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臨床發展能力評價的醫院考評體系應用研究
加快公立醫院改革,建立科學的醫療考評機制和適應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是進一步深化醫改的重要內容。臨床醫生作為醫療服務的提供者,其臨床能力直接影響醫療服務的質量和水平。2017年是醫院臨床轉型發展的關鍵年,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以下簡稱“我院”)以全力促進臨床診療能力和臨床創新能力提升為主線,以關鍵療效指標及平臺建設為抓手,以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信息平臺為路徑,聚焦重點,點面結合,全面推進醫院考評體系建設。對體現臨床發展能力和轉型發展的關鍵指標,如主要病種的結構,三、四級手術,疑難危重的診療等進行評估,著力促進醫院轉型發展?,F為科學評價該指標體系應用下的臨床科室發展能力和貢獻,調取我院2016-2017年臨床發展能力考核數據進行對比分析,為改進醫院科室考核評價工作提供客觀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通過前期臨床發展能力考評體系的構建和驗證,經過2016-2017年的全面應用,現從該院信息系統調取2016-2017年臨床發展能力指標體系評分,綜合評價各科室臨床發展能力。
1.2 方法
根據臨床發展能力考評體系各指標權重進行賦分,總分100分。其中4個一級指標臨床診療能力、醫療技術水平、學術影響力、個人社會知曉度分別為40分、30分、10分和20分。統計該一級指標下的36個三級指標得分,計算出每個科室各級指標得分,進而得出該院的總體指標評分。
1.3 統計分析
通過醫院信息系統調出2016-2017年臨床學科建設實施評分情況,采用一般描述性分析方法。
2 結果與分析
2.1全院臨床發展能力評分變化分析
2016-2017年,我院臨床發展能力總評分由70.8分增加到78.0分,增幅為10.2%。與此同時,我院2017年總收入同比增加13.5%,門急診人次同比增加4.2%,出院人次同比增加8.1%,平均住院日同比減少7.2%,藥占比同比下降3.95%,床位使用率和全院手術人次也在逐年上升。這與醫院醫療技術提高和三、四級手術增多有明顯關系,詳見表1。
表1 2016-2017年全院臨床發展能力總評分變化
2.2 內科臨床發展能力變化分析
對2016-2017年內科臨床發展能力進行評分,內科平均得分由2016年的70.0分增加到2017的77.0分。2016-2017年評分較高科室主要集中在心血管內科、消化內科、神經內科、內分泌代謝等科室,均在70分以上,這與其學科發展、新技術開展、病例組合指數(case mix index,CMI)值提高有很大關系。詳見表2。
表2 2016-2017年內科臨床發展能力評分變化(分)
2.3外科臨床發展能力變化分析
2016-2017年外科臨床發展能力評分由71.9分增加至79.3分,明顯高于內科水平,其中以骨科、眼科、泌尿外科等科室評分較高。詳見表3。
表3 2016-2017年外科臨床發展能力評分變化
2.4重點學科臨床發展能力變化分析
2016-2017年科室總評分較高的科室分別為心血管內科、骨科、消化內科、眼科、神經內科和泌尿外科,均是我院重點學科建設科室。從表4科室臨床診療能力、醫療技術水平、學術影響力和社會知曉度4個維度評分可以看出,心血管內科作為我院優勢學科,其診療能力和醫療技術評分最高,分別由2016年的34.5分、26.5分增加至2017年的37.5分和28.0分,與其平均住院日縮短(4.99天降至4.59天)、CMI升高等有很大關系。骨科臨床診療能力和社會知曉度評分增加明顯,由于骨科疑難危重病例收治比例同比增加13%,平均住院日同比減少10%,髖膝關節置換手術量在全市內排名前三,得到患者的高度認可和滿意。消化內科臨床診療能力和學術影響力評分增加明顯,由于其不斷提高消化系統常見病和疑難病的診治水平,尤其是炎癥性腸病、消化性潰瘍等在國內具有較高影響力。同時,2017年積極引進人才,申報學術課題,提高科研水平,在社會上有較高的學術影響力。眼科臨床診療能力評分增加明顯,不斷提高三、四級手術比率,開展全飛秒、27G非全切等多項臨床新技術,提高科室臨床發展能力。神經內科作為2017年臨床診療能力評分增長最明顯的科室,不斷進行腦卒中中心建設,優化臨床救治路徑,使得入徑率超過90%;在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病種排名中,急性腦出血(非手術)和急性腦梗死(非手術)一直位列第一。泌尿外科在我院重點科室建設中屬于較弱科室,其定期進行疑難復雜患者多學科討論,增加全科醫生對疑難重癥的診治水平,提高主治、住院醫師的臨床技能,提高放療科、腫瘤科患者的住院轉診率,并于2016年獲醫院多學科協作診療(multiple disciplinary team,MDT)評估一等獎,有較高的學術影響力。
