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宏:期待智能調配醫療系統,大數據線下融合加強疾病預警
我非常遺憾地告訴大家,這次中國疫情的控制是靠傳統的智慧和城市管理來實現的。”7月9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教授張文宏在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現場給此次疫情中人工智能在公共衛生領域的應用潑了一盆冷水。
“我們上海的‘戰疫’部隊,在去武漢的一開始大家希望人工智能已經遍布全國,了解醫務人員缺什么、知道那里有什么,”張文宏回憶,“但是事實上不是的,一開始什么數據都沒有,最開始的時候物資是從上海一輛車一輛車運過去,最匱乏的時候直接用直升機投遞,就像戰場上一樣。”
隨著“抗疫”戰役的進行,張文宏團隊越來越意識到人工智能在未來將具有非常強大的物資調配能力。
“因為人工智能是根據需求來布置的,后來在資源調配上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張文宏建議,要在上海和全國建立好智能調配醫療資源的系統,這將大大提高醫療系統應對流行病的效率。
張文宏還表示,無論是在武漢還是上海,當為防范疫情而封閉社區后,人工智能在智能化管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社區都關閉以后,整個城市怎么運行、市民怎么生活,又怎么維持一到兩個月時間,有大量的事情需要人工智能去做。”張文宏說。
此次疫情以后,人工智將如何改善醫療系統?
張文宏表示,當前在病毒序列的檢測、藥物靶標的發現等方面人工智能正在迅速發展,事實上,現在研發的所有藥物都是為未來而造。
另一個方面,對于未來如何加快預警速度,打通醫療機構領域的數據,如何第一時間利用爬蟲技術、AI識別CT等技術加強公共衛生體系能力,張文宏認為這些都離不開大數據和線下的結合。
“壟斷就不是人工智能,”張文宏表明,應在醫療體系中運用真實(real-life)的數據表現,推動線下數據和線上融合,構成一個完整的體系。例如,所在國家的疫情如何?有多少航班進來?醫療資源要增加到什么程度?床位數保留多少?這些都應該有真實的數據。
“做到什么程度,就看我們是如何應用大數據,如何跟線下結合。作為醫生,我其實很不愿意大數據能夠把我給替代掉,也不愿意擁有大數據后,有人把X光數據一輸就能開出處方”,張文宏強調,人工智能才剛剛開始,醫療機構領域的數據呈現現在還很分散,期盼公共衛生領域實現更多線下的和線上的結合。
來源:澎湃新聞
CHIMA大講堂直播與回放:
https://djt.chima.org.cn
全國衛生健康行業網絡安全技能大賽:
https://chcsc.chim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