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南通市智慧護聯網平臺
2024年醫院新興技術創新應用典型案例征集活動經行業專家背靠背盲審以及終審,共選出20篇典型案例,將陸續刊登出來,以饗讀者。
1 項目簡介
南通市智慧護聯網平臺主要通過設備互聯與數據互通技術,在醫院現有電子病歷基礎上,實現全院患者醫療設備測量數據的自動化采集、智能化錄入電子病歷的核心功能,以節約護理記錄工作量,提高醫療數據采錄準確性。在此基礎上,建設院內醫療大數據平臺,結合醫療指南與臨床經驗,嵌入智能算法,將患者實時綜合信息進行院內云計算,將患者從單終端、單一維度的生命體征報警升級到多終端、多維度的病情趨勢變化主動式智能化預警,推進醫療同質化,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該項目由南通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發起,南通市醫院協會醫院信息化建設專委會協助,南通大學附屬醫院、南通市第一人民醫院、南通市中醫院、南通市腫瘤醫院、南通市第二人民醫院、南通市第三人民醫院、南通市第四人民醫院、南通市第六人民醫院、南通市婦幼保健院、南通市口腔醫院等市區全部10家公立三級醫院共同參與實施。
2 建設與開發
該項目主要服務于臨床一線醫護人員,源起于臨床一線護士對增加直接護理服務的需求、醫生對提高醫療同質化的需求、醫院對提高智慧醫療建設的需求、行業對提高數字健康建設的需求、國家對數字中國建設的需求。
該項目利用數字化技術,搭建醫療設備物聯網平臺、院內醫療大數據平臺、院內云計算平臺,通過自動化、智能化技術應用,實現醫聯網的數字化、智能化應用。
(1)醫療設備物聯網的開發
將院內主要床旁醫療設備實現互聯,通過有線、無線、5G、物聯網模塊等多種聯網方式,將醫療設備如監護儀、呼吸機、輸液泵、注射泵、麻醉機、血濾機、ECMO等主要床旁醫療設備進行互聯。
(2)建立生命體征醫療大數據平臺
通過標準化HL7數據協議,將醫療設備數據進行標準化管理,統一存儲、分發。
(3)自動化處理
在護理場景的采集頻率、時間點設置、無效數據篩選、電子病歷錄入、護士簽名確認等多個環節,進行自動化、個性化設置與處理,最終實現符合護理場景需要的數據自動化采集、智能化錄入電子病歷的需求。
(4)院內云計算處理
根據醫療指南并結合臨床經驗,嵌入智能化算法,對醫療大數據進行多參數融合運算,將單一參數報警升級到患者病情變化趨勢的綜合預警,并根據權限設定,分發至多人、多終端(護士工作站、醫生工作站、手機端、移動電腦或平板電腦端)。
3 關鍵技術或產品描述
該平臺主要通過九個技術模塊,進行功能疊加,實現醫療數據全流程數字化、自動化、智能化、標準化管理。
模塊一:床邊監測中心化
普通床邊監護設備互聯,是數字化傳輸數據的基礎。
模塊二:數據采集自動化
改良數據采集環節。智慧護聯網平臺利用監護儀血壓整點觸發測量+報警觸發+手動觸發功能,在整點或半點時+報警時+手動測量血壓時,自動發送一條數據給護理記錄。采集方式從“人工主動抓取”轉化為監聽式“系統被動接收”,實現數據采集的自動化。
模塊三:表單錄入智能化
數據平臺收到一組數據,會進行智能處理,再錄入護理記錄。比如,心率與脈搏的數據對比篩選。
模塊四:身份識別數字化
普通監護設備通過PDA掃描患者二維碼、設備二維碼進行匹配,生命體征檢測設備通過掃碼槍掃描患者二維碼識別患者身份,避免患者數據張冠李戴。
模塊五:特需監護穿戴化
穿戴式監護設備讓患者在監護狀態下可以在病區內自由走動,監護信息實時顯示在中心監護系統、采錄進護理記錄,既保證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又實現了適度活動、促進了康復進程,同時緩解了護理工作壓力,提高了醫護患三方的滿意度。
模塊六:生命體征檢測與數據采錄高效化
