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華:盤點新院區信息化建設100天
2019年1月11日,北京市級行政中心正式遷入位于北京市通州區的城市副中心。作為城市副中心配套建設內容之一,北京友誼醫院通州分院于2018年12月22日試開診了。
友誼醫院通州院區開業前,北京市盧彥副市長在院領導陪同下視察新院區(右一為本文作者)。
我調到友誼醫院還不足一年,就趕上醫院的這件大事兒——在城市副中心通州區新華醫院的舊址上建立分院區。
從得知要建新院區到開業,不過半年多一些的時間。再經過基建改造、信息化項目論證、采購周期等,留給信息化建設實施的周期也就不到三個月。對于曾經有過新院區建設經驗的我來說,最初還是有一定的把握,但事后“盤點”發現,真正實施下來,還是有不少未曾預計的困難。
現在很多大型醫院都有分院區,無論哪家醫院,對醫院的信息中心來講,無疑都是一場“硬仗”。在此簡要歸納個人的幾點心得體會,供同行們參考。
一體化部署是新院區信息化建設的基礎
分院區采納一體化部署方案,即兩個院區使用一套核心業務信息系統,通州院區只做客戶端部署。對于這一方案,我幾乎沒有猶豫過。而且,友誼醫院所在的西城院區和新建的通州院區直線距離40公里,具備一體化部署的條件。采用分別部署方案的弊端多多,這里不再贅述。
一體化部署的關鍵基礎設施無疑是連通兩個院區的光纖,因為它幾乎成了一條信息生命線。幾家運營商提供給我們評估的光纖方案,距離都在60-70公里左右。那么對于70公里的距離,能不能保證數據乃至大量影像的傳輸性能和效果?如何選擇過硬的運營商,如何保證線路冗余?是否使用波分設備?一個個技術問題是我們首先要面臨的挑戰。最終,我們采用兩家運營商的光纖線路,利用我們在通州的另外一個地點(副中心門診部),形成環狀冗余線路的解決方案。
發現現有HIS的優勢和問題
作為核心業務系統,HIS的部署是重中之重。2018年國慶節假期,我們就組織公司人員把HIS相關的分院區配置梳理出來,并一一開始配置。現在看,我們對此還是明顯準備不足。以我對HIS的考慮,一體化部署的HIS在分院區可用,但對用戶的便利性、友好度等,完全達不到要求,僅能“將就”使用。
在開業前演練過程中,用戶提出的“避免登錯院區”、“避免開錯科室”、“避免開錯項目”等需求,使我們不得不在短時間內完成一套系統的跨院區設置。但我也驚喜地發現,醫院現在所運行的HIS有很高的可配置性,在短時間內通過少量開發,大部分居然可以配置實現。當然這種調整,也帶來了種種細節問題,也是演練中出現最多的問題。
短時間內上線多個新的業務子系統
在確定核心業務信息系統一體化部署之后,新院區還在短時間內同時實施上線了多個新的業務子系統。現在看這一決定是冒了很大風險的。雖然不是核心系統,但也都是不可或缺的業務系統。
這中間我也反復猶豫,然而,新院區建設給了我們更換系統最好的時機,如果不能抓住機會,以后再想換就很難了。從系統完成招標,到部署、做接口、調試、上線,總共一個多月的時間。這是對產品成熟度、廠商配合度、用戶信任度的最大考驗,還好我們順利堅持下來了。
智慧門診時不我待
雖然智慧應用在當下對醫院非常重要,但規劃之初,我們考慮到時間短,計劃先把醫院現有系統部署過去,后續再慢慢實現智慧門診。現在看,當時的想法是不現實的,因為醫院新開業,如果智慧門診不能一步到位投入應用,醫院就要多招不少輔助人員。等到下一步再部署智慧門診應用,這些新招聘的人員如何安排將是一個問題。因此,我們在各種自助機、報到機、叫號機、線上應用的大量需求中,度過了開業前最艱難的一段時間。
接管原醫院信息類硬件設備
通州新院區是從新華醫院接管過來的,對于原有核心業務軟件系統,我們并沒有接手,但硬件必須接管,因為部分已經安裝了。這一接管,給我們帶來不小的困難,因為除了機房、網絡、服務器、電腦、打印機,還包含了眾多的病房床頭屏、病房門口屏、護理屏、分診屏、報到機、呼叫設備等大大小小上千臺,而這些設備全部都有配套的軟件。
為了保證物盡其用,我們不得不利用原有配套軟件,重新開發接口,與醫院現有核心業務軟件系統相連。這就相當于新建了系統,而遺留廠商的配合度也是極大的問題。雖經多方溝通努力,但到開業時,少量醫技的叫號系統仍然沒有完成。
讓數據發揮更大的作用
新院區實施之初,正趕上醫院BI系統開始實施。考慮到院領導必然會關注新院區信息系統的實施效果,如果能夠讓院領導在新院區開業之初就能用上相關系統并予以認可,會為后續項目的推進奠定良好的基礎。于是我對項目組提出要求,在開業時提供多院區的常用指標快報,即每天一早在手機上發布前一天各個院區的主要醫療指標,以供院領導決策參考。
在演練時,各科室各自報數,產生了數據統計口徑不一致的問題,于是發布數據這個任務交到了信息中心(統計室屬于信息中心)。等到開業時,我們已經完成搭建好BI系統架構和主要指標的核對,能夠按時發布各項數據指標。同時,完成了門診、住院流量的實時監控,初步實現了對多院區運營狀況的實時掌控。
演練,演練,再演練
從2018年11月1日起,我們開始了每周一次的演練。到12月,演練改為一周兩次。從第一次的幾個人持自己的卡,一大群人跟著實地走門診、住院流程,到第十次時,500多志愿者病人的實地就醫;從最初幾次演練后的總結會中提出的“某某系統沒有接通、某某流程沒有走通”,到第七、八次演練時,提出的都是一些細節問題,直至每次演練后總結的問題,更是需要加班加點一周內解決,以保證下次演練不會再出現。可以說,這十次演練,對我們是真正的考驗,不光是技術和體力,更重要的是心理的承受能力。
多院區信息人員的管理
新院區開業前后,我們在西城院區只留了少量信息人員,保證系統穩定運行,大部分人員每天往返于通州。開業前兩天正值周末,為通州院區招聘的、正在辦理入職的新同事也都加入到運行保障的行列,見證了新院區的開業。由于地理位置的優勢,我們在通州從其他行業吸引了不少有開發背景的高素質人員。如何讓這個新團隊快速成長,不僅能保證現有系統的運行,更要進一步帶動提升科里整體技術水平,這是我們信息部門下一步面臨的重要課題。
結語
新院區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始終得到醫院領導班子的高度重視。回顧新院區信息化建設前后的100天,凝聚著北京友誼醫院全體信息人的辛勤汗水。院領導的囑托、各部門的期望鼓勵,也給了我們巨大的壓力和動力。在整個新院區建設的過程中,各個支撐部門輪番上陣,基建之后是設備、后勤,而信息化貫穿了所有業務流程。我們深深地體會到,信息化工作是支撐起全院醫療業務的平臺,需要從多個方面做實實在在、無比細致的工作,而且必須經得起推敲和考驗。
(來源:HIT專家網)
上一篇: 智慧醫院產品觀之一:院內導航篇
下一篇: 張宗久:40年,從“看上病”到“保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