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秀軍:醫院基本建設 信息化應優先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深刻影響全球醫療衛生體系,信息化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應用將更加廣泛,影響將更加深刻。面對信息化變革帶來的新機遇、新挑戰,國家衛生健康委等部門出臺了《“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規劃》。《規劃》站位高、講科學,為信息化建設搭建了頂層設計,明確了方向目標,理清了發展思路,提出了發展舉措。加大信息技術在醫療衛生領域的應用力度,夯實全民健康信息化基礎,需要重塑醫藥衛生管理和服務模式,培育醫療服務新業態,提升衛生健康行業發展新動能,將信息化作為醫院基本建設的優先領域。
“十三五”期間,我國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設成效顯著:發布220多項衛生健康信息化標準,建成1700多家互聯網醫院,7000多家二級以上公立醫院接入區域全民健康信息平臺,260多個城市實現區域內醫療機構就診“一卡(碼)通”,2200多家三級醫院初步實現院內互通。但是,在基礎設施、共享應用、投入保障、網絡安全等方面還存在短板與弱項,“數字鴻溝”“數據壁壘”依然存在,網絡安全形勢嚴峻復雜,數據治理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針對這些問題,《規劃》提出明確要求和措施,以保障頂層設計可以落實到各項決策部署和實際工作之中。
首先,要提高認識。針對各地醫院信息化建設水平參差不齊、認識不到位的問題,《規劃》明確指出,要將信息化作為醫院基本建設的優先領域,要求二級及以上醫院持續完善醫院信息平臺功能,整合醫院內部信息系統;推進醫院新一代數據中心建設,實現醫療業務協同一體化、惠民醫療服務一站式、精準決策支持一門戶、信息資源管理一張圖、數據分析利用一平臺、數據資源匯聚一個庫,強化對醫院精細化運行管理和全視角決策評價的技術支撐和數據保障。
其次,要規范建設。目前,不同醫院之間、醫院與區域平臺之間,數據接口難以互聯互通,信息“煙囪”、信息“孤島”大量存在,根本原因在于醫院信息系統開發過程中標準和規范執行不到位。解決上述問題,關鍵是要加快推進數據共享互認,完成跨省電子病歷、電子健康檔案查詢,實現公立醫療衛生機構與全民健康信息平臺聯通全覆蓋。《規劃》明確指出,到2025年,二級以上醫院基本實現院內醫療服務信息互通共享,三級醫院實現核心信息全國互通共享。同時,提出實現“每個居民擁有一份動態管理的電子健康檔案和一個功能完備的電子健康碼”,推廣衛生健康部門2012年以來面向城鄉居民設計發放的就診服務卡(碼),將其作為群眾就醫和健康服務的線上線下統一身份標識,解決“一院一卡、多卡并存、互不通用”的就醫堵點問題。
再次,要深化應用。《規劃》指出,要積極開展智慧醫院建設示范行動,基于醫院信息平臺整合醫院內部信息系統,構建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提升患者就醫滿意度。當前,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5G通信等新技術正廣泛深入地滲透到醫療衛生領域,成為推動智慧醫院建設的重要力量。在實踐過程中,醫療機構要遵循智慧醫院建設標準框架,形成獨具中國特色的智慧醫院發展標準與模式。
最后,要保障支持。醫院信息化建設離不開高位推動、人力資源支撐,也離不開經費支持、設備配置、績效評價考核等各項配套措施。《規劃》指出,要把醫院信息化建設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完善人才使用培訓機制,建立適應行業特點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應用人才隊伍培養體系;將醫院信息化互聯互通情況納入醫院績效考核、醫院等級評審等工作中。通過完善措施,全面推進醫院信息化建設,為衛生健康事業發展提供堅強的技術支持。
(作者為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院長 )
來源:健康報
上一篇: 張輝:淺談疫情期間電子陪護證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