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慶斌:HIS人生——知與行的循環
行之始:與計算機的不解之緣
1995年,父親花了6000多元買了臺486計算機給我,我還記得用的是主頻80Hz的CPU、420M的硬盤、5寸和3寸的軟驅,這臺計算機陪伴了我3年的高中生活。用BASIC語言寫了很多無聊的東西,為了拷貝《仙劍奇俠傳》用ARJ壓縮軟件分卷拷貝到了14張5寸盤里,用修改內存工具在游戲中識別并鎖定生命值等,也嘗試過用DBASE弄弄數據庫……總之這臺計算機為我埋下了興趣的種子,直至大學,我毫不猶豫的選擇了計算機專業。當別人還在學習C語言基本語法的時候,我早已經可以用VB寫Windows程序。大學畢業時已經可以用ASP+COM+SQL SERVER寫論壇(BBS)程序(模仿天極論壇),并發布出去給大家用。當時還寫了一個通用的新聞發布系統,實現了類似于之后的博客網站,送給我當時的女友(現在的家中領導)試用。
這個世界真的是有緣分存在,畢業前實習選擇佛山,下車所在的汽車站地點居然離我現在居住的地方不到200米距離。到了讀研期間,還帶了兩個師弟參加了微軟創新大賽,利用Web服務實現多終端操作,寫了個購物網站和WINCE客戶端,拿了個三等獎;研二的時候利用晚上和周末時間到一家軟件公司兼職寫電信IDC機房WEB管理端;2003年,我已經可以使用微軟.NET的技術體系開發MIS(管理信息系統)多客戶端程序,而當時的碩士論文則是研究敏捷開發方法,將各種敏捷開發方法的書籍都讀了個遍,也研讀了《設計模式》和《重構》等經典著作,這些方法論直到現在依然對軟件開發過程有指導作用,這也對我后續與HIS代碼打交道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知之源:初遇HIS
機緣巧合,經過研究生同學的親戚推薦,我到了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應聘信息科工程師。當時和我聊的是信息科閉思成科長,曾經的老領導現在已經是醫院的黨委書記(今年由于年齡原因退居二線,他是廣東醫療信息界的傳奇之一,從信息科科長到黨委書記在全國也是屈指可數的),從領導的介紹中得知醫院正在選型HIS,在引進新技術和新公司的同時也需要引進專業人才。當時我已經拿到幾個做軟件開發的公司的OFFER,但經過和家人的商量,特別是父親的再三勸說,我很快就決定加入醫院信息科,從此開啟HIS人生之路。
初來乍到,醫院信息科下設計算機中心和統計室,了解到當時醫院HIS也是由計算機中心王加輝主任帶領著多位同事自主研發,采用CLIPER+FOXBASE技術,利用NOVELL網絡實現客戶端與服務器通訊,應用覆蓋了掛號、門診和住院收費、門診和住院藥房、病區護士站和藥庫,已經運行了將近十年。這讓我這個在Windows和以太網絡下編程的“程序猿”首次感受到無力感,但由于醫院要更換新一代HIS,王主任也沒有安排我維護現有HIS,而是讓我先準備全院醫務人員Windows和Office的操作培訓,同時參與HIS選型的技術把關。在基礎培訓工作方面,從排課、講義準備、講課、考試各環節都由我來統籌安排,花費了將近3個月,將所有醫生和護士都培訓了一遍。這次培訓最大的成果是很多未來的護長和科主任都成了我的學生,10年后,當我是信息科副科長的時候,需要護士長們配合工作時,她們都很支持我這個當年的“小老師”。
醫院專門對HIS公司選型召開了專題會議,中途我被叫上去參會,印象最深刻的是我被安排坐在院長的正對面,兩邊都是職能部門的科長。當時的情形是院長問大家對選型有無意見,看到無人表態后,指著我問:“小吳,我知道你剛來,正好你是計算機專業的研究生,從技術角度說說你的看法”。在之前沒有任何人和我打招呼,可以說我當時就是白紙一張,好在之前也看過幾家公司的資料,所以我從各HIS的底層技術開始對比,最終表達采用.NET開發語言的會比PB和DELPHI更加有潛力和活力。我一說完,其他科長也逐一發表意見,大多數都傾向于我選那個.NET的HIS公司。如今,這個HIS已經使用了快20年,底層類庫從.NET Framework1.1已經升級到了4.5,從兩層結構改造成了基于WCF(Windows通訊開發平臺,Windows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的N層架構,具有頑強的生命力。直到現在,我依然認為當初的選擇是正確的。
