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互聯網醫院的一些看法和思考
引子
2015年左右,第一波互聯網醫院浪潮興起。當時,除了業界的喧嘩,一句來自會議上的對話也讓人印象深刻。
一位醫院院長對某從事移動醫療的創業公司CEO說:你們現在做的這些,我們也能做;但我們會做的,你們不一定會。
這句話多少帶點火藥味,也反映了當時雙方截然不同的心態:墻外的創業者急于挺進醫院,而墻里的醫院管理者,則一副穩坐釣魚臺的觀望姿態,言語中多少流露出一點不屑。
質疑聲不僅來自醫院管理者,臨床一線的醫生也表達了對于互聯網醫院的淡漠。畢竟,醫療講究實證主義,不會輕易為PPT上的概念買單。
我在醫院工作。耳濡目染之下,我對新技術、新概念的態度也悄然發生改變:從狂熱到冷靜,從積極到謹慎,甚至克制。
一句話,人命關天的事,寧可慢一點,也要穩妥。
2019年初,隨著國家政策趨于明朗,互聯網醫院再次成為熱點。與幾年前相比,大家的心態又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想通了:之前持觀望態度的公立醫院,開始主動擁抱互聯網醫院;
想開了:之前放言要“顛覆醫療”的創業者和公司,重新明確了自身定位,從“顛覆者”到“連接器”、“發電器”,以技術支持方的身份曲線進場。
一夜之間,曾經針鋒相對的雙方,變成了親密無間的戰友,也應了那句話:小孩子的世界才分對錯,成年人的社會只有利益。
谷雨時節,看到一則新聞:廣東省首批22家互聯網醫院正式取得牌照,開始上線服務。在這份名單中,我看到了一個熟悉的名字:南方醫院。
母校的附屬醫院首批入圍,讓遠在千里之外的我高興不已。高興之余,好奇心也隨之而來:互聯網醫院和微信公眾號、官方APP有什么區別?這一次,是概念、噱頭還是重新定義?未來怎么看?
帶著這些疑問,我試用了南方醫院、福建省立醫院等幾家醫院的互聯網醫院,不做評測,不分優劣,只談談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看點
1.誠意滿滿
誠意首先體現在醫院優質資源的開放程度上:是否愿意向患者開放足量的、以高資歷醫生和專家為核心的優質號源,是衡量互聯網醫院辦院誠意的重要標準。就像家里來了客人,是否愿意拿出上好的茶葉和陳年老酒待客,足以體現主人的重視和誠意。
隨手點開南方醫院互聯網醫院的科室號源,一眼看到幾個熟悉的專家教授。當年我在學校讀書時,這些人的名字便已是如雷貫耳,一號難求。
在這方面,福建省立醫院互聯網醫院做的也很不錯,該院的網上號源涵蓋了全院主要學科的中高級職稱醫生,還向公眾開放了多學科聯合門診。
圖1 福建省立醫院互聯網醫院內分泌科出診醫生列表
誠意還體現在細節設計上:互聯網醫院不僅將散落在醫院微信公眾號、官方手機應用里的功能點都整合起來,還圍繞就診流程進行了重新排布和設計,確保每個功能都出現在最及時、最合理的位置。在使用時,頗有一種電影中“一鏡到底”的酣暢淋漓。
比如在福建省立醫院的掛號預約界面,藍色的智能導診按鈕出現在頂部顯要位置,點擊進入智能導診界面,交互方式靈活,結構化的詢問方式簡單好用。在導診結束后,系統給出推薦科室,并引導用戶前往掛號醫生列表(關于智能導診的內涵和準確性,后面會分析到。)
圖2 福建省立醫院互聯網醫院智能導診界面設計
誠意更體現在理念的主動更新上:下面這張圖,是我在廣州婦兒中心互聯網醫院看到的。這種營銷方式以往常見于電商、微博等,據說營銷效果不錯。
這種接地氣的營銷方式能被公立醫院互聯網醫院拿來借鑒,也從側面說明,互聯網醫院的經營者開始放下身段,學習其他線上行業的思維理念,嘗試摸索商業模式和生態建設,以抵消線下的政策和趨勢帶來的影響。
相信這一次,互聯網醫院不再是雷聲大雨點小,更不是噱頭,而是實實在在的轉型。
圖3 廣州婦兒中心互聯網醫院注冊用戶抽獎活動
2.謹小慎微
充滿誠意的同時,互聯網醫院也不約而同的體現了“謹小慎微”的待客之道:我試用的幾家互聯網醫院,只有在本院有過就診經歷的患者,才能使用掛號預約、在線問診等核心醫療服務。南方醫院互聯網醫院,更是啟用了人臉識別,對患者身份進行核查確認。
這涇渭分明的門檻,讓我無法試用互聯網醫院的核心功能。盡管如此,我還是非常贊同這種做法。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普通感冒和爆發性心肌炎,初始癥狀很可能是相似的,前者吃點藥,休息幾天就痊愈了,后者病情進展極其迅速,死亡風險極高。
因此,無論外界給予怎樣的期待和評價,以實體醫院起家的互聯網醫院經營者和醫務人員,腦子里緊繃的一根弦,一定是診療中的患者安全,而不是互聯網思維中老生常談的流量等時髦詞匯。
