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鑌進:被HIS人生,選擇HIS一生(上)
序
菩提樹下偶遇來自廣東的郭揚帆主任,一見如故。菩提山莊夜幕降臨,在我那不寬的小舍里,我們一群人海聊到了夜半三更,聊到DOS和Novell、聊到網景(Netscape)、聊到以KB為單位,惜bit如金的感受,聊到數據庫的發展變遷、聊到上系統收獲的酸甜苦辣、聊到IT江湖上的分分合合和恩怨情仇,聊到資本的嗜血本性,聊到跌宕起伏的HIS人生。我曾無數次被感動迸發出火花,想刻錄下這些故事,但每每都因我那動筆的懶惰一次又一次熄滅。這次郭揚帆主任倡導并發起的《我的HIS人生》寫作,又重新點燃了我去尋找醫信人記憶的激情。我覺得一個人的記憶記載著這個人一段時期的經歷,一個行業群體的記憶,記錄著一段歷史變遷,《我的HIS人生》在尋找醫信人的記憶、講述醫信人的故事、回放IT江湖的發展變幻、重溫醫信人內心的自由意志。這里有你的故事、我的故事和我們的故事......
一段BASIC代碼開啟了我被HIS的人生
在那個畢業包分配、一切服從組織安排的年代里,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的思想早已經深入到我們骨髓里。作為一個醫學生畢業分配到醫院,我在歷經臨床醫技科室、醫務管理、外事辦國際交流處煅煉后,走上醫院行政崗位。1990年正值全國上下沉浸在成功舉辦亞運盛會的高潮之時,我接到了起草“桂林醫學院附屬醫院十年發展規劃草案”的任務,經過四個月的調研與學習完成了第一稿的“草案”。我查閱了當年“草案”手稿,在“草案”的第二階段實施內容中第5小點這樣描寫:加強醫院現代化管理的建設,全面開始全院的電子計算機管理規劃建設。1992年首先規劃建設電子計算機室,在條件成熟時成立信息科。就這么一小段話,讓我不經意間邁出了HIS人生的第一步。
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無論是醫院環境、業務及經濟體量,還是醫療技術和管理水平,附屬醫院在桂林都不突出。作為桂林本科醫學院校的唯一一所附屬醫院,醫院此時此刻亟需有一個跨越式發展來改變這種狀況。為了不辜負領導的信任,完成好編制十年規劃草案的任務,我用了四個多月時間對全院的人、財、物和后勤保障能力進行調研,形成院內客觀統計數據,聯合黨辦對職工思想狀況以及職工對院領導班子的信任度,進行了問卷設計調查獲得可參考的主觀數據,最后以這些內部數據和桂林市衛生統計年鑒數據為樣本,利用模糊數學和灰色系統理論建立數學模型,用BASIC語言編寫程序,進行了桂林市衛生資源發展變化趨勢預測,并以此為對照,編制了我院的十年建設發展規劃。這一過程是我院建院以來,第一次利用計算機和數學模型的預測數據及其圖文曲線來為醫院管理提供決策依據。也正是這次BASIC語言的應用嘗試,醫院領導班子在討論了我這份草案后,決定把醫院信息化建設的任務交給我。回想起來,其實這個小程序很簡單,就是建模、循環語句和輸入輸出語句。當時院辦沒有計算機,條件極其有限,為了完成這個模型運算,只能到財務科借用我院唯一的一臺0520長城286計算機和24紫金寬行打印機來調試程序。漢字是DOS環境下的中文之星(Word star),然而就是這幾個簡單的幾行BASIC代碼開啟了我的HIS人生!
