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國家醫療服務與質量安全報告》發布 我國醫療技術、質量雙提升
10月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2018年國家醫療服務與質量安全報告》。報告指出,近年來中國醫療資源供給持續增加,醫療服務效率有所提升。數據顯示,全國醫療衛生機構數量在2018年達到997433所,醫療機構診療人次達到83.08億。中國醫療服務總量穩居世界第一。
《2018年國家醫療服務與質量安全報告》顯示,我國醫療服務效率和醫療質量水平明顯提升。2018年全國醫院平均住院日為9.3天。其中,三級醫院平均住院日已經實現了5年連續下降。1950年全國醫療衛生機構數量僅8915所,2018年為997433所,增長110多倍;醫院數量由1950年的2803所,增加至2018的33009所。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郭燕紅說:“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持續提升。反映健康水平的核心指標人均期望壽命、嬰兒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等均優于中高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我國住院患者總死亡率逐步下降并穩定在較低水平,由2005年的1.1%下降至2018年的0.44%。難度較大、風險較高的顱腦手術死亡率5年來持續下降。”
國際知名期刊《柳葉刀》研究顯示,自1990年至2015年25年間,我國是醫療質量進步幅度最大的國家之一,全球排名從110位提高到第60位,進步幅度位居全球第3位。2016年進一步提升至第48位,成為進步最快的發展中國家之一。郭燕紅介紹,近年來,以微創化、個體化為典型特點的現代醫療技術在臨床廣泛應用,呈現出“外科治療微創化、內科治療外科化、介入治療常態化”的趨勢。
“以心血管領域為例,接受心血管介入診療的人數以每年5%-15%的速度增長,2018年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手術達91萬余例,手術量位世界前列。此外,人工智能、3D打印、靶向治療等新的技術陸續進入臨床,進一步推動醫療技術的發展。” 郭燕紅表示。
雖然我國醫療服務總量穩居世界第一,但與人民群眾的健康需求相比,仍然存在醫療服務供給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對此,郭燕紅指出,下一步將繼續深化醫療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加優質醫療資源總量。“聚焦兒科、產科、精神、麻醉、病理等學科,加大建設力度;針對中西部地區和基層醫療機構,通過醫聯體建設、對口支援、遠程醫療等方式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提升中西部地區和基層醫療機構的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同時,進一步加強醫療質量管理與控制體系建設,提高醫療機構科學化、精細化、規范化管理水平,努力構建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體系。” 郭燕紅說。
來源:央廣網
記者:張茜
上一篇: 曹戰強:口腔專科電子病歷應用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