現階段,患者在實體醫療機構明確診斷為某種或某幾種常見病、慢性病的前提下,醫師在掌握患者病歷資料的基礎之上,雙方通過互聯網醫院這個平臺,開展部分常見病、慢性病的復診和便民服務,是不可逾越的紅線。
3.瑕不掩瑜
文章開頭提過,很多公司作為技術合作方,參與了互聯網醫院的建設。此次試用中,部分由公司承建的產品功能,在邏輯和體驗上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例如:圖1的AI導診功能由騰訊覓影開發,按照底部對話框的功能提示,這款產品除了問診,還可以查詢疾病、藥品等資料,兼顧了宣教。
剛好有朋友咨詢我一種靶向藥,我便借助這個功能進行了查詢。輸入這款藥的常用名“阿帕替尼”后,系統并沒有給出滿意的答復,在換成這款藥的商品名“艾坦”后,卻查到了相關信息。
圖4 騰訊覓影AI導診功能中關于“同藥不同名”的查詢結果
期待后臺語料庫的繼續更新和完善,盡量將患者熟知的、常見的名稱也納入后臺數據。
與此同時,我在醫學科普小程序“騰訊醫典”中,也進行了同樣查詢,無論“阿帕替尼”還是“艾坦”,都能查到結果,并標注了另一個名字。
來自同一家公司的兩款醫學應用,功能相近,結果卻不盡相同。我不太明白背后的產品邏輯,期待專業人士解惑。
圖5 醫學科普應用騰訊醫典中關于阿帕替尼的查詢結果
再比如,既然稱之為AI導診,在預問診模型的設計上,就應該盡可能模擬醫生真實問診思路進行智能追問,有效收集更多病癥信息,提高線上問診效率。在這方面,我試用的騰訊覓影AI導診還有待提高。
下圖是我外出參觀時,看到的比較好的預問診問診模型,供大家參考。圖片右側關于預問診模型的示例,值得學習借鑒。
圖6 預問診模型和示例幻燈
思考
說了這么多互聯網醫院的事,我想換個角度聊聊患者。就醫是醫患雙方配合的過程,互聯網醫院建得再好,患者素質跟不上也不行。
我在醫院工作,幾乎每天都能從各個渠道接到親朋好友關于醫療方面的咨詢和求助。這其中,很多患者準備很倉促、提問回答又很隨意,讓好不容易爭取到的醫療資源付之東流。
鑒于這種情況屢見不鮮,我想,以自愿收聽(收看)為主的“守株待兔”式的宣教,是遠遠不夠的。
既然互聯網醫院向公眾開放了很多優質資源,那不如借此機會,在線上就診流程中,設計一些善意的、合理的門檻,讓宣教“強制化”。
這不是我的腦洞大開,而是來自對于視頻網站嗶哩嗶哩的借鑒。
互聯網上有一個視頻網站叫嗶哩嗶哩,簡稱B站。不同于愛奇藝、騰訊視頻等以版權和大片為主的視頻網站,B站以原創視頻為主,內容五花八門,我在B站不僅看過游戲視頻,還跟著教學視頻學過吉他、Python爬蟲等等,無論是視頻質量還是彈幕文化,體驗都非常棒。
與此同時,B站的注冊門檻非常高,你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答完100道題,并且分數達到60分才能成功注冊。這100道題,不僅包括了網絡社交禮儀等送分題,還包括一些專業領域題目。例如,如果用戶在答題之前,選擇了自己的興趣為數碼游戲,可能會遇到這樣的題目:以下哪個是微軟的產品?(A: Xbox 360 B: PS4 C:Switch)
這套注冊前的答題環節,既是用戶門檻,也是網站自身的護城河。
前不久,流量明星蔡徐坤和B站發生糾紛,大量蔡徐坤的粉絲前往B站,試圖用彈幕攻擊等方式為愛豆討個說法。結果,絕大多數都因為過不了注冊環節的答題關,無功而返,淪為笑柄。
回到互聯網醫院,考慮到醫療的公益性,答題的門檻當然不能設的跟B站一樣高,但這種方式我認為可以適當借鑒,甚至很有必要。
例如,在患者使用互聯網醫院的注冊、問診等核心業務時,能否先回答幾個就醫禮儀和準備方面的送分選擇題,如果到了專科診療環節,能否再加上幾道專科方面的基礎科普題。這些題目和選項,絕大多數人動動腦子都能選對選項,但就是要通過這樣一個繞不開的步驟和下意識的選擇,刻意去強化和提升患者的就醫素質。
以上為個人參觀學習互聯網醫院后的想法,定有不到之處,還請大家批評指正。
作者簡介:
李楠,男,33歲。先后畢業于第一軍醫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和蘭州大學信息科學與計算機學院。從業至今,歷經基層醫院信息科、衛生行政機關等崗位,先后從事衛生統計、HIS系統開發和運維等工作,現就職于聯勤保障部隊第九四〇醫院(原蘭州軍區蘭州總醫院)衛勤部,從事信息化和醫療管理工作。
【CHIMA 2019】關于召開“2019中國醫院協會信息網絡大會暨中外醫療信息網絡技術和產品展覽會”(CHIMA 2019)的通知
【CHIMA 2019】讀書、知識、創新——CHIMA 2019書展啟動
上一篇: 我來自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