在選擇中學習成長
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計算機專業并沒有普及,從事信息化工作的可以說是來自五花八門。在醫療行業信息人中,有學醫的,有學統計的,有學財會的,有學醫療器械的,甚至還有學機械的,真正計算機科班的寥寥無幾。但是作為1.0版本的信息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大多是計算機的發燒友或計算機愛好者,大部分都是因為工作需要和對計算機的愛好,走上信息人這條道路的。而我當時就是因為工作需要,是被逼著上架的鴨子。但我就是憑著一份熱情和在大學選修課學到的計算機知識,開始了醫院的信息化規劃與建設工作。為了彌補計算機專業上的不足,我報名參加了“中國計算機函授學院”在“桂林電子工業學院”(今天的桂林電子科技大學)面授的“計算機及其應用專業”的學習,學習班為期二年,只設有專業基礎和專業課程,沒有其他類似政治等文化公共課。每天白天上班,晚上和周末騎著自行車到桂林電子工業學院上課或做實驗。在這個班上我結識了許多來自市公安局、統計局、人社局、財政局和設計院等政府部門的朋友,他們與我經歷相似,為我院后來的信息化建設提供了不少幫助。系統建設初期首先面臨的是硬件網絡環境建設和應用系統建設。按照計劃,首先是計算機室選址,同時確定醫院組網方式。對于我這個初涉信息化建設的外行人士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眾所周知,上世紀90年代的亞運會不僅帶來了空前的體育盛宴,Novell也乘勢涌入了中國。隨之而來的Novell無盤工作站也開始流行。選擇什么樣的組網方式?除了當時流行的Novell網之外,是否還有其它更好的組網方式選擇?經過學習并走訪了解,我發現銀行、郵電、柳鋼等重要行業和企業都毫無例外采用了基于UNIX系統下的多用戶組網形式,性能非常穩定,而當時在其他一些企業使用Novell無盤工作站模式都有穩定性較差、很容易出現網絡掉線故障和病毒感染的情況。在艱難的選擇中,當時我用了一個最笨的選擇辦法,那就是跟隨重要行業用戶選型。最終,我們完全照搬了金融系統的建設及運行模式:SCO UNIX操作系統+INFORMIX數據庫環境下的多用戶系統終端模式。整個信息化建設從可研規劃到機房選址建設,再到軟件系統建設上線歷經了3年多,終于在三甲醫院申報前完成了第一期信息化建設的基本內容,同時整合病案統計室、圖書室和計算機室,成立了信息科。
在1995-1996年醫院的“三甲”評審過程中,醫院各科室除了需要準備好醫療業務材料之外,還需要準備大量的各種制度和管理資料,當時計算機可以說是一個奢侈品,全院所有科室都沒有辦公用的計算機。但醫務人員使用計算機的熱情很高,硬是學習使用UNIX系統自帶的文本編輯器VI,在配置的信息系統實達終端上來編寫三甲材料,當然所有文檔和數據也只能放在服務器里。另外INFORMIX數據庫還自帶了一個很好的工具“4GL”,這個4GL工具可以很方便的定制下拉菜單。我們用這個工具很容易生成各科室自己的備查目錄并關聯到相關的支撐文檔。這樣評審專家既可以查看科室的文檔,也可以在任何一臺終端上通過下拉菜單迅速查到他們想要查看的管理文檔資料。這個小小的應用讓專家對我院產生了非常良好的印象,為醫院成功申報三甲贏得了不少加分。在三甲評審總結中,評審專家對于我院的信息化建設成果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醫院成功通過三甲評審,極大促進了全院建設與發展。同時醫院信息化應用的規模與范圍也在快速擴大,除了住院收費和藥庫藥事管理外,陸續上線了病案統計、后勤物資管理等信息系統,門診收費系統也開始上線試運行。系統終端從開始最初的16臺、32臺擴充到64臺,最后全院所有科室都接入了多用戶內網。
由于信息科的快速發展,工作量也隨之加大,院領導批準了我離開院辦專心做好信息化工作的辭請,經過10多年的服從安排,我經歷了從醫療到管理,從管理到信息技術三個跨度的轉化,最后我這個兼職信息人選擇了專職信息人的人生。這是我步入社會以來第一次主動自主選擇,也成了我后來職業生涯的全部選擇。
創新的收獲