行之力:在修改HIS中成長
2005年,新HIS采購塵埃落定,中標的HIS是采用VB.NET作為核心開發語言,數據庫采用的是Oracle 8.1。項目組進場,開始做需求調研,做客戶化改造,然后準備門診上線,由于那時公司還有研發支持,我還沒有接觸到代碼,但為了配合上線,相關培訓工作又要緊鑼密鼓的開展,培訓過后就需要實操考核,特別是門診醫生操作。為此我研究了HIS的表結構,寫了一個自動改卷的程序,可以自動查詢某個考試時間段的醫生操作記錄,按照考試的操作要求匹配相關的數據庫表記錄,使得實操考核能馬上出成績,還不用耗費人力去盯著醫生操作,這一輪培訓下來,使得我對HIS門診部分的表結構了如指掌。
2006年元旦,門診正式上線,上線后不可避免的出現了諸多問題,公司的研發人員也在積極的修正BUG和實現新的需求。但過了幾個月后,由于公司在江蘇有大醫院要上線,很多研發都到那邊支持,我們這邊的支持力度銳減,但BUG和需求依然不斷出現卻又得不到及時響應,全院上下已經頗有微詞。有一天,門診收費處組長打電話到信息科反饋一個需求一個月還沒實現,就是在費用錄入時能否增加收費項目類別過濾的條件。我馬上就判斷這個需求實現不難,在界面加個下拉框,在輸入助記符的事件中的查詢語句加上項目類型的條件即可。但苦于沒有接觸過HIS代碼,只能跑去問當時現場唯一的一個研發人員,問他代碼庫訪問方法和相關文檔,我想嘗試修改那段代碼,但他居然告訴我沒有文檔,都是靠跟蹤代碼去找,還需要到功能配置界面找到對應的WinForm名稱,再到代碼庫修改對應的WinForm。于是我按照他的方法找到了門診收費的WinForm,然后通過斷點跟蹤,定位到了需要修改的代碼,按照之前思路,找到底層執行SQL的類,修改了查詢的語句,提交代碼、編譯程序,手動拷貝一份到收費處的其中一個窗口使用,沒問題后全院發升級包,結果反饋非常好。
于是,后續一發不可收拾,我逐步能修改其他模塊的代碼,只要不是太復雜的都很快能解決。同時,利用PowerDesigner反向生成了HIS代碼的類圖,開始研究整體架構,記得最復雜的地方在住院藥房的發藥模塊,從護士站發藥請領到中心藥房的發藥審核,上線住院模塊前,中心藥房提出的需求是要實現和現有系統一樣的功能,要按他們指定的分類將請領單劃分,而不是現在的每個病區一個,如果不改,就拒絕上線。公司的幾個研發都覺得太難,而且容易出錯,所以拒絕了這個“懷舊性”需求。但我們和藥劑科溝通后也認為這個需求是合理的,是符合藥房的工作模式,所以我又開始研究這部分代碼,發現這部分代碼涉及的類就有30多個,繼承層次最多達到了4層,而且還把一個類反序列到了一個字段里。這里還是有賴于我在大學掌握了面向對象的分析、設計和編程的技能,在藥房發藥審核時再序列化還原成類進行操作,也就是要把護士站請領的發藥單從一個要變成若干個,且數目不能錯,不能重復請領,經過三天的拆分,反復的測試,終于滿足了中心藥房的需求,住院部分開始了第一個病區的試運行。
但是,這個病區一試運行就是九個月,無法再新開病區,因為一方面公司研發和實施人員支持不足,另一方面我方醫務部不能下定決心強推。在這個節骨眼上,我母親又傳來壞消息,在家鄉當地醫院檢查出子宮內膜癌,由于對醫學知識的缺乏,以為母親兇多吉少,所以當時心情非常低落,但同事安慰我說醫院的婦科有大專家,治愈了非常多的這種病例。于是母親就住進了婦科病房,那一刻我的心才徹底穩定下來,同時感覺這是個上線住院的機會,因為我要一直在病房照顧母親,術前準備,術后照料,還要帶著她去做各種檢查,于是和閉科長以及項目組商量后,決定把婦科病房作為上線試點推進。經過一個月磨合后,順利將所有病人切換到新系統上,而母親手術也非常成功,回家休養了。隨后,陸續花費了3個月時間將所有的病房都切換到新的系統。此時,時間已經到了2007年底了。
知行交織:從程序員到管理者的轉變
2008年,醫院中高層領導換屆,信息科撤銷,計算機中心改名為網絡信息中心,歸院長辦公室主任(副處級)管。院辦主任就是現在的廣東省醫院協會醫院信息化專業委員會的陳玉兵主委,閉科長調任到黨委辦公室(副處級)做主任,當時陳主任剛從德國訪學歸來,對醫院管理和信息化管理有著獨特的見解,經過充分的調研,決定與HIS公司談判,要求其開放所有源代碼,并與信息中心交接。于是,醫院HIS進入了自主維護的階段,由信息中心三名研發外加2名外包研發工程師共同維護HIS代碼。當年,我也升任信息中心副主任,配合信息中心王主任工作,主要負責軟件研發和維護。
