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信息化是不是很燒錢?
醫療信息化在最近二十年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已經成為醫院日常診療、管理、運營不可或缺的抓手。經過信息人奮斗,信息系統的身影從患者線上預約到病房的結算,以及歸家后的隨訪和病歷送上門隨處可見。信息化讓傳統的醫療登上了飛速發展的快車,患者就醫的便捷性、舒適性同十幾年前相比不可同日而語,而醫護以及管理部門從未有像現在這樣能夠快速獲取必要的醫療數據和管理數據。隨著信息化的普及,建設費用也是水漲船高。每年信息化建設費用直接攀升到千萬級別,平臺、電子病歷等核心系統的造價也達到了上百萬甚至上千萬,因此信息化被認為很燒錢。
原因探究
我們從影響信息化建設的兩個主要成本:軟件功能開發和項目實施時間,探究信息化項目成本為什么越來越高。
信息化項目的實施必然包含:軟件和硬件。硬件設備集成性強,參數明確,價格相對透明。軟件則與之大為不同,軟件是人類思維活動的結果,是完全的創造性的工作。同時軟件開發也是專業性很強的工作,開發者的能力高低非常關鍵,不同水平的工程師面對同樣的功能需求,所開發出軟件的穩定性及對醫療工作效率的提升會不盡相同,要保證軟件質量,就需要為專業水平高的工程師買單,這必然是軟件成本的重要構成。
醫院的軟件系統是要為醫學診療服務等提供專業、高效的支撐。所以醫療信息系統需要將醫學診療活動與信息系統進行專業性結合,才能提升診療質量和效率。這就要求一個項目從計劃到落地需要多方進行功能溝通,在實施過程中也要不斷修正,所以軟件的開發工作從計劃到落地實施需要的周期較長,通常一個項目建設完成少則五六個月,多則三五年,項目實施時間的拉長也拉高了信息化的成本。
發揮主動性,調控項目周期
從以上分析過程中我們發現,要想在保證軟件質量的前提下控制信息化建設成本,那就需要調控項目實施周期。由于項目的實施過程中,既涉及專業的醫療診療,又涉及信息化的計算機語言,要實現對項目周期的調控,就必須依靠既了解醫院的診療流程,又懂信息化語言的專業人員,那就是醫院的信息部門。
醫院信息管理部門如何發揮主動性,通過全面介入軟件實施全周期,把握項目運行的重要環節、節點?作為掌控信息化項目時長的重要抓手,筆者的感悟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重中之重就是要充分調研清楚需求。搞清楚臨床到底需要什么系統來幫助他們解決哪些棘手問題,找到相匹配的信息系統。所謂調研絕不是聽聽管理部門說什么,也不是記錄下臨床主任的抱怨,而是了解臨床當前的業務是什么樣的,服務于什么類型患者,流程走到哪里遇到了阻礙,以及他們構想中的模式為何。在此基礎上判斷哪些需求是信息化能夠解決的,哪些是當前技術水平絕不可能實現的,還有哪些壓根就不是信息化的問題而是管理問題。如此一來信息管理部門才能對項目實施目標了然于心,參數自然信手拈來。
其次清晰界定軟件的實施邊界。一些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出現拖拉超期,是因為有部分現場工程師無原則地響應需求科室不斷變化的需求,需求科室大多只了解自己的專業領域,并不清楚有些愿景的實現是需要借助符合當下技術水平的計算機語言來轉化。現場工程師并不了解醫院整體的診療流程,只會針對需求科室的某一個具體要求做響應。俗話說隔行如隔山,這就造成了供需雙方的雞同鴨講,使很多的功能被反復提出、廢止,造成工程師大量無效勞動,拖延整個項目的進程。為避免上述問題的出現,就需要信息管理部門做主導,對需求進行判斷、干預。需求科室將具體要求提交給信息管理部門,信息部門對所收集的需求、進行專業分析、評估、計劃,對合理必要的部分,結合現有任務,與駐點工程師溝通,做出任務設計。對許多臨時起意,尚未考慮周全,且不符合醫院整體流程的想法,由信息管理與需求科室進一步溝通、結合醫院實際情況統一規劃安排。
最后可以考慮買軟件開發服務而非成品。定制化軟件開發能夠貼近醫院真實情況做到有的放矢,讓軟件功能更好解決醫院的業務、管理上的痛點難點。雖然產品效果最好,但是對于信息部門掌握軟件需求、技術路線的要求比較高;其次則可以考慮選擇模塊化開發的產品,按照功能模塊如搭積木般構建軟件。這種方式能夠盡可能將資金花到刀刃上,把有限的資金用于臨床最急需的軟件功能上。
結語
公立醫院在醫療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要求下,重點任務之一就是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醫療服務的深度融合。因此,這也對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醫院信息部門必須切實做好專業引導,保證需求科室和研發單位之間信息轉化的準確性,優化軟件實施流程,提升軟件實施效率,高效轉化需求,避免燒錢,實現醫院和技術供應方的雙贏,才能高質量、高效實現醫院“三位一體”的智慧醫院建設,助力醫院運營模式由粗放型向精細型轉化,共同推進醫療信息化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