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天津市智慧健康云影像便民惠民
2022年醫院新興技術創新應用典型案例征集活動正在進行中,歡迎各醫療機構踴躍提交案例。CHIMA將組織專家對案例進行評選,入選典型案例將在CHIMA 2022大會路演并獲頒證書。
1案例概要
眾所周知,醫療系統管理工作龐雜、千頭萬緒,如何把占醫院存儲80%的醫療影像數據進行有效的收集、管理,成為當務之急,同時也是急百姓所急,緩解百姓“檢查多、檢查難、檢查貴”的實際行動,讓百姓有更直觀的獲得感。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簡稱“天津中醫一附院”)以患者為中心,下大力氣做好醫院信息化建設。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讓百姓少跑腿,數據多跑路,不斷提升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的指示要求,著力解決好群眾操心事、煩心事,推動《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落地見效,讓人民群眾切實享受到“互聯網+醫療健康”創新成果帶來的實惠,在天津市衛生健康委的指導下,率先啟動建設云影像項目建設。云影像惠民服務平臺建設明顯縮短了患者在醫院的滯留時間,提升患者就醫體驗效能,優化了醫院就醫流程,提升了醫療服務質量和患者的滿意度。
2服務對象和內容
長期以來,患者到醫院檢查完后需要等取塑料膠片或者彩色托拉片,這種等待模式根深蒂固,造成了患者等待時間長,重復來回醫院奔波,帶給患者不好的就醫體驗。為解決這一問題,天津中醫一附院上下聯動,積極探索推進醫療影像新模式,建成了互聯網智慧云影像服務平臺,依托互聯網和云平臺實現面向患者、醫生等不同群體的云影像應用,包含云影像、云報告、在線查詢、調閱、分享等。
3關鍵技術
云存儲是在云計算(cloud computing)概念上延伸和發展出來的一個新的概念,是一種新興的網絡存儲技術,是指通過集群應用、網絡技術或分布式文件系統等功能,將網絡中大量各種不同類型的存儲設備通過應用軟件集合起來協同工作,共同對外提供數據存儲和業務訪問功能的一個系統。當云計算系統運算和處理的核心是大量數據的存儲和管理時,云計算系統中就需要配置大量的存儲設備,那么云計算系統就轉變成為一個云存儲系統,所以云存儲是一個以數據存儲和管理為核心的云計算系統。簡單來說,云存儲就是將儲存資源放到云上供人存取的一種新興方案。使用者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透過任何可連網的裝置連接到云上方便地存取數據。
1.系統遵循DICOM 3.0國際標淮,并符合原衛生部《醫院信息系統基本功能規范》要求,同時按照ISO9001國際質量管理體系進行開發與系統實施;
2.基于HTML5技術,健康天津APP支持Android、ios等操作系統的全部移動端;
3.基于患者主索引檢索,可為患者提供醫聯體內醫院的檢查影像和報告;
4.支持影像的有損/無損壓縮模式切換,為患者節省寶貴的移動流量;
5.支持患者通過身份匹配核對后登陸APP患者服務端;
6.支持患者通過二維碼或者通過個人信息進行檢查報告查詢;
7.支持檢查報告歷史列表查詢顯示及結構化檢查報告查閱。
雖然目前醫院收取的圖文報告費用價格并不高,但是如果能在移動端訪問、查詢報告,無疑更加便捷,也更節省資源。將患者關心的所有診斷數據整合在一個平臺上,是響應醫改政策的一項便民工程。該項目在醫院超聲、放射、CT、MR實踐成熟之后,可嘗試推廣至其他醫院,提高社會的運行效率。
4數據分析
1.圖1展示的是2021年11月1日到2022年1月31日云影像歸檔的報告數量和圖像數量。三個月的實際存儲達到了1700GB。
2.圖2統計的是從2021年11月1日到2022年1月31日的各類型檢查的報告歸檔數據上傳數量和上傳率。
