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慧廳】病房小藥柜怎么管
積聚智慧,暢所欲言
微信群小小話題,積聚醫院信息化建設的眾多智慧。積跬步,聚小流,CHIMA公眾號將不定期整理委員群有參考價值的對話,供業界同行參考和討論。本期主題:病房小藥柜怎么管。
今天群里熱鬧,遇到一個病房小藥柜管理方式的事,正好在群里向大家請教下:一般病房小藥柜有四種管理模式:無庫存,需要用藥隨時去藥房領;有庫存但委托給藥房按照基數管理;有庫存完全按照獨立的庫存管理單位來管(即三級庫房);基本無庫存,但應急時可動用急救車中藥品,急救車藥品定期盤點補充(不知道有沒有智能藥柜可自動盤點庫存的沒)。不知道大家都選擇哪種方式,存在什么樣的問題?
我院有庫存但委托給藥房按照基數管理
我們也是按基數管理
嗯,我院幾年前這樣的,但病房基數越來越多了,你們有出現這個問題嗎
有這個問題,因為實際執行會少
要求嚴格控制基數品規數量的話,病房反映困難挺多有病房使用智能藥柜的嗎?
急診科算不
病區基數藥和藥柜急救藥不同管理!先基數,再藥房,急救可啟動急救藥柜!
算呀,還有重癥病房等
嗯,急救設置的目標與病房小藥柜不一樣
我們智能藥柜和耗材都上了
病區晚上開小處方到急診藥房取藥
我們在幾個特殊科室用了智能柜
藥房保障得好的,基本上病房就不用設置小藥柜了
效果如何?能管清楚不?
小藥柜只是急救藥管理!
還是有需求的
好用,所有的病區都在用
是那種能夠自動盤點庫存的嗎?
都是掃碼取的,數據準
有那種小安瓶的液體,一次用一支,上面并沒有碼,是放進去之前醫院給貼的碼嗎?
還有那種片劑,一次用一小片,那個碼是不是貼在智能柜的抽屜前面
先確定最小取用基數再賦碼
我們專科醫院,用藥種類不多,還好
這個應該是小藥柜設置的本意,應付急需!但是要求藥房保障到位才行
不太清楚這樣的工作量會有多大?不知道大家注意過沒有,病房小藥柜藥品品規是有一定規律的,與病房病種、手術量、護士/病床比等密切相關
有心人可以用大數據來做個模型
對,一切用數據說話,這樣才精準且有說服力。
可以先試試統計近3年的各病區藥品用量
這是一個挺典型的例子,可以考慮用數據來支撐業務決策。
病房小藥柜屬于藥品的末端管理,信息化總體來說比較好解決,本質上是個醫院管理能力的問題。基數管理和藥房保障就是很好的方式。
建議:臨床科室病區要儲存搶救藥和簡單治療周轉藥物,應該按照藥庫管理。科室管藥品的使用,醫院藥學部監管,如近效期藥品更換等,這是一種比較好的模式。
因為現在對藥品的末端管理還是基于對數量和價值的管理,這個在當前信息化水平上很好解決。未來如果涉及對具體某一個物品的管理,則目前信息化還沒有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案。藥品如此,耗材亦如此。
陳主任提出了一個很好的概念:周轉藥!這個是昨天討論中沒有提到的,基數藥的原理和周轉藥的原理還不是一樣的,基數藥解決的是急需未明確到病人的,而周轉藥是醫囑擺藥或者處方領藥等滯留在病房的,這些藥名義上已經明確到病人了。我們院實際上就存在這兩種情況,是兩種不同的管理模式信息化也是不同的解決方案。
所以說病房藥品有三個方式:急救車(或急救箱),這個可能有些醫院沒有配置;小藥柜基數藥;各種原因滯留下來的周轉藥。
周轉藥就是現在臨床普遍存在的小金庫,前面患者住院留下的,但管理風險很高。這次這個流程解決了過期等管理風險,還符合住院實際需求,可以考慮實施。
病房管理的關注點就是數量和效期,計價情況基本不存在困難
看了那么多討論,想到一個詞,數字孿生,數據要真實反映業務場景和數量情況,難度還是非常大的。
我們基本屬于第四種模式,無庫存但病房設有急救藥柜。所有藥品均掃碼出入庫,藥劑科可動態實時監測各病區藥品用量,剩余量及效期。每日藥劑科根據醫囑擺藥后分四個時段將藥品配送至護士站,美其名曰打通藥品保障最后100米,讓護士從藥房領藥中解放出來。智能藥柜沒上,藥劑科主任說已經具備上智能藥柜的所有基礎數據條件,考慮性價比問題。所以目前科室的急救藥柜使用借助人工掃碼。此模式運行近一年,臨床評價較好。
我們醫院臨床科室、手術室也是全部使用智能藥柜,科室隨用隨取,藥柜歸屬藥房管理,隨時看到庫存并補充庫存。
于主任,我對您那邊的那個掃碼特別感興趣,不知道具體操作流程如何?誰來貼碼?掃碼是識別藥品品規還是數量,或者兩者都能識別
衡主任能把您那用的智能藥柜推給我嗎,私信哈避免廣告嫌疑
我們這邊沒有貼碼,直接掃的藥品自帶的國藥局的電子藥品監管碼。品規、數量以及效期、配送廠家等等信息都有。
我感覺那個電子監管碼是針對較大包裝的吧,拆包后還有嗎?
