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萬國:小議“平臺”
在醫院信息化迅猛發展的今天,各式各樣的“平臺”也層出不窮。集成平臺、數據中臺、業務中臺、大數據平臺、預約掛號平臺、互聯網診療平臺等等,不一而足。其中,既有基礎性的中間件,也不乏追求“高大上”的業務應用系統。那么,什么樣的軟件系統是平臺,這個平臺和那個平臺有什么不同,這些問題也時常引起我們的困惑。下面,就對“平臺”進行一番解讀,算是個人的“一面之辭”,供大家討論。
1、什么是平臺?
究竟什么是平臺?個人認為,盡管名稱內涵百變,但簡單歸結起來,平臺就是一種“服務”。不同的平臺為我們提供了不同的服務,無論是在信息技術語境下還是社會生活語境下都是如此。比如:操作系統是一個平臺,它為用戶提供了操作計算機的命令界面,為上層應用提供了硬件資源管理服務;集成引擎是一個平臺,它為應用系統提供了接口適配、消息分發、數據轉換等集成服務;微信是一個平臺,它為人們提供了朋友互加、短信互動等溝通服務;銀行是一個平臺,它為用戶提供了資金借貸、現金支付等金融服務。所以,認識一個平臺,就是要看它為誰、提供了什么樣的服務。回到信息化領域,我認為可以沿著三個層級遞進認識“平臺”。
第一層,提供服務的系統就是平臺。按照這一解讀,所有為使用者提供服務的系統都可稱為平臺,平臺的服務對象既可以是上層應用系統,也可以是“人”。不僅集成平臺可以稱為平臺,一些應用系統也可稱為平臺。比如:掛號系統也可以稱為掛號平臺,醫生護士工作站也可以稱為醫生護士工作平臺(事實上也確實有人稱之為“醫護工作臺”)。凡系統皆平臺,這也是為什么“平臺”一詞會隨處可見的原因。雖然如此,“平臺”本身也隱含有規模化的含義,如果一個應用系統過于簡單(比如費用查詢系統),人們一般也不大會稱其為“平臺”,就像一個水池子,人們不會稱其為“湖”或“海”(當然,忽悠者除外)。
第二層,為上層應用提供服務的系統是平臺。如果按照上面的界定,在軟件系統架構層面,我們可能會認為“平臺”被擴大化了。那可以進一步,從系統架構的視角進行一個限定,把為上層系統提供服務的系統稱之為平臺。這可能更符合我們的技術預期。比如:支付平臺為上層的收費功能提供服務,業務中臺為前端的應用系統提供服務,科研數據平臺為上層的數據檢索、專病數據庫提供服務。如果按照這樣的界定,也就把簡單的面向最終用戶的應用系統排除在了平臺范疇之外。
第三層,為第三方應用提供服務的系統是平臺。既然是平臺,從軟件復用的角度,我們希望它不僅為自身一體化設計的應用提供服務,也能為其它第三方異構的應用系統提供服務,也就是要求平臺應具有通用性。這是理想的平臺,可以實現服務功能的共用或復用。比如:集成平臺可以為不同廠商的應用提供互聯互通服務,短信平臺可以為不同的應用系統發送短信息服務。這樣一來,就把只是為自己的應用系統服務的平臺(如業務中臺、科研數據平臺)排除在外了。當然,要成為這個意義上的平臺,必須得到第三方廠商的認可,其提供的服務及接口要么是標準化的,要么是大家形成了共識的。
把平臺分為這樣三個層級,在我們談論平臺時,就可以看看我們是在哪個層級、哪個意義上討論平臺,對平臺的定位和關注點就可以有所區分和側重。
2、平臺建設需要關注的要點
醫院對于稱之為“平臺”項目的建設,需要關注和把握以下要點:
(1)平臺的目標與定位。首先,平臺定位于上述分類的哪一類,是一個單純的應用系統還是一個公共的支撐平臺,它的服務對象是誰。如果是公共支撐平臺,那么其目標是什么,對哪些應用提供支撐服務。通過上述問題,對平臺的價值進行明確,對其功能進行界定。
(2)平臺的標準與共識。對于共性支撐平臺,得到第三方應用系統的支持很重要,其事關后續的應用集成。平臺所提供的服務最好能符合行業的標準,或者能取得行業共識。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平臺系統,如數據平臺、單點登錄系統等,它們提供了API接口,也希望別的應用基于它們來開發,但因為缺乏標準遵循,響應者不多,形不成良好的生態系統。
(3)平臺的長久穩定。共性支撐平臺處于應用的基礎層,一旦發生更換,將影響上層的應用。基于平臺的應用越多,其影響也越大。比如,對于集成平臺的更換將對醫院信息系統產生巨大影響。因此,保持平臺的長期穩定極為重要。這要從平臺產品的技術、廠商的實力等角度進行慎重考量。
3、關于“中臺”
“中臺”是近幾年從國內互聯網行業興起的一種應用架構模式。通過“中臺”的構建和系統架構的重構,在為前端應用賦能的同時,提升軟件和數據的復用度。在一系列的“中臺”概念中, 數據中臺和業務中臺最為突出。其中,數據中臺在為應用系統提供統一的業務數據視圖的基礎上,對數據進行加工處理,形成應用所需的結果數據,從而為應用賦能;業務中臺則是業務的處理邏輯,通過抽象提煉,增強軟件功能的復用度。
不論是數據中臺,還是業務中臺,本質上都是為前端或上層應用提供服務的平臺。這一平臺與其上的應用系統通常是一體化設計的,屬于我們前面界定的平臺概念的第二層。由于“中臺”的概念是由互聯網大企業提出,而他們具有龐大的開發團隊和自己研發應用系統的能力,自己構建“中臺”,自己基于“中臺”開發應用,模式上是暢通的。
近幾年,“中臺”的概念也引入了醫療行業。一些HIT開發商在自己的信息系統產品中借鑒“中臺”技術改進軟件架構設計,這沒有任何問題。因為,面對系統功能的智能化,醫療數據也需要深度加工,軟件功能也需要在自己的多個系統中復用。
但是,對醫院來講,由醫院自行構建“中臺”的意義就不大。因為,醫院信息系統是一個多廠商的異構環境,不可能由醫院構建一個“中臺”,要求其它廠商的產品基于這一平臺來開發應用系統。而這背后的邏輯是,無論是數據中臺,還是業務中臺,在醫療行業都缺乏能達成共識的、標準化的“中臺”層。由廠商系統所包含的“中臺”目前只是內含于廠商自己的系統中,難以跨廠商復用。
也有的醫院講,構建數據中臺對醫院是有意義的。如果說有價值的話,那是通過數據中臺把所有的數據整合到一起,形成一個數據資源池或數據中心,醫院可以在其上開展統計查詢和數據服務。但對于應用系統來講,醫院不太可能說服廠商基于這樣的數據中臺去改造自己的產品。所以,這并非是數據中臺的本來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