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構建就醫新格局
十年來,青島醫療衛生機構數量從7337家增至8574家,三級醫院數從14家增至32家,每千人口醫療床位數由5.33張增至6.61張,萬元以上設備由2.72萬臺增至8.3萬臺。
構建就醫新格局:讓百姓有“醫”靠
不久前,嶗山區沙子口衛生院的一場“極速救援”,讓鄰里街坊都豎起了大拇指:“衛生院的醫生救了老張一條命!”基層醫療機構的“快速成長”,是十年來青島積極構建就醫新格局最生動的注腳。
本固則枝榮,根深而葉茂。健康是生命之基,是幸福之源。黨的十八大以來,青島始終堅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加快先進醫療技術提升、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2012年以來,青島醫療衛生機構數量從7337家增至8574家,每千人口醫療床位數由5.33張增長至6.61張,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由2.5人增至3.9人,每千人口注冊護士由2.48人增至4.3人,萬元以上設備由2.72萬臺增至8.3萬臺……十年間,青島努力踐行讓群眾“病有良醫”的民生承諾,健康青島建設邁出堅實步伐,讓人民群眾從一次次就醫體驗中不斷提升幸福感和獲得感。
衛生院背后有智囊團“支撐”,基層醫生更有底氣
前幾天,嶗山區沙子口街道的村民張先生突然感覺胸痛,立馬來到沙子口衛生院就診。“不好,患者可能心梗了!”接診醫生第一時間為張先生做了檢查,證實了這一判斷后,醫療救治組立即啟動“救援綠色通道”,一邊為患者吸氧、心電監護,完善相關檢查,迅速進行靜脈溶栓治療,最大程度爭取寶貴的救治時間,一邊聯系救護車將患者送往青大附院嶗山院區,到院后立即手術。
嶗山區沙子口衛生院副院長楊宏強告訴記者:“過去,衛生院遇到此類情況根本無力處置,救護車從鎮上趕到大醫院要一個小時,再進行術前準備,往往錯過最佳救治時間。如今通過上下聯動的胸痛中心建設,加強基層醫生培訓、優化救治流程、提升檢查能力,能夠實現心梗病人早發現、早治療、少后遺癥。”據了解,近年來,青島同步推進胸痛中心全市模式及胸痛救治單元建設,建成國家級胸痛單元34家,胸痛中心和胸痛單元數量在全國領先。
楊宏強已經在沙子口衛生院工作了十余年,是基層醫療飛速發展的見證者。“這十年中,我們衛生院不僅搬進了新大樓,讓患者的就醫環境得到了改善,還配齊DR機、彩超、心電監測儀、CT等設備。而在十年前,衛生院的檢查儀器只有胸透機。”楊宏強說,不僅如此,醫生做完檢查后,遠程影像和心電圖可以立即分別傳輸到青島市市立醫院和青大附院等醫聯體相關科室,由專家遠程會診或出具報告單。衛生院目前全科醫生本科率達到90%。“十年前,我們衛生院只有1-2名本科全科醫生。現在我們所有新招聘的本科生要去三級醫院規培三年后再回來工作,經過大醫院的系統培訓以及診療流程的不斷優化,衛生院診療病種從最初的三四十種,上升到如今的全科66種、中醫70種。”他說,衛生院的每位醫生都有一支三級醫院專家組成的“智囊團”在“支撐”,讓基層醫生面對患者更有底氣。
據了解,目前青島已建成4個緊密型城市醫聯體、31個松散型城市醫聯體、18個縣域醫共體、15個專科聯盟和8個遠程醫療協作網。
家門口的高水平醫院越來越多,三級醫院十年增加18家
“看病難”本質上是優質醫療資源的短缺。告別“得大病”就跑北上廣的“漫漫求醫路”,與高水平醫院做“鄰居”,是老百姓最為迫切的民生需求之一。
今年3月,城陽區的張女士確診急性髓系白血病。打聽到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擁有全國頂尖的血液病團隊,是國家血液系統疾病臨床研究中心,家人便帶她到北京求醫。但是,在醫院附近租房的房租和生活費每月就需要1萬余元。得知北大人民醫院血液科專家江倩到青島長期值守的消息后,張女士和家人立刻返回青島。
