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人在行動——疫情期間信息化的快速響應
“疫情就是命令,防疫就是責任”,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作為華僑最高學府——暨南大學的附屬醫院,用行動詮釋著這十二個字。從除夕夜派出第一批9人援鄂醫療隊開始,醫院已先后派出89人支援武漢。而作為后方,醫院大本營也經受著疫情的考驗,從發熱門診的改造到一個個隔離病區的建立,從有限開放到逐步復工,暨南人一步也沒有退縮過。而在這四十多天的抗疫歷程中,醫院信息科人員的身影總會出現在關鍵的位置……
發熱門診
我院原來設有發熱門診,但地方不大,疫情開始時,需要進一步調整污區和潔凈區,對原有的電腦設備、自助設備要做調整,網絡也要重新劃分內外網以適應終端挪動帶來的變化。信息科在醫院下達調整命令后立刻組織工程師穿上防護裝備到現場勘查確定點位和清查設備,按照發熱門診主任的要求將電腦和自助機位置進行調整,同時迅速調整網絡設置,對加裝的電腦采用臨時安裝8口交換機的方法擴展網口使用,僅用半天時間完成了整個發熱門診的設備和網絡調整。
隨著疫情的發展,發熱門診的患者越來越多,我院其他科室的醫生紛紛加入到支援發熱門診的行列,但也因此出現了一個問題,就是醫生輪換頻繁,醫生交班時采用口頭或手工方式容易發生錯漏,交班記錄有待完善。信息科獲知這一需求后,立即組織人力調研需求,在需求調研過程中,還發現發熱門診護士每天都要向衛生健康委上報數據,里面除了人數外還有疑似患者的詳細信息要填寫。綜合這些需求,工程師們利用視頻會議連夜討論解決方案,制定了分步實施方案:首先解決基礎數據問題,當晚為發熱門診設置單獨的門診電子病歷模板,增加多項勾選項以標識患者的狀態和去向;其次花費1天時間定制開發發熱門診交班模塊,仿照住院交班界面結合實際需求開發,再利用2天時間在現場實際使用過程中獲取發熱門診主任的反饋進行持續改進;同時,統計室也根據護士數據上報需求在1天內制作了符合要求的統計報表,并連續一周在凌晨1點和護士遠程核對數據,確保數據的準確性。
圖1 發熱門診登記表
圖2 交班記錄
隔離病房
我院在疫情初期已迅速將一個病區改造成隔離病房,并預備三個病區作為備用,分別在春節后啟用,每次隔離病房啟用前,信息科都會在1小時內做好相關網絡和設備調整設置。隔離病房的醫生護士也是來自各科室的志愿者,以往配置病房病區的權限是由醫務部的人員負責,但醫務部在疫情期間異常繁忙,所以增加醫生護士的隔離病房權限工作又回到信息科手上。無論深夜還是周末,只要有增加權限要求信息科都在10分鐘內完成。
互聯網醫院
我院是廣東省第一批互聯網醫院。為了應對疫情期間一些常見病患者的咨詢和心理輔導,信息科利用現有互聯網平臺花費2天時間推出專門的免費咨詢通道,每日平均200人次的問診量。同時第一時間響應廣東省衛生健康委支援湖北荊州的號召,加入了廣東支援荊州互聯網醫院平臺,組織30余名醫生保持每日至少3名醫生輪流參與線上問診和慢病開方,平均每天問診30次。可以說疫情將互聯網醫院建設進一步推動,醫生和患者都開始慢慢習慣在網上看病的模式。
入院預約中心
隨著疫情態勢積極向好,復工復產被提上日程,我院緊跟廣東省衛生健康委的步伐,逐步開放接收住院患者,但同時為了防范院內交叉感染,需嚴格執行入院患者新冠肺炎篩查程序,即在門診醫生為患者開住院申請的同時,還需要開胸部CT、血常規。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由于是免費的,需要在預約入院時一并開出,所以需要增加一個關卡,即成立入院預約中心,讓患者做完相關檢查后,到入院預約中心領取免費的核酸檢測條碼到隔壁護士站進行咽試紙取樣,然后等待三項結果出來無異常后,預約中心護士發短信和打電話通知患者可正式入院,患者再憑短信按規定時間到達醫院辦理入院手續。這一流程的改變,信息系統也要進行相應的調整:
(1)需要在預約中心搭建叫號系統,避免患者扎堆排隊;
(2)需要改造入院登記程序使其可將預約患者接收到一個臨時病區可以產生免費核酸檢測條碼;
(3)需要一個查詢界面能讓護士可以快速查詢符合入院條件的患者;
(4)需要配置現有隨訪系統使其可識別符合入院條件患者并可定制短信模板通知患者入院;
(5)患者如約辦理入院時需要改造入院登記程序處理相關數據。
這些需求信息科花費了3天時間完成相關配置和改造,并安排3人在現場協助處理問題,上線3天后預約中心運行基本平穩。
圖3 預約中心第一天開展業務前現場碰頭會
圖4 第四天預約中心工作已可獨立、有序開展
支援湖北的醫護人員冒著巨大的風險爭分奪秒的救治患者,留守在大本營的醫護人員也在防護自身的前提下開展日常診療工作。對比起他們的辛勞,信息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更好地讓一線的醫護人員方便的工作,我院在疫情期間的信息化工作瑣碎而平常,其他醫院都在做著類似的工作,大家都希望能為一線人員做點事情,哪怕能解決一個小問題,都感覺到是為抗擊疫情出了一分力。
(本文作者: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吳慶斌)
歡迎醫院信息人和廠商同道分享信息系統在醫院防控工作的實踐經驗。
投稿郵箱:sec@chima.org.cn
微信:13716062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