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扶貧路上看基層醫院信息化建設(中)
5月下旬,我有幸參加某扶貧工作組,利用2周時間,跨越甘、青、川、藏等4省,檢查調研多家基層縣級公立醫院運轉情況(以二甲、二乙為主)。
期間,我一邊完成工作任務,一邊帶著學習的心態,觀察基層醫院信息化建設現狀,并給出自己的觀點。
由于時間、樣本、能力皆有限,不到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
本篇為本系列的第二篇:期待篇。(第一篇為驚喜篇)
此次出差,每到一家醫院,工作組都要調取各類醫療指標,從中感知和評估醫院運營管理效率等;調數據這件事兒,如果從醫院日常運營角度看,是一件平淡無奇的“家務事”;但是,站在工作組人員的視角,在不同的醫院,通過不同的方式去調取數據,再一比較,就有意思了:在醫院A,我們通過該院《病案首頁管理系統》內置的統計報表功能,很快就調取了近5年的醫院核心指標,系統上手快,好用,指標全面,便于對比分析。
在醫院B可就沒那么幸運了,由于醫院沒有相應軟件,我只能從醫院歷年統計年鑒中去尋找答案。所謂的年鑒也只是一份Excel表格,其中的數據大都來源于人工統計上報,有些年份的數據甚至缺失、不全,數據質量可想而知。
從人工填報到自動統計,這不僅代表了兩種統計方式,更是兩種不同水平的生產力發展階段;當我身處三甲醫院這個圈子里,每天周圍都在在探討數據應用、數據治理這樣高大上的話題時,你很難想象,在一些基層醫院,在數據采集和存儲環節,依然有很多未完成的工作,存在這樣那樣的、過時的生產力和生產工具,這些問題不解決,后續應用無從談起。
因此,我認為:基層醫療機構信息化建設,現階段還是應該把重心應該放在補短板和兜底上;補短板的方向,不是讓大家去提升硬件配置、帶寬等純IT因素,而是通過信息化手段去彌補醫療的短板,提升自我價值。
在基層醫院看到一個普遍的現象,就是“基礎設施性能過剩”。
一方面,基層醫院業務和流程相對簡單有關,計算量不大,并發也不多;另一方面,相對于三甲醫院而言,基層醫院批量采購少,缺乏三甲醫院那樣的議價權,以及對硬件的定制權。
計算資源的浪費只是問題之一,醫院要快速發展,信息化的攤子越來越大,傳統架構帶來的安全、運維上的壓力也越來越高。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前幾次發生的醫療衛生領域網絡安全事件中,縣級醫院都是重災區。
在此次調研路過的醫院中,也已經有醫院提到,當地衛生健康委在考慮籌建市級的云HIS系統,從頂層設計上來解決問題。
我沒見過也沒用過云HIS,對于云HIS能否解決基層衛生信息化的問題,也不太好評價。值得肯定的是,市一級衛生健康委對于基層衛生信息化建設發展的態度思路,即:大型三甲醫院信息化建設的發展方向和思路,不一定完全適合基層醫院,還是要根據基層的特點和難處,設計一套輕量級、高效率的HIS架構。
此次出差所到之處,我發現移動/智慧/互聯網醫療在基層醫院的落地場景,還是集中在掛號預約等院外環節。在接入方式上,多是通過接入各地衛生健康委的健康**平臺,以最簡單的方式開通了自己醫院在網上的官方平臺。
這樣做確實省事省力,但隨著流量被健康**平臺拿走,醫院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就缺乏受眾和運維的積極性,影響到了后續應用的開發和場景的嘗試。
而在三甲醫院,醫院官方微信公眾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值得思考:基層醫院有沒有必要搞自己的微信公眾號?難度?壓力以及前景?
未完待續
李楠,CHIMA青年委員。先后畢業于第一軍醫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和蘭州大學信息科學與計算機學院。從業至今,歷經基層醫院信息科、衛生行政機關等崗位,先后從事衛生統計、HIS系統開發和運維等工作,現供職于某公立三甲醫院,從事信息化工作。
作者其他文章
https://djt.chim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