入一份病史約5分鐘,有了智能預問診的病史信息以后,縮短到1.5分鐘,醫生直言“這樣的問診更全面,輸入更便捷”。
付費也能在診間通過一部手機完成。患者不需要隨身攜帶醫保卡,可以直接通過“隨申辦”平臺,提前出示綁定好的自己的“電子醫保卡”,即可在診療過程中實現脫卡掃碼支付,而如果你綁定了信用卡,還可以實現“無感支付”。
在就診過程中,為避免了患者重復檢驗檢查,醫生在診療過程中可以直接調取患者在市內其他一些醫院的檢查報告。這得益于基于健康網和醫聯工程建設。
目前,上海已經實現了所有醫療機構的跨院互聯互通,明確了44項互認的檢驗檢查項目,構建全市就診檢查記錄“一張網”,讓患者體驗到“檢查不重復、省錢又省心”的就醫獲得感。全市各級醫療機構醫生工作站已100%接入,市級醫院互認率達到91.7%,區級醫院和社區醫療服務中心互認率達到83.96%。
而即使出了醫院后,患者也將可通過“隨申辦”移動端,隨時查閱門診電子病卡和電子出院小結,實現免冊就診。瑞金醫院透露,目前該院電子病歷卡應用率已經超過了95%。
復診如何更便利?在上海,已經有56家公立醫療機構獲得互聯網醫院牌照,部分患者可以通過醫院微信號享受到“網上掛號復診,藥品配送到家”的服務,而不需要反復跑醫院。
瑞金醫院副院長胡偉國表示,數字化轉型不僅給老百姓就醫帶來便利,其實也大大提高了醫生診治效率,改變了醫生的行醫模式,更加精準的幫助醫生進行診斷,提供治療建議,醫生也會有更多的時間和病人溝通,給病人更多人文關懷。
除了互聯網技術,5G遠程醫療、AI輔助診斷、可監測患者生命體征的智慧病房,都已經在上海醫院開展試點。
運用5G技術,瑞金醫院將急救車和醫院聯為一體,急診室無縫對接120指揮調度系統,這樣可以及時獲取急救患者信息,做好相應準備;通過車載遠程會診設備,還可以讓救護人員獲得專家指導,提高救治成功率,實現“上車即入院”。
“未來,我們醫院還將通過5G+北斗+海事衛星‘融合網’,打造海上救援通訊網,實施遠程健康救治指導,保障我國遠洋船只健康航行。”胡偉國說。
與此同時,5G超聲可使醫生操作遠在千里之外的機械臂,實時進行超聲掃描并給出診斷意見 。而5G康復機器人的出現,可以讓患者在家完成專業的康復,通過機器人實時力反饋技術、5G延時抖動預測與回滾技術,最終能幫助患者實現康復治療遠程評定、康復遠程訓練的目的。
AI診療已經不再是神話。在瑞金醫院,冠脈CTA影像AI,可自動閱片出報告,從原來人工閱片需要25分鐘到現在只需3分鐘,有效提升了醫院每天可承接的冠脈CTA診斷數量,從以前每天20余人次,到現在80余人次,緩解醫療資源緊張。
還有更多的智能化應用在臨床開展。瑞金醫院院長寧光透露,圍繞患者無感知、健康全感知、醫療高效率的建設理念,醫院在去年新落成的轉化醫學國家大樓進行了有益嘗試,已經建成了全面感知、泛化連接、智能進化、數字孿生的瑞金未來智慧醫院雛形。
他舉例說,智慧病房具備患者跌倒預警及移動感知的智能地板,還有可以實時探測床體狀態及在床患者體重的智能病床,具備隱私保護還可探知患者行為、情緒、心跳、呼吸的無感體征探測器,還有一系列物聯網醫療設備,這些都將成為瑞金醫院未來智慧病房的標配。另外,自動化的代謝物干濕分離收集裝置、機器人物流、機器人護理輔等,未來都將減輕醫護人員的工作強度。
“技術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但生活不光只有技術。”寧光表示,未來的醫學技術發展將會顛覆現有醫學的診療方式與治療方法,醫學也將從疾病診療衍生至全周期健康管理。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