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坤:醫信工程師成長談——自己才是拯救自己的人
日前,在參加醫信行業的一次學術活動時,就醫信工程師的成長發展問題,同與會同仁做了一番交流,受益頗深。作為一名醫信工程師,對于這個問題我極為關注,一直在思考和實踐。對一個行業而言,最寶貴的資源和財富是人。從這個意義上講,醫信工程師的成長和發展,關系到整個行業的未來,需引起高度關注。
定位
身處在一個復雜的行業或者組織機構,每個參與者首先必須要有明確的定位。定位決定方向,正確的定位,才有正確的個人奮斗和發展方向。
方向選對了,即使中間有一些曲折,但只要堅持,最后總能抵達目的地。
如果定位和方向錯了,最后的結果可能就是緣木求魚,南轅北轍,越努力離自己的理想目標越遙遠。
那么,醫信工程師應該如何正確做好定位?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看一下醫院的屬性定位。目前,專門設置信息部門的醫院,幾乎絕大多數都是二級以上醫院(或者有同等規模的醫院),其定位大多數都是集臨床醫療、科研、教學、預防、保健等為一體的醫療健康服務機構。從醫院的屬性定位中,大致可以得出,醫信工程師可以有這樣幾個定位:科研人員、管理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工程師”)。
對于這三類人員角色,做一個簡單的對比分析:
關于科研人員,國家和行業對這類人員是有一定要求的,一般是博士學位,接受過專業的科研訓練,發表過高水平科研論文(比如SCI論文),另外要得到工作單位的平臺支持。就目前醫信工程師群體現狀,絕大多數人都是不具備這些條件。
管理人員,在醫院內部,更多的是一些醫療業務、財務醫保管理人員。這類人員通常需要具備相關業務知識,比如醫學、藥學、財務等專業知識,另外這類人員很多時候是給臨床人員提供的轉崗渠道等。
最后就是工程技術人員,也就是工程師,這應該是絕大多數醫信工程師最合適的個人定位。
但是,醫信工程師到底是什么工程師?
要了解醫信工程師的具體內涵,先看醫療信息化的概念。醫療信息化,顧名思義,就是將信息技術應用于醫療行業,提高醫院的管理效能和服務質量。
而IT行業天然就是一個高技術行業,其落腳點是信息技術。從這一點看,醫信工程師的個人定位中,應該包含了信息技術、高技能性等意味。
確定了個人定位,就會明確個人的使命所在,工作、學習、生活就會有更加明確的發展方向。醫信工程師不必跟臨床科研人員比科研能力,不應該跟管理人員比業務知識,而是立足于醫療信息工作本身來做事。
“腳踏實地,實事求是”,是做任何工作都應有的工作態度,“在什么崗位做什么事,到什么山頭唱什么歌”。
價值觀
在醫院里,擁有相同學歷教育背景的臨床醫師與信息工程師,前者的收入待遇往往遠高于后者。這種現象頗為普遍。作為醫信工程師,你對此有何感想?其實,每個行業、每個組織都有其獨特的運作邏輯,或許并不完美,但必定有其公平性。只不過,這種“公平”可能并非你心中所想的那種“公平”。
那么,何謂真正的“公平”?這背后涉及“價格”與“價值”兩個概念。不同事物在“價格”上或許存在巨大差異,但在“價值”上卻是公平的。我曾讀過一些關于市場經濟的書籍,豁然開朗:人,其實也是一種“商品”。我們上班,實則是在出售自己的時間,以換取金錢收入。商品的價格高低,受諸多復雜因素影響。而價值,則是另一個維度,與價格并無直接關聯。商品的市場價格,往往并不能準確反映其真實價值,它可能時而高估,時而低估,長期來看,或許呈現某種阻尼函數型的波動。
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有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這里所指的,正是人生的價值。因此,每位醫信工程師都應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應追求的是人生價值,而非僅僅是通過出賣個人勞動時間所獲得的金錢價格。
同時,還應堅守一個信念:一個擁有高人生價值的人,其人生價格(即物質回報)也終將不會低。這并非講大話,講情懷,說空話。可以設想,在日常工作的時候,如果每天面臨的一大堆瑣事,裝電腦、修打印機、拉網線......
