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素珍:基層醫院信息化建設實踐
推動醫院高質量發展是新時期公立醫院改革發展的內在要求,2021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21〕18號) 提出,引領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趨勢,推進電子病歷、智慧服務、智慧管理“三位一體”的智慧醫院建設。如何推進智慧醫院建設以實現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目標,成為當前醫院信息從業者的重要命題,信息化建設是智慧醫院建設的核心內容。
一些醫院信息工作者面對在醫院信息化建設方面的投入動力不足和參與積極性不高,同時面對一波波的技術浪潮,如何判斷新興技術對自身業務的價值?樂清市第二人民醫院信息科做了一些積極的探索和實踐。
1對業務的理解
我們深入評估醫院信息化水平和發展現況,詳細制定智慧醫院建設規劃。根據《全國醫院信息化建設標準與規范(試行)》,制定我院的信息化發展規劃方案,明確智慧醫院建設總目標和分目標,找出現有醫院建設現況與目標間差距,按照建設內容或事項的“輕重緩急”逐步推進。
我院信息化建設目標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為患者服務,為患者提供預約診療、候診提醒、院內導航、檢查檢驗結果查詢、劃價繳費、健康教育等服務,努力做到“四個減少”,即患者往返醫院次數減少、在醫院內的重復排隊減少、門診全程候診時間減少、平均住院日減少,使就醫流程更便捷、服務更高效;二是為管理者決策提供數據支持,管理者能夠通過利用豐富的過程數據來改進管理流程和進行相關的預測,實現醫院臨床業務與管理部門運行數據的整合、分析與應用,對全流程醫療質量做到智能監測,提升醫療服務的基礎環節質量和終末質量等;三是為醫療、教學和科研提供服務??蒲泄ぷ髡呖赏ㄟ^數據挖掘分析建立相關的疾病模型,服務于患者和社會。我們根據本院情況,有目標、有策略、有計劃地開展工作,分階段建設系統:一期完成基礎系統建設如HIS、LIS、EMR等系統;二期完成數據共享,臨床路徑管理、病案管理、輸血管理系統、合理用藥監測等;三期完成數據應用如靜脈配置管理PIVAS等,提高醫療質量。不斷充實信息科的工作內容,使相關投資切實與醫院戰略、經營現狀改進及部門定位鞏固結合在一起。
2自主可控的技術研發
我國醫院的信息化建設模式主要有購買、自行開發以及合作開發等。受醫院規模及技術能力的限制,目前大部分醫院均采用購買模式,即醫院購買軟硬件產品,供應商負責開發、實施和集成。筆者所在醫院是縣市級二甲醫院,我們看到市面上有很多專門做醫院信息服務的公司,對于業務成熟的醫院,在自身業務體系中將一部分非核心并且相對穩定的需求,交由外包公司來實現,是完全可以的。醫院只需與外包對接的人將需求和相關限制條件溝通到位,以達到相應要求即可。
但是對于一些基層醫院來說,需通過揚長避短,結合自身的特色和競爭做好合理的建設,利用有限的資源進行差異化投入,抓住新興技術帶來的機遇,實現后發制人,彎道超車。信息技術會制約著目標的實現。在業務發展過程中,對需求的變更和功能的增加是正常的事,外包公司會要求針對每個變更都進行詳細分析并報出費用價格,以確保外包公司的利益。對于基層醫院來說這是非常困難的事情,不僅費時、費力、費錢,得到的結果還是非常不滿的。對于基層醫院信息人來說都是一部血淚史。
筆者為解決這些問題,建立了自己的開發團隊,以HIS系統為核心,從早期的收費功能到現在的智慧醫療,以政策為導向,每次技術上的升級,都是基于現存的業務問題去規劃的。面對新的業務需求,我的理解是規劃太大不僅浪費資源,而且會導致產品迭代變慢。我們看到在大部分的醫院中,基本都是圍繞業務流程,做技術面的研發和管理,在業務到達間歇性的平緩期,才會考慮技術建設的投入。面對新技術的挑戰,我自己的做法是,盡量抽象,讓業務靈活可擴展。避免一些新技術認知上的盲區。技術升級不僅僅是技術的事,而是應該跟業務契合。畢竟,醫院的成功發展才是最重要的。
3工程師的“破繭”思考
好友李順海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他的某同事負責開發一個系統,他對這個系統做了謹慎的調研和認真的思考,花費了半年多的時間,終于開發成功時,他邀請各個部門的相關同事做發布評審,如果大家沒什么意見就發布,在醫院范圍統一推廣使用。
結果在這個發布會上,幾乎所有部門的同事都提出了不同的意見:雖然這個功能是我們需要的,但是那個特性卻是不能接受的,我們以往不是這樣的.....
最糟糕的是,不同部門的這個功能和那個特性又幾乎不相同。最終討論的結果是,系統不能發布推廣,需要重新設計。
這個同事又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嘗試滿足所有部門的不同需求,最終發現無法滿足這些功能需求,于是辭職了......
他離職后,一次會議上我們又討論起這個項目為什么會失敗,其中齊魯醫院王磊主任的話印象深刻,大意是:如果你對自己要開發的業務領域沒有清晰的定義和邊界,而僅僅跟著所謂的需求不斷開發功能,那么一旦需求來自多個方面,就會產生需求沖突,或者隨著時間的推移,前后的功能也會發生沖突,各種困難重重。工程師只有跑路了。
從工程師到系統架構師需要一個成長的思維,所謂的成長,就是遇到多少困難,解決多少問題。我們在職場中,有些小伙伴具有5年的工作經驗,實質是一年的工作經驗復制粘貼了五次。我的建議是需要突破自己的舒適區,在做事情上主動跨出邊界,承擔更大的責任。很多技術伙伴也會遇到這樣的契機,上級讓你承擔臨時項目負責人的工作,涉及一些跨部門合作和推動,很費精力,有些伙伴覺得影響到自己的技術發展,擔心負責不擅長的領域,個人價值發揮不出來。不想糾結于一些外部的協同和內部協調的瑣事,還有一些伙伴覺得自己又沒有得到正式的授權,擔心增加工作量,而產出并不受重視。還有人會覺得這是在PUA自己,給活不給權,挖坑給自己跳。
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說,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的成長機會,橫向協調和協同是工作的基本能力,當觀點越多,信息越全面時,你就越能辨別是非,判斷出對方的需求有沒有道理。切莫一個人胡思亂想,學會借助周圍人的力量幫助你走出思維牢籠。即便作為架構師,沒有橫向的協作能力和溝通力,大概率是做不好系統架構師工作的。
4小結
由于醫療業務的連續性和采購流程的復雜性,醫院信息平臺完成采購、更新和替換成本非常高,信息系統面對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供應商的后續服務能力無法滿足醫院的后續發展。我院在信息化建設過程,通過自主研發、項目開發人員和運維人員高效配合的工作方式,打破當前開發和運維在工作中無形的“壁壘”,可以為基層醫院信息化問題提供解決思路。雖然我們都是基層醫院信息工作者,但是身在井隅,心向星光,眼里有詩,自在遠方。
作者簡介
魏素珍,樂清市第二人民醫院信息科主任,帶領團隊開發本院HIS系統、互聯網醫院等平臺建設,通過電子病歷應用水平四級評級,帶領團隊自主研發完成醫共體信息平臺系統,實現區域平臺內10家衛生院的信息互聯互通,完成業務協同,所在團隊獲得溫州市醫學會優秀團隊獎。
上一篇: 郭有:臨床數據挖掘的基本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