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昊:聊聊我們的健康碼應用
最近忙著搞建設,寫也都是匯報材料、實施方案這類的東西,深陷入日復一日的日常工作中。每日干的最多的事情就是溝通溝通溝通,哈哈,說的多好聽。負面的描述就是扯皮、懟、背鍋、甩鍋。不過呢,信息化建設,本來就是在與傳統的思維方式、傳統的業務流程、傳統的醫院文化碰撞,有火花、有雷電、狂風暴雨都是正常的。在這種碰撞中前行,看著我們一個個業務上線,也是非常自豪的事情。
今天就來和大家談談,最近我們利用健康碼做的這些工作。
健康碼應用大環境
隨著抗疫的需求,社會服務信息化工作也在加速推進,也就是依托信息化進行社會治理,其中一項舉措就是健康碼的應用。
健康碼最早在杭州和深圳推出,其最初功能就是代替紙質的健康證明。一經推出,應用就在不斷延伸,政府機構也不斷賦予其更多的功能。復工證明、出行證明、健康證明、入學證明,等等的應用不斷推出,它也迅速推廣到了全國各城市。無疑,健康碼已經成為我們每一個個體身上擦不去的電子印記,并成為了常態化的健康檢疫工具。
你掃,或者不掃我
碼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對于各種本地“健康碼”存在的標準不統一、數據不共享、缺乏互認機制,給人員跨地區流動帶來了不便等等的問題。國務院辦公廳會同有關方面快速推動各?。▍^、市)全面建立了“健康碼”信息跨省互認機制,升級了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防疫健康信息碼”,及時完成各省(區、市)“健康碼”技術對接和數據匯聚,可支撐跨地區互通互認功能,可實現健康信息一站式查詢服務,可支撐“一碼通行”實際應用。目前全國絕大部分地區“健康碼”已可實現“一碼通行”。
3月2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司司長、全國愛衛辦副主任毛群安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說:“我們實現了基礎數據的互認共享。在國家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和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上發布了新冠肺炎確診和疑似患者、可能的密切接觸者,以及縣域疫情風險等級數據庫,這樣就實現了基礎數據庫的統一互認?!?/span>
會上,毛群安表示,我國提供了各地跨省份互認共享的三種路徑:
——第一種,在不改變地方現有的健康通行碼的情況下,通過跨地區防疫健康信息的數據共享,在本地的健康通行碼中增加跨地區的互認功能;
——第二種,在各地健康通行碼與全國一體化平臺的防疫信息碼對接,以全國一體化平臺上的防疫信息碼為中介進行轉換,從而實現跨地區的健康通行碼互認;
——第三種,對那些沒有建立本地健康通行碼的地區,可以直接采用全國一體化平臺上的防疫信息碼。
也就是說,無論從政策層面、應用層面、需求層面、技術層面,健康碼已經成為我們社會治理的一項必備工具。
醫院的防疫需求
4月11日,醫政醫管局下發了“關于進一步鞏固成果提高醫療機構新冠肺炎防控和救治能力的通知”。要求完善門急診預檢分診管理,有條件的地區,可結合預約診療工作,開展先線上后現場的兩次預檢分診。
實現線上預約診療時,有效識別“四類人員”(確診病例、疑似病例、發熱癥狀患者、密切接觸者),并采取針對性措施降低交叉感染風險。
再來看看我們醫療機構要實現上述要求,有了哪些現實的需求吧。簡單梳理一下,有以下一些:
1.需要對來院人員做登記,實現來院人員可追溯。
2.需要識別高風險地區人員、需要識別高風險人員、需要識別歸國人員。
3.需要控制來院人員的活動范圍,營造一個相對良好的醫療環境。
這就是靈魂三問的信息化體現,“你是誰、你來自哪里、你到哪里去”。
那如何實現上面的需求呢,靠進入醫院登記么?手工登記?費時費力排長隊,還不好做感控管理,于是有些動手能力強的工程師就自己開發個微信應用,采用手機登記??墒菙祿o法核實和驗證呀,這只有靠個人自覺和誠信了。其實這一切對接健康碼,就完全能夠解決。
資料表明,很多省市都將健康碼與原有的區域健康平臺、公安數據庫、出入境數據庫、疾病數據庫、就診信息、出行數據庫等多個與人員流動及健康相關的數據庫進行了關聯性分析,這樣就更準確的發現和識別出重點人員進行精準管理。
掃碼,查詢,呈現,登記,一步搞定。至于健康碼的有效性、算法等等這些難題交給“二馬”去解決吧。我相信,在政策的要求下,他們這些互聯網頭部巨頭有實力做好這些技術性工作,我們就做好應用。
“你是誰,你來自哪里”,這些問題,通過與健康碼做接口,獲得狀態信息。登記問題解決了,識別問題也解決了,三色碼已經形成共識,紅,黃,綠。紅色隔離,黃色觀察,綠色通行。
僅僅做了登記,還不夠,還得明確他到醫院的目的,進而對他在醫院的活動范圍給以約束。減少院內交叉感染的機會。我們又在此基礎上開發了人員管控系統。將來院人員身份(門診患者、住院患者、陪伴人員、工作人員、訪客)與約束規則進行匹配。
門診病人綠碼可以預約掛號,黃碼與紅碼就只允許他預約發熱門診;電子陪伴證與當前在院人員病情相關聯,進入住院大樓時,會掃碼判斷陪伴證的有效性;訪客需要提前進行預約,預約時,獲取健康碼狀態,當預約獲得批準時,進入辦公區才為有效;工作人員的二維碼也需要同時滿足在崗和綠碼的雙向認證,應用在不斷的拓展和延伸。
20年前,我們搞醫院信息化建設,逐漸匯聚了大量醫療數據。10年前,我們搞區域醫療信息化建設,需要匯集醫療數據時,其實各醫院都是排斥的。畢竟這些數據的采集和存儲是花費了大量的成本,而那時的互聯互通更多的是數據上交,對醫院的作用和影響不大。今天,無論是醫院管理還是疫情防控,都需要醫院獲得外部數據的資源。通過調用健康卡接口,我們可以校驗患者身份信息的準確性;通過調用健康檔案接口,我們可以得知他的健康狀況、用藥信息、過敏史等等;通過調用健康碼接口,我們又能加強疫情防控能力。醫療信息化在走向開放的同時,也開始受益于社會大數據的饋贈,良好的數據生態圈正在形成。
CHIMA大講堂第一期回放:
https://live.chima.org.cn/watch/975050
CHIMA大講堂第二期回放:
https://live.chima.org.cn/watch/997828
CHIMA大講堂第三期回放:
https://live.chima.org.cn/watch/1093145
CHIMA大講堂第四期回放:
https://live.chima.org.cn/watch/1112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