你會怎么辦?是不是會感到沮喪,迷茫,人生無望?當每個月的工資,可能勉強糊口,面對養家活口,車貸房貸的巨大壓力,你會怎么辦?生活有時候就是這么現實和殘酷,正因為此,我們才會成長,才更應該成長。而成長的重要標志就是擁有正確的價值觀。
一個有正確價值觀的人,他內心會持這樣的信念:盡管我此刻或許并不起眼,所從事的工作看似毫無技術含量,但我的人生價值絕非僅限于此(我每個月三千塊的工資,但我的人生價值可是每個月三萬呢)。因為我的人生價值不在此,在我看來,每天上班,其實是在打兩份工:一份拿工資,對得起老板或者單位發的錢;另一份是給自己打工,增長人生價值。
正是因為每天都要做大量瑣碎的事情,讓我練就了高效的時間管理能力;與各色人等溝通協作討論業務,讓我練就了強大的資源協調與表達能力。遇到了各種各樣的人,接觸到很多事情,體會到了人生百態,人情冷暖。視野開闊了,格局打開了,心胸豁達了。
此外,從事信息技術工作,在任何情況下持續學習,是最直接的提升人生價值,未來也有可能轉化為更高的物質回報。實在不行,還可以鍛煉身體,把身體搞好,就等于搞到了“錢”,畢竟“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明白了“價值觀”的問題,那么最不應該做的就是“抱怨”、“怨天尤人”。
所以,每個醫信工程師,都要做一個不抱怨的人,不抱怨行業,不抱怨工作,做一個積極向上的人。
戰略
但是要做到這一點,其實很不容易。恰好我們常常抱怨,抱怨自己沒錢,沒資源,沒平臺,沒有好的機遇,沒有遇上好的老師、好的領導等。
可是抱怨有用嗎?顯然沒有用。
而之所以抱怨,很大程度上源于喜歡比較。喜歡和那些看上去比我們好的人比較,而一旦比較,就必然心生抱怨。
人比人,氣死人。命比命,氣成病。但是,不管怎么比較,有一點可以確認,不管是誰,在時間和精力上,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每個人一天只有24小時。
因此,對于醫信工程師,每天的時間,除了睡覺吃飯外,總有8到10小時可以用于工作學習。正常情況下,一般的工作生活資料是具備的,比如辦公用品、參與項目管理、與研發工程師交流學習的機會等。
這就是每一個工程師的本錢,雖然本錢不大,但總歸還是有。要做的就是,用好這些本錢,將一手爛牌,打成王炸。
但是,小米加步槍,要打勝仗。談何容易,這就需要有好的戰略。
在戰略上,我認為要做到兩點:
一,堅持“一專多能”,切勿四面開花。
二,不等不靠,積極主動,自己救自己。
在醫療信息行業,經常有一種這樣的現象,就是一些所謂的“牛人”好像什么都懂,既懂業務,又懂技術,還擅長管理,并以此為榮。我們很多人,喜歡將這些全能性人才視為自己學習的榜樣。
說來很奇怪。醫療行業的發展越來越細化,亞專科越來越細,很多醫療專家甚至只研究或者治療某一種疾病。而醫療信息行業,卻要求全面發展,需要全能型人才。一個本身就是多專業交叉的學科,本身就需要多專業、多部門協作的工作,追求全能性發展,這顯然是矛盾和不合理的。
所以,在戰略上首先要摒棄“全能發展”的幻想,更合理的應該是“一專多能”。
這里的“一”就是醫信工程師的立足點——信息技術。在工作中,不管別人認為你有多差勁,不管你受到多少責難,你好歹是一個信息技術人員。要切記,牢牢抓好根本,學會技術。
如何學好技術?要堅持“一專多能”的戰略思想。因為計算機技術,本身就是一個很復雜的學科,涉及的內容很廣,包括硬件、軟件、網絡規劃、數據庫管理、信息安全、IT項目管理等很多方面。醫信工程師在技術上,也只能選擇一個作為自己的主攻方向,比如可以專做軟件開發、網絡規劃,或者項目管理。但是在其他方面也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知識,因為在醫院內部,是不可能設置多個部門的,專人專崗。
信息部門在日常工作時,也不可能將工作內容劃分的非常明細。
所以,除了自己的主攻方向,其他一些日常需要使用的知識或者技術,也要適當的學習并掌握。
同時,我們雖然是信息工程師,但是畢竟是在醫院工作,對于必要的醫療業務,最好還是能夠了解掌握。