之前在不斷修改HIS的過程中,我也意識到HIS的架構還是C/S兩層架構,隨著數據量增大,以及并發的增大,對數據庫的壓力越來越大,HIS逐漸出現卡頓現象,為此還專門將2臺P570小型機增加CPU和內存。同時也發現外部程序的接口也只是采用HIS開視圖的方式實現,安全性和可復用性差。由于在大學已經有開發WEB服務的基礎,當時微軟也推出了WCF整合了多種分布式通訊協議,之前也接觸了SOA(面向服務的體系架構,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的概念。于是我開始讓研發人員主動學習WCF的相關知識,并嘗試將門診掛號、收費率先改造成SOA架構。沒想到,這一方向又是正確的,不久之后,集成平臺的興起正是與之不謀而合。
經過相關改造工作,在2010年基本完成掛號和門診收費相關的服務化改造,正好陳主任提出了在醫院啟動“健康服務新快線”的項目。這是一個由多個改善措施組成的攻堅項目,主要目標是通過互聯網手段和內部信息化改造,提升患者就醫體驗,其中有一個子項目就是推出了多個渠道的預約掛號,官網、健康之路、114、自助機等多渠道預約掛號。由于掛號采用SOA,可以實現多渠道共享號源,該項目取得空前成功,受到社會廣泛好評。后續先后在2013年推出了銀聯支付的就醫助理手機APP,2014年推出的微信掛號,2015年推出支持醫保脫卡支付的支付寶應用……同時,在那幾年,我也牽頭將醫院的電子病歷、HRP一并推行上線,組建多個項目組,每周與醫務部、財務科、設備科、總務科開會溝通項目進展。當時工作熱情非常足,感覺做的每一個項目都是能提升醫院的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梳理了大量的業務流程,規范了相關制度,自己的知識體系和業務熟悉度都得到不少的提升。
2012年,醫院恢復了信息科一級科室的編制,信息科歸后勤管理辦公室管理,還是由陳主委做后勤辦主任,同時我升任信息科副科長兼信息中心主任。
2017年,我升任信息科科長。這一年,我們的集成平臺也實施完成,并于2018年成功通過了醫院信息互聯互通標準化成熟度四級甲等測評,也是廣東省第一批通過四甲的醫院之一。而HIS也完成了門診醫生站和住院醫生站SOA化的改造,但門診醫生站未能改造徹底,同時也出現了新的問題,就是服務數量開始增多,達到了200多個服務,服務所運行的虛擬機達到將近300個,且非常浪費硬件資源,因為不能將過多的服務部署在同一個虛擬機,很多虛擬機只跑2-3個服務,所以我們又把注意力轉向了微服務架構。
2019年醫院正式啟動新一輪信息化建設的五年規劃設計工作,就是要全面轉向基于云原生的新一代HIS架構,但2020年新冠疫情到來,家中也發生了一些變故。此時,美的和祐醫院拋來了橄欖枝……
以知為刃,破行之障:體制內外走一遭
剛開始我也是抱著了解的態度去與和祐醫院籌建辦的HR聊,但他們開出的待遇是我當時的2倍多,而且醫院2024年才開業,在此之前都是以規劃和籌建為主。想著可以不做HIS運維,晚上能睡安穩覺,感覺也不錯,之后很多朋友都和我開玩笑說這是“事少錢多離家近”。于是,經過1個多月的思考,不舍的離開了工作了16年的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離開了體制內單位,光是走離職流程都花費了3個工作日,在大學和醫院走了N個部門,蓋了N個章后才拿到離職證明。
加入民營醫院的籌建辦,當時只有十幾個人,信息管理部是我加入后才有的部門,美的的辦公系統很強大,馬上就可以無紙化辦公,但各種日常申請、例會的匯報材料都要親自干,也要緊鑼密鼓的招人。過了半年后,分管副院長也到位了,同時還要兼顧一個一級醫院的籌建,由于與和祐醫院有保密協議的約定,過多的細節不便展開。從2020年10月到2022年5月,在這將近19個月的體制外工作經歷,讓我感觸很多。首先我能很快的融入進去,是來自于自身的寫作能力、溝通能力和專業技術能力;其次,在做規劃的過程中也看了很多頭部HIS的新產品和案例醫院,對最新的HIS技術趨勢有了比較全面的了解;還有就是學習了世界500強的企業的管理文化,讓我對醫院管理有了新的認識。