表4 2016-2017年重點學科臨床發展能力評分變化
3 討論
3.1 深化多學科協作,提升疑難危重病救治能力
我院積極穩步推動臨床中心建設,深化多學科協作,促進靜脈血栓栓塞癥、日間手術、加速康復外科等MDT建設,提高臨床路徑入徑率,提升科室診療能力和學術水平。2017年,我院4個科室(骨科、泌尿外科、普外科和眼科)的8個病種手術進行加速康復外科工作推進,平均住院天數由12.5天降至10.3天,術前待床時間由4.1天降至3.5天,次均藥費由7296元降至5856元。其中與2016年相比,骨科和眼科臨床發展能力評分增幅明顯,均高于10%。同時,我院不斷提升疑難危重病救治能力,鼓勵和加強多學科協作搶救,建立綠色通道,強化急診救治時間觀念。2017年,我院共收治疑難危重病人1360例,同比增加15%,開展多學科協作搶救危重、急癥病人108例,同比增加35%。
3.2聚焦重點學科建設,提高臨床發展能力
重視學科建設,優化資源配置,以學科建設促進醫療特色品牌形成,是提高臨床發展能力,提升醫院綜合競爭力的核心所在。2017年,我院通過臨床發展能力考核體系對6個院重中之重學科、12個院重點學科、1個市重點學科等28項學科建設項目進行考核。總體上所有學科縱向比在疑難病種開展、MDT、臨床路徑入徑、新技術新項目開展、科研立項、SCI論文發表、整體醫護人員的學歷、碩博導數量等方面均有長足進步,評分明顯增高,臨床發展能力逐步提升。其中,以心內科、骨科、消化內科增加最為明顯。
3.3 優化科室病種結構,促進醫院轉型發展
醫院以病種結構轉型為抓手,引導臨床科室從簡單病種的收治轉向體現學科水平的高級別手術(三、四級手術)。其中,2017年三、四級手術總例數約為4萬,同比增長16.65%。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關注病種54個,我院有46個榜上有名,比2016年增加3個病種,分別為排名第9的胸主動脈手術、胸主動脈支架介入治療,排在第14名的中樞性感染。同時,心內科的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擇期PCI)由2016年的第6名上升到第4名,急性心肌梗死行支架術由第3名上升到第2名,消化內科的急性消化道出血由第8名上升到第5名,骨科的髖關節置換術由第4名上升到第3名,眼科的白內障加人工晶體植入術由第4名上升到第3名。在不斷優化科室病種結構的同時,我院也著力促進醫院轉型發展,由業務量的增長向病種結構和關鍵療效指標轉型,科室運行向科學化、精細化管理轉型,日常診療行為向規范化、標準化轉型。既能體現病種結構轉型,又注重關鍵療效指標的提升,通過積極倡導外科微創化、內科醫技化、醫技介入化和診斷分子化,逐步實現我院學科??苹?、??浦行幕⒅行膬炔酷t技護管一體化的管理模式。
3.4 完善科室考評體系,提升醫院影響力度
新醫改背景下,出于國家政策規范和醫院自身管理的需求,科學有效的醫院考評體系已成為凝聚臨床醫生等醫療人才、提高醫院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管理手段,也是醫院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本研究考評體系通過科室臨床診療能力、醫療技術水平、學術影響力和社會知曉度4個維度下的36個指標體系全面反映科室綜合水平,有助于管理者了解醫院整體運作狀況、掌握各科室工作表現和成果,同時鼓勵科室提升診療技術水平,促進科室自身建設與發展,提升醫院核心競爭力。2016年,我院在中國醫院科技影響力排行榜中位列67位,有19個學科進入百強,其中進50強的學科有10個,進百強的學科有9個。2017年,我院在中國醫院科技影響力綜合百強排行榜中名列65位,有22個學科進入百強,其中進50強的學科有11個,進百強的學科有11個。施雁教授等的慢病“醫院-社區-家庭”延續性照護模式的建立與運作項目榮獲2017年中國醫院協會醫院科技創新三等獎,逐步提升了醫院影響力。
綜上所述,基于臨床發展能力評價的醫院考評體系緊繞醫院轉型發展,聚焦臨床能力提升,關注??破放婆c技術特色,把握學科發展方向,在臨床科室考核應用中取得了較好效果。不僅能夠綜合反映科室臨床發展能力和貢獻,也能全面了解科室現狀、短板,為今后科室發展指明方向。
來源:節選自《中國醫院》雜志2019年8月刊,摘要和參考文獻略。
作者:陳層層、王清江、李丹、李佳音、宋花花、侯冷晨
作者單位: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