但是,我個人不建議在業務方面學得太深,從成本產出投入方面,不劃算。另外,對于一些專業知識,不懂就不懂,畢竟我又不是這方面的專業人士,不懂又不丟人。
第二點,就是要積極主動,不等不靠。盡管眾所周知,醫療信息化很重要,要加大資源投入,要培養高水平的工程師隊伍。口號歸口號,政策歸政策,要真正落實可能不是一天兩天,一年兩年。但每個人的青春就那么幾年,很短暫。
醫信行業肯定會好,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至于醫信工程師的明天是否會好,那還真不一定。醫信工程師要自己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從來沒有救世主,拯救自己的只有我們自己。
如果不知道學什么、怎么學,那么就自己去查,自己找。
沒有資料,沒有人教,怎么辦?自己去想辦法,只要你想,總會有辦法。只要你不想,總會有各種理由。
方法論
剛才講了戰略問題,最后講一講關于戰術、方法論的問題。
一切優秀的人,大概只做了一件事: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把結果交給時間來安排。
這就是成功的辦法,很樸素的道理。成功沒有捷徑,但是做事情,還是要講方法。
關于方法論的問題,根據個人情況不同,每個人都可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工作學習方法。
我認為主要有三個原則:
第一,堅持理論和實踐結合的原則
信息技術本質上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光靠看書和聽講是不可能掌握IT技能的,必須要進行大量的操作實踐。道理很簡單,只有當能夠真正寫出程序,才能說學會了編程。只有真正設計過網絡,組過網,才能說掌握了網絡技術。
所以,醫信工程師千萬不要成為理論大家,只會紙上談兵,而應該做一個實踐者,在具體的工作實踐中鍛煉自己的核心技能。
第二,最少知識原則
如何把握好理論和實踐的度,何時開始實踐?我個人非常推崇一個說法,“最少知識原則”:掌握到可以開始應用一項技術的最少知識后,即可以開始實踐,干活做事了。
以編程為例,掌握一門語言的基本語法以及算法數據結構知識后,就可以開始寫程序了,而不是等你看完了幾本厚磚頭編程書后,再開始寫程序。
首先,你很有可能啃不完,看著后面的內容卻忘了前面的。例如,對于編程開發而言,很多東西只有在寫程序的過程中,才學得到。靠啃書本是學不到的,因為書上根本就不會寫。不止編程開發,網絡安全、項目管理等都是如此。
一旦掌握了基本的知識后,就立馬開始干。
第三,合理運用時間原則
學習需要時間,積累和等待更需要時間,但時間畢竟是有限的。
合理運用時間,對于醫信工程師而言,非常重要。通常情況下,我們的時間都被各種瑣事占據了。在運用時間方面,我個人認為有一個很好的原則:大塊時間大塊用,小塊時間小塊用。簡而言之,對于相對大塊的自由時間,可以用來做需要大塊時間才能完成的工作,比如寫程序、寫文章、看書、看教學視頻等。小塊的零碎時間,則可以用來做一些重復性的工作。比如等電梯的時間,可以回復下消息,翻一下工作通知,瀏覽下新聞,又比如坐公交做地鐵上下班,可以做一些不需要思考的工作等。
這樣日積月累下來,時間運用的效果會非常明顯。
總結而言,醫信工程師要明確自己的定位,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找準自己的主動技術方向,參與大量的項目實踐,從中得到鍛煉和成長,到最后必將收獲滿滿成就。
作者簡介
吳坤,計算機專業碩士,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信息中心軟件工程師。專業計算機程序員,國內在醫療行業積極推廣IT技術的青年工程師和技術踐行者,熱衷于以信息技術提高醫療行業服務質量和改善患者就醫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