1.0版本的信息人在信息化建設中,正好面臨著國家改革開放的發展初期,在當時頻繁變化管理體系以及標準滯后的環境下,決定了醫院在推進醫院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必然要有IT技術在應用場景上的不斷創新。在我院通過了三級甲等醫院評審后,還來不及修整就得繼續推進下一階段的信息化建設,擴大HIS的應用和覆蓋范圍。為此,必須首先是鞏固原來的成果,推動門診系統全面上線。
在三甲醫院評審期間,醫院門診部分上線,住院及其相應的配套系統都已經上線。住院系統上線試運行一個月內,包括出入院處的全部病區都完全實現了系統設計的所有功能,不再使用傳統的手工操作流程。我院的設計跟當時很多先劃價后記賬收費模式的收費系統不一樣,收費系統在設計之初就是按照醫囑和處方錄入模式設計。在系統上線前,財務科住院收銀人員的工作方式是一個人管理一個科室,每人手上一個算盤,一本收費價目表和記賬本,每天要對醫囑、處方單和處置單發生的費用進行記賬登記匯總。在患者出院時再次根據醫囑、處方單和處置單進行核算匯總,結算工作量很大,如果遇上醫囑量大的病歷,出院患者很難做到當天出院當天結算,有些出院患者需要等兩天或更久才能結算,這樣不僅給患者帶來極大的不便,也給逃賬、拖欠醫療費用的患者創造了條件。住院系統上線后,收銀人員每天只需錄入醫生開出的臨時醫囑(包括手術單)和長期醫囑,患者出院時就能自動結算,小夜班護士接班時能夠一鍵瀏覽科室患者欠費和預交金狀況,大大方便了科室的經濟核算管理。這樣的工作方式住院收銀員徹底甩掉了算盤、價表和賬本,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差錯率也大幅降低,臨床科室任何時候都可以查詢到科室的業務收入狀況,欠費、逃費的也一目了然。因此住院系統上線時,臨床科室和財務科收銀員都很配合,積極性很高,上線也非常順利。然而,門診上線就不那么順利,遇到了很大的阻力,上線好幾月后仍然還是手工和系統并行。
跟住院不一樣,門診系統上線前收銀員的工作方式是只負責服務項目的劃價和收款開發票,不管醫技和藥品價格,工作相對比較輕松,很多收銀員都是本院職工家屬,年齡也普遍偏大。患者繳費得先到相關醫技科室和藥房窗口劃價,然后才到收銀窗口交費。當時上線的門診系統則要求他們能看懂醫生處方和處置檢查單,同時還要能錄入患者姓名和門診診斷。雖然系統在初始化時已經對所有藥品、耗材和收費項目字典,都做了可自由選擇的五筆和拼音簡碼,唯一要錄入的工作主要是患者的基本信息,但對于文化基礎不高的大齡收銀員來說要看懂醫生處方,尤其是大部分醫生開的都是拉丁處方,并要求快速錄入患者姓名,還是壓力比較大的。雖然上線前經過多次培訓但效果不明顯。財務科也因各種原因遲遲不愿意全面正式使用門診系統。系統上線后一直是本院職工窗口的試運行,整個門診收費處于計算機與手工混合使用狀態,嚴重地影響了藥房、統計、核算等其他系統的運行效果,整個信息系統的效能不能充分發揮。對比住院系統全面上線過程的分析,發現最主要的原因是處方閱讀、漢字輸入困難和習慣問題。
為解決以上問題和困難,全面推進門診系統的使用,醫院提出了新的解決方案:調整住院部年輕收銀員到門診,加大對收銀員培訓的力度,處方閱讀由藥劑科負責,漢字錄入由信息科負責;高峰時段增加門診收銀窗口;開發“實名制就診一卡通系統”,全面推行每個患者一個ID的實名制管理。在當時如果能實現每個患者一個ID實名制的就診一卡通,就可以完全解決收銀員漢字錄入的為難情緒,同時門診的各種報表會更加精準。在當時的環境下,采用的是標準條形碼技術,用條碼體系中兼容數字和字母的39碼來制作患者的條形碼卡片,針對掛號窗口人員文化水平太低,還制作了門診科室、出診醫生的條形碼卡片,盡量減少鍵盤的操作。
整個實名制就診條形碼管理系統收費部分在一周內完成了開發與調試。前臺終端使用紅外掃描筆作為條碼識別的掃描設備,在上線測試中我們發現針式打印機打印的條形碼掃描光筆識別率低,有時要反復掃描才能正確識別,為解決這一問題必須選用當時比較昂貴的激光打印機。幾經輾轉,托學校教務處凌處長在北京出差時,從中關村帶回一臺EPL-5200EPSON激光打印機。為提高就診卡的使用壽命和就診卡的質感,我聯系桂林造紙廠專門定制了A4的加厚銅版紙來制作門診就診卡。就這樣,醫院一臺EPSON激光打印機、一臺過塑機和無數過塑膜開啟了當時的實名制就診條碼“一卡通”創新之舉。