門急診量近100萬人次、出院人數近2萬人次、完成手術近7000例……這是北大人民醫院青島醫院開診一年的“成績單”。截至目前,北大人民醫院已向青島醫院派駐200名專家,涉及20個學科,日門診量超過3000人次。青島醫院啟用后不僅結束了城陽區沒有三甲醫院的歷史,還主動對標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要求,在人員、管理、醫療、科研等方面進行了實質性融合,醫院疑難危重癥診治能力、核心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穩步提升。
從前提起青島范圍內的高水平醫院,只有青島大學附屬醫院等幾個屈指可數的大醫院。自2013年青島引入齊魯醫院以來,如今高水平醫院正在青島“多地開花”:2021年7月,北大人民醫院青島醫院正式啟用;去年年底,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膠州醫院開診,在膠州探索建立“區域醫療中心”,診療范圍將輻射整個山東半島;在城陽,國科大附屬醫院項目計劃今年開工建設;在西海岸新區,清華大學附屬青島醫院建設已納入青島“十四五”衛生健康發展規劃……這些高水平醫院將讓市民們看病無需再舍近求遠,猶如守護島城人民健康的“定海神針”。
據了解,2012年,全市僅有14家三級醫院,現在已增至32家。到2025年,青島將新增三級醫院7家以上,總數達到39家。
便民利民“金點子”層出不窮,老百姓就醫體驗感穩步提升
從411.9萬平方米到661萬平方米,這是十年間,全市醫療衛生機構房屋建筑面積的變化。島城各醫院建筑面積的“騰籠換鳥”,不僅拓展了群眾的就醫空間,還帶來了老百姓就醫體驗感的提升。近年來,一場刀刃向內的“不斷提升群眾滿意度的行動”在青島各醫院全面展開,各類便民利民“金點子”層出不窮,落地有聲。
提前網上預約掛號,到院后通過自助機報到候診,初診平均等候時間控制在一定時段內;候診時智能預問診可以提前詢問病情,提高患者就診效率;輕觸屏幕,就能和醫生“面對面”;足不出戶,就能在線復診開藥;點擊手機,就能查看檢查化驗結果……十年間,青島“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迅速,智慧醫療服務全面推開。
2017年2月,青島市互聯網醫院還僅有青大附院一家,如今“健康青島”已接入86家醫院,其中76家醫院已實現預約掛號、門診繳費等,“健康青島”公眾號可以提供預約掛號、繳費、報告查看、體檢等120項服務,一體化醫療服務模式大大提升了患者的就醫體驗感。
不用帶著檢查結果奔波不同醫院,線上即可調閱。目前,“全市一家醫院”應用場景正不斷豐富,已構建4大類、49分項、212項數據集的數據采集、匯聚、分析平臺,正在推進與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垂直業務系統、區市平臺的數據共享和協同應用。部署智慧檢查檢驗系統,加快開展與醫療機構對接,推動機構間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共享。
跑了好幾個科室,不但掛號等候費時間,還不一定能得到最終答案,怎么辦?最終確定治療方案時,沒有醫學知識的患者及家屬如何抉擇?各個科室轉診,容易錯過最佳治療時機……針對上述問題,青島多家醫院紛紛為疑難雜癥患者啟動了多學科會診模式,比如青大附院神經系統罕見病多學科協作門診、青大附院心衰多學科聯合門診、青島市中心醫院腫瘤多學科會診……組織形式也從患者自行申請改為醫院主動發起,最終的目標“劍指”他們就醫時的“痛點”,讓患者獲益最大化。
闊步踏上新征程,奮楫揚帆再出發。歷經十年的耕耘,青島積累了經驗,也拓展了視野,將拿出更多實招硬招,向著人人享有健康福祉的美好愿景,踏步前行。
來源:青島新聞網
上一篇: 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創建呈現“加速度”
下一篇: 北京醫保:讓異地就醫更有“醫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