5應用效果
1.圖三顯示的是某患者在2021年12月14日到醫院檢查后上傳到云影像中的超聲報告。
2.圖四顯示的是患者的胸部CT上傳到云影像平臺后的效果。
該項目的使用,使患者做完檢查后,可以使用微信掃描報告單上的二維碼或者下載健康天津APP軟件查詢自己的歷史檢查報告和影像資料。顯著縮短了患者在院的滯留等候時間,提升了患者就醫體驗效能,患者再也不用攜帶著傳統膠片在醫院間來回奔波了,免除了報告丟失、折損等問題,復診也更輕松便捷,給人民群眾真正帶來實惠與便捷。該應用解決了海量數據采集、管理、應用的技術瓶頸,為患者帶來了數據獲取、查詢、就醫的普惠性與便利性,推動了面向醫療機構間的影像互聯互通,實現天津市跨醫療機構間影像共享、檢查互認、重復檢查監管、影像大數據分析等功能,使醫生不再受時間、地域限制,可以隨時隨地利用移動終端對在院檢查的患者提供更周到的服務,從而建立了良好的醫患互動關系。令醫患溝通增多了,理解增多了,矛盾減少了。特別是在疫情期間,借助無接觸、電子化的安全機制,降低了接觸性疾病的傳播風險。
6下一步發展規劃
建設基于混合云架構的天津市智慧健康云影像惠民服務平臺,打造本市醫療行業新基建的創新應用場景,實現面向醫療機構間的影像互聯互通服務,面向患者、醫生等不同群體的云影像服務,實現天津市跨醫療機構間影像共享、檢查互認、重復檢查監管、影像大數據分析,讓患者減少重復檢查、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路,切實助力天津醫療健康惠民行動的實施,全面提升全市“互聯網+醫療健康”、健康醫療大數據及人工智能應用發展水平。如圖所示:
本規劃遵循國家與國際相關技術規范與數據標準,結合天津市實際情況,制定醫療檢查數據共享交換平臺的數據集標準、數據元值代碼標準、檢查數據傳輸和交互規范。制定市級區域檢查數據共享訪問控制技術標準,數據脫敏標準,患者隱私保護標準,防范醫療數據的隱私泄露,實現數據訪問的可靠驗證、可追溯性和統計監管,制定天津市醫療影像互聯互通互認共享應用業務規范,強化醫療機構大型數據采集、傳輸、存儲、共享、治理、應用等綜合服務。
依托天津市衛生健康委數據中心和衛生專網建設基于私有云的影像互聯互通共享平臺,提供云影像數據中心服務、患者檢查主索引服務、檢查數據共享交換服務、影像監管服務,實現市級區域內檢查數據共享交換服務;共享平臺與市級醫院、區級影像平臺(二期)進行雙向對接,實現對接入醫院注冊和上傳的檢查數據進行索引集中、文檔和影像數據分散的分布式管理方式;并提供在線實時監控服務、數據挖掘和可視化大數據展示,對市級互聯互通共享平臺的患者和文檔注冊量、患者交叉索引和文檔索引查詢性能在線實時監控服務;實現與健康天津APP/天津市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對接和統一提供WEB影像瀏覽服務。
為推進京津冀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制度,探索建立區域醫學影像和檢查檢驗中心,緩解各地區醫療資源分布不平衡。通過醫療影像云平臺的建設和運營,可突破地域、時間的限制,充分有效利用三地重點、權威醫院作用,為最大范圍內的患者提供權威性的診療服務,實現醫療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通過影像云平臺將醫療機構的醫療影像數據在云端統一存儲,統一調閱及共享,逐步實現影像數據的互聯互通,解決影像數據孤島,醫院重復建設投入維護等問題,從而實現醫療資源配置優化、不同級別醫院間的醫療業務協同及信息共享,為醫院醫聯體的“統一平臺,資源共享,互聯互通”起到了極大地推進作用。
申報單位: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案例技術方向:
醫療云
案例業務領域:
患者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