大包裝盒子上有,但拆開后小袋子上沒有
這里面有個簡單的判斷:物流環節的粒度與使用環節中的粒度是不一致的,單純采用物流環節中的信息化粒度來解決使用環節中信息化問題,應該是不能徹底解決問題的,除非改變兩者之中的一個保持二者的一致
實際臨床業務中,拆分為細小單元的經常有,比如思諾思,醫生只開一片,那藥房就是把一板拿出來剪下一小塊發。這是沒有碼可以掃的。
劉主任,您考慮得很對。目前這邊的思路是出入庫設置了不同規格。比如入庫時按盒,出庫時按片或包,出入庫都是掃盒上的碼。也就是盒上的碼與盒內小包裝通用,拆盒后留著盒,這是我們的土辦法
綜合起來看,要想采用掃碼的方式來解決末端使用問題(包括藥品和耗材),兩個基本的要素需要解決:信息標識粒度要和使用場景匹配,第二是覆蓋率要全。另外的要素包括便利性(各種現場能解決),成本因素(掃碼設備,軟件,增加的人員等),時效性(速度要足夠快)等
說實話,信息化及信息人都很努力,但是醫療太復雜,有時無法做到100%包圓。
說得太對了,長遠看一個醫院的信息化水平決定于醫院的管理水平!所以……我們都不用糾結,信息化程度不是信息科主任的責任
是這么個情況!
柳主任,你很努力,我還差很多
一個人努力總不如一群人努力。
最強安慰劑
我們醫院上了一些智能藥柜,挺麻煩的,藥房人加藥,出藥口感應不靈敏,藥房人要手工校準,挺麻煩
小藥柜核心就是要管好數量和效期,而這兩個量都不是目前智能藥柜自身能夠解決的(可能我孤陋寡聞,如果有請大家告訴我),因為病區人員混雜,所以帶鎖的智能藥柜能夠防止意外丟失藥品,另外能夠充當計數本和顯示器解決了記憶數量和顯示數量與效期的問題。一定程度上是有價值的。不過也需要工作人員認真負責更新信息才行
我去過美國退伍老兵醫院,醫院采購的都是大包裝藥,自動包藥機,分成小份,小份上加上新條碼,是不是可以解決這種問題呢?
自動包藥機解決了數量問題,可以的,不過成本應該不低
能夠自動擺藥的機器應該沒有低于一百萬的吧
自動包藥機本身能夠容納的藥品品規有限,一般是小于醫院自身擁有的品規數量。
病區少的,最簡單去門診或急診藥房借藥
另外,包藥機主要應對的是長期醫囑,小包裝袋里裝著藥片(丸),包裝袋外側有二維碼供移動護理等掃描執行。單元極小的臨時醫囑應對較少。
借需要在信息系統中記錄嗎?
需要。我們還改過護士發藥申請程序,晚上6點后臨時醫囑發藥,默認去門診藥房
這個模式和我們以前是一樣的,其實挺好的,簡單實用。
如果:藥房能夠保障24小時隨時供藥(品規要覆蓋住),再解決一個院內配送的環節(往往藥房不愿意送,病房不愿意取),小藥柜其實不太值得研究
搞個機器人
我們大樓里原有氣動物流,后來不知道怎么不用了,那個也挺好的。不知道現在軌道物流在醫院應用情況怎么樣?多年前在沈陽看到過
軌道物流對建筑改造成本比較大
嗯和廠商探討過,確實這樣的
AGV車,改造一下電梯控制,應該不難
看到有些醫院使用的報道,具體效果不清楚如何
以上討論整理自CHIMA第三屆委員群的技術交流,希望同行們的解決方法能對您的工作有所啟發和借鑒。2011年10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制定了《醫療機構藥品監督管理辦法(試行)》(閱讀原文可查),其中對藥品調配和使用有相關的規定,各醫院也制定了相應的管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