但也許是在體制內待的時間過長,還是不適應民營醫院的文化,最終我還是找到了我的老領導陳玉兵院長和廣東省醫院協會潘曉雷副秘書長,剛開始只是想讓兩位大佬指點迷津,問問有無其他公立醫院信息科主任招聘的機會,結果陳院長直接邀請我加入他所在的醫院,但需要同時兼任發展運營部主任,雖然暨南大學附屬順德醫院(以下簡稱“暨大順醫”)是一所剛從二甲升到三級的醫院,但考慮到和領導合作多年非常舒心,也對運營管理這個新的挑戰有興趣,所以很快我就答應了陳院長的邀請。
知之成,而又行之始:醫院運營管理之路開啟
到了新的醫院,根據領導的安排,先梳理信息化工作,最急的是幫助醫院通過互聯互通四甲測評,再同步跟進運營管理事宜,所以在剛入職的半年,主要是組織全院各科室迎接互聯互通定量和定性測評。2022年的我,已經是有3年多定性測評經驗的互聯互通評審專家,從裁判的角色又變回球員,和2018年測評感覺又不一樣,臨近現場查驗的前一個月時間,每周兩次帶著相關人員模擬查驗路線的每個環節的角色講解指導,協調各系統廠家完善對接平臺事宜,終于使得醫院通過了測評。
暨大順醫的HIS也是歷史悠久,是以廣東安易公司(之后被用友收購)的HIS為基礎,信息科有4名研發可以修改代碼。經過了解,雖然系統是DELPHI開發的,界面比較“土”,但醫院員工都很適應,因為這個系統是HIS、病歷、LIS、PACS四位一體的。隨著周邊其他系統的不斷增多,沒有集成平臺做整合,系統之間互聯互通會越來越復雜,但上了平臺和新的電子病歷系統以及PACS打破了一體化的穩定架構,同時造成用戶的操作習慣不適應。按照醫院信息化規劃,我到位的時候已經有20多個系統正在實施,于是我首先摸清楚醫院當前所有項目的情況,建立臺賬,然后為每個項目安排信息科的工程師負責跟進,先將問題整理后,按照輕重緩急進行處理,BUG優先處理,小需求次優先處理,大需求經過與相關干系人溝通后再統籌安排公司研發修改。經過與醫務部、財務科、急診科、麻醉科、ICU等部門充分溝通后,一年后,所有在實施的項目順利通過最終驗收。
在運營管理方面,我是個新兵,必然要向醫院運營圈的大咖學習,其中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的陸慧菁主任給予我很多幫助,分享了很多資料給我,而且有問必答。通過一年的學習,至少我對醫院的運營數據的敏感度提升了,同時通過制定和執行《運營助理管理辦法》,讓每個臨床科室都確定了兼職的運營助理。通過醫保數據、業務數據等治理后的數據加持,使得運營助理能快速上手,為科主任提供簡單的運營分析報告。信息科主任干運營的最大優勢在于對數據把控和對流程的熟悉,多年的HIS維護經驗和集成平臺使用經驗,對各種數據的統計口徑和來源都非常熟悉,也是通過“知”和“行”的反復碰撞,產生了質的提升。
結束語
隨著時間的推移,HIS的業務范疇越來越大,是醫院的核心信息系統,所涉及的用戶眾多。近年來互聯網+的普及,患者也開始作為HIS的主要用戶,所以HIS的需求變化必然是越來越頻繁的,且隨著復雜度提升,安全穩定的維持也是越來越困難。HIT人近30年來與HIS的糾纏,根本就是對需求變化的響應和保障其穩定運行。這是“知”的基礎,然后基于這個基礎在基礎設施、平臺、應用三個層面進行迭代,迭代的過程就是“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利用成熟的方法論(軟件工程、項目管理、數據管理等)指導工作推進,利用合適的工具進行支撐,然后在“行”的過程中不斷總結和反思,去更新對方法論的認識和運用,使其更適合自己。
最后以王陽明先生的“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作為結束語,與大家共勉,知行合一,繼續前行!
作者簡介
吳慶斌,研究員/高級工程師,軟件工程和工商管理雙碩士,現任暨南大學附屬順德醫院發展運營部主任兼信息科主任,CHIMA常委,廣東省醫院協會信息化專業委員會副主委,廣東省衛生經濟學會信息分會副會長,從事醫院信息化管理工作20年,參與編寫國家級醫院信息管理專著7部,主持和參與省部級科技項目5項,主持團體標準2項,發表軟著專利十余項,SCI、中文核心、科技核心文章二十余篇。
上一篇: 王森:提升信息化建設效能 加速公立醫院精益運營落地步伐
下一篇: 張雷:醫療機構安全運營的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