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醫療保障信息平臺在重慶全面上線
8月4日,國家醫療保障信息平臺在“霧都”重慶市全面上線,標志著重慶市成功實現了醫保線上業務和醫保信息數據與全國的互聯互通,為重慶市醫療保障事業發展夯實“數字基礎”,跑出“重慶加速度”。同時,重慶市此次的順利上線運行,也為全國其他省份推動面向全部參保人口的醫保信息平臺整體性、一次性上線,提供了寶貴的實戰經驗。
作為重慶市醫療保障信息平臺基礎云平臺承建商的紫光股份旗下新華三集團,憑借出色的醫保交付團隊、優秀的產品以及攻堅克難的精神,在此次上線過程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新華三集團依托紫光云3.0,以紫鸞平臺構建必不可少的云基礎管理運營能力,以綠洲平臺推動數據運營、應用開發、融合集成,為醫療行業客戶帶來領先的數字化解決方案,加速釋放數據的價值,賦能客戶邁入數字化、智能化應用的新階段。
醫療保障信息平臺的上線,將有力支撐重慶市醫療保障運行工作持續提質增效,大幅提升重慶市的醫保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為廣大參保人提供更加智能、便捷、高效的醫保服務,不斷提升群眾的醫療保障獲得感、幸福感。
改革后的新醫保信息系統在互聯網化、云化程度上不同于以往,無論是新技術的應用程度,還是系統上線運行難度,都面臨較大挑戰。此次上線的重慶市醫保信息平臺是面向全市3200余萬參保人口,2萬余家兩定機構的一次性上線,全國范圍內沒有案例可尋,因此必須兼具“全局觀”和“架構觀”,確保實現“零失誤”上線。
為了一次性完成整體上線任務,新華三集團醫保架構組在上線前期花費半年時間完成了對醫保信息系統架構的全面梳理,不僅包含了IaaS層基礎設施,而且還包括了與業務緊密貼合的PaaS層及DaaS層,梳理形成了包含系統高可用、數據架構、醫保系統容災相關云平臺實施等多項關鍵點,并全部做好預案。新華三真正做到懂需求、懂業務、懂技術、更懂醫保系統,在本次上線過程中發揮了重要價值。
推動包含數據中臺在內的整個醫保數據架構落地,是一項關乎醫保基金能否穩定運行的大工程。從過去的Oracle切換到現在的國產分布式數據庫,醫保數據架構落地的難點在于數據庫的建設。考慮到不同屬性的業務對于讀寫要求有所不同,新華三集團采用中臺、經辦、非經辦等業務劃分模式,以業務類型劃分數據庫資源池,這樣可以屏蔽不同業務之間的干預與影響。
相比數據庫的系統性建設思維,數據中臺的落地更看重的是產品實力,而且從最終落地效果看,新華三集團的解決方案讓大數據統計分析的速度大幅度提升,使得醫保基金準實時監管變成了可能。
醫保的本質是民生工程,對系統穩定性、并發性要求很高,兩定機構結算業務在高峰時段交易量非常大,這對于系統上線前的準備工作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為此,新華三集團聯合重慶市醫保局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醫保業務全鏈路壓測,特別是對醫保征繳核定、兩定結算、電子憑證展碼以及混合業務場景等典型的高并發場景進行了周密詳盡的測試。為了全面模擬真實上線效果,確保萬無一失,新華三將計劃峰值流量大幅度提升,用來模擬實際生產與測試的差異。
目前,預演及測試成果已初步取得成效,重慶市醫療保障信息平臺穩定運行,上線后的第一個洪峰平穩度過。
平臺穩定、性能高效、業務不中斷是醫保運行的關鍵要求。因此,容災是這次醫療保障信息平臺建設的重中之重。
新醫保的系統架構體系決定了其容災技術的復雜性。過去,做醫保系統容災只需要考慮存儲、數據庫、網絡、應用等方面。然而,新醫保系統架構體系中增加了中間件層面的容災,如果依然采用遇到問題才解決問題的方式,缺少整體的架構設計理念,在系統上線后有很高概率需要進行重置。
目前,重慶市醫療保障信息平臺容災詳細的容災測試工作已經開展完畢,預計今年底完成整體上線動作。
此次重慶市醫療保障信息平臺上線過程時間緊、任務重。新華三集團在整個醫保信息系統開發、部署、測試、上線過程中緊密配合重慶市醫療保障局及系統軟件開發商的工作,先后派出數十位專家團隊進行現場保障,高效完成了工程建設任務,是重慶市醫療保障信息平臺順利上線的基石。
為了進一步提高重慶市醫療保障水平,新華三集團專家團隊憑借專業的實施能力、豐富的實踐經驗,以及高速響應的配合機制,與重慶市醫療保障局緊密配合,全面消除了醫療保障信息化領域的各種信息系統碎片化問題,進一步完善了醫療保障制度體系,有效提高了醫療保障水平,強化了醫保基金監管,增進了管理服務質效。
重慶市醫療保障信息平臺全面順利上線是新華三集團整體實力的縮影。截至目前,新華三依托強大的ICT基礎設施及云平臺能力,已經承接全國10個省/市醫保云平臺、數據庫建設,12個省、20個地市醫保廣域網建設,并參與了所有省份的醫保數據中心ICT基礎設施建設。未來,新華三將繼續服務更多的醫保行業用戶,助力醫保行業不斷提高公共服務水平、經辦管理水平、智能監管水平、分析決策水平,為全國參保人提供更優質的醫保服務體驗。
(本文由新華三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