全院各科室均已實現非監護患者生命體征檢測與數據采錄高效化。“按照以往的流程,測量一組生命體征數據并采錄進體溫單,大約需要6分鐘。”南通市第一人民醫院腎內科護士長介紹,“按照現在的流程,30秒即可完成識別患者、測量體征、采集數據、錄入表單4個環節,效率提升了12倍。”
模塊七:重癥監護物聯化與數據采錄多元化
通過局域網、物聯網與5G網絡,實現了監護儀、呼吸機、輸注泵、血濾機等主要床旁設備互聯、數據互通。
將重癥信息系統的數據采錄范圍從監護設備擴展到呼吸機、輸注泵、血濾機等救治類設備,極大提高了重癥護理記錄的工作效率,大幅減少了護理記錄的工作時長,讓護士能更多地關注患者所思所想,更多地在床旁對患者進行交流和護理,讓護士回歸了護理本位。
模塊八:中心監護云端化
當醫護人員不在患者病床旁,也可通過5G設備經中心監護系統遠程查看患者實時信息與趨勢數據。
模塊九:病情預警智能化
通過設備互聯、數據互通,結合相關診療指南在院內數據平臺進行云計算,中心監護系統實現了主動智能預警功能,從原來的單一生命體征數據報警,轉變為多數據組合的趨勢報警來反映患者狀態。這項技術大幅降低了不當報警對醫護人員的干擾,使危重病人管理更加智能化,并推進了診療水平的同質化。
4 應用效果
(1)節約護士采集醫療設備數據、錄入護理記錄的工作時間80%以上,平均每位住院患者節約間接護理時長約30分鐘。
以南通市第一人民醫院為例,目前平均每天可節約81位護士、648小時的護理記錄工作量,提高了護理效率,讓護士有更多時間提供直接護理服務。
(2)將此類醫療信息采集與錄入電子病歷的數據一致性提高至100%,提高了醫療決策數據準確率與醫療質量。
(3)提高醫療同質化,尤其對重癥患者的病情變化進行及時、主動預警,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4)助力智慧醫院建設,賦能醫院高質量發展。
5 總結
該項目具有創新性、可復制性和可推廣性,符合醫院護理、醫療一線的臨床需求,符合醫院信息化建設的發展需要,符合數字中國、健康中國建設的宏觀趨勢。
(1)創新性
1)業務創新:在模式上,打造了可復制的“數字護聯網南通模式”,形成了一定建設規模。未來通過產學研合作,可發展專門的智慧醫聯網業務。
2)流程創新:將護士手工抄寫醫療設備數據、手工錄入護理電子病歷的人工流程,改良為自動采集數據、智能錄入數據的全數字化流程,節約同類工作量與工作時間80%以上,提高數據一致性至100%。
3)技術創新:將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技術應用于臨床,在醫院現有電子病歷“信息化存儲”的基礎上,進一步實現了醫療設備數據的全流程數字化管理。
(2)可復制性
截至2024年11月底,南通全市16家三級公立醫院成功復制該模式。其中,10家實現設備互聯與數據互通、醫療設備生命體征數據自動采集、智能錄入護理記錄的核心功能。
(3)具有成果可推廣性
平均每個床位每天可節約30分鐘、每年節約10950分鐘的間接護理工作時間。
截至2021年底的統計數據,中國三級醫院總床位數111.6萬張,二級醫院總床位數326.3萬張。僅優先在三級醫院推廣數字護聯網,即可每天節約558000小時(69750位護士)的間接護理工作時間。后期在二級醫院全面推廣,每天可節約1631500小時(203937位護士)的間接護理工作時間。合計每天可節約27.3687萬位護士的間接護理工作時間。
申報單位:
南通市衛生健康委員會
聯合申報單位:
南通大學附屬醫院、南通市第一人民醫院、南通市中醫院、南通市腫瘤醫院、南通市第二人民醫院、南通市第三人民醫院、南通市婦幼保健院、南通市第四人民醫院、南通市第六人民醫院、南通市口腔醫院
案例賽道:
應用場景與技術創新
案例業務領域:
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