在項目實施中,醫院計劃首次制卡免費,補卡收費0.5元,在大批量制卡完成后擇日全面啟用門診系統,取消手工收費。在所有設備到位和系統調試完成后,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如何大批量快速制作條形碼就診卡,并把這卡發到就診人手中。在當時,就診患者主要有完全自費、公費醫療(紅、藍、綠本)、勞保醫療的合同記賬和本院職工四大類醫療收費結算形式。醫院當時的策略是完全自費患者臨時制卡,后三類集中批量制卡。為快速完成批量制卡和卡發放工作,我直接聯系到時任分管公費醫療的衛生局吳副局長,讓她帶我去公費醫療辦公室拷貝了桂林市所有的公費醫療人員的基本信息,同時提前召開一年一度的勞保醫療合同單位答謝大會,借答謝大會的機會介紹醫院的門診就診“一卡通”系統,讓他們提供單位職工及其家屬的基本信息,把制作的卡發放到他們的職工及其家屬手中。很快,我們收集到了后三類人員的基本信息并導入到HIS系統中。不到一個月完成了本院及其家屬、桂林市全部公費醫療人員的制卡和發放工作。接著勞保醫療合同單位的桂林各高校也完成了制卡和發卡工作,正在勞保醫療的合同企業陸續完成制卡和發卡工作的時候,醫院發生了一起收銀員開陰陽手工發票的事件。這事件對醫院管理層震動很大,醫院緊急召開了院黨政班子會,在會上要求財務和信息科立刻全面啟動門診系統,對不能勝任的收銀員進行待崗或換崗處理。醫院試運行快一年了都沒能全面啟用的門診系統,在這一突發事件影響下,沒等實名制就診一卡通的批量發卡全部完成,就一夜之間強行全面啟動了。
門診全面啟動后,開始幾周高峰期有些窗口排起了長隊,但幾周過后很快就恢復了正常。我當時很佩服那些年紀大的收銀員,他們居然能在短時間學會看懂醫生們開的處方,尤其是看懂拉丁文處方真是不容易。門診系統全面上線一個月后醫院的批量發卡工作也基本完成,隨后正式全面啟動了實名制就診“一卡通”系統。由于在當時的環境下,市民沒有攜帶就診卡和身份證的習慣,一卡通實名就診系統全面啟動幾個月后開始陸陸續續出現了一些問題,首先是就診者沒有帶卡的習慣不重視就診卡的保管,經常丟失就診卡,每天臨時制卡的工作量很大。同時,就診卡丟失補卡要收費,患者意見也很大,投訴醫院亂收費。這樣在院周會上開始出現反對繼續推行實名制就診一卡通的聲音。反對者的主要觀點是,補卡收費患者有意見,而且沒有收費標準,有可能受到物價局的處罰;全區沒有一家醫院要求實名就醫,桂林也沒有一家搞就診卡;由于市民沒有帶卡的習慣,讓就診者帶卡就醫患者感到很不方便,導致患者不滿意從而去其他醫院,從而造成門診患者流失,導致門診量下降。
受諸多因素影響,就診卡逐漸開始變成了可有可無的東西。隨著桂林醫保改革的推進,醫院精心設計的“實名制條形碼一卡通系統”就這樣無聲無息地退出了大家的視野。這是醫院信息化建設以來第一個沒有完成設計使命的信息系統。我們常說,只要努力就會有收獲。這次的努力確實也有收獲,但主要收獲的是失敗和教訓。十年后隨著芯片卡、磁條卡等技術的成熟及其應用市場的普及,同時在上級部門的倡導下,實名制就診卡在各大醫院很快得到推廣并取得良好的效果,老百姓也自然習慣了攜帶就診卡就診。如今在醫院已經不會有人因為實名制就診卡的問題投訴醫院。但是在當年,應用場景跟現在一樣的情況下就是不能順利推行。這個教訓再次告訴我們,恰當的時間做恰當的事情,才有可能收獲成功。雖然說醫院當年規劃的“實名制條形碼一卡通系統”像流星一樣,一閃而過,但在項目計劃和實施過程中我們的思考和歷練,為后來條碼技術在物資管理、藥品管理、病案管理、排隊叫號等諸多方面的應用打下了堅實基礎。
(未完待續)
作者簡介
歐鑌進,現任廣西預防醫學會衛生信息技術專委會副主委,廣西人工智能學會智慧醫療與大健康領域分會副會長、桂林市衛生信息學會名譽會長。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信息化建設。歷任桂林醫學院信息化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網絡中心副主任和附屬醫院信息科長。組織實施了數字化醫院、數字化校園及數據中心建設。曾獲廣西計算機推廣應用成果三等獎。
下一篇: 郭揚帆:CIO培訓班學習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