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醫院互聯網案例分享
自CHIMA啟動醫院互聯網應用案例推薦工作以來,得到醫院和企業的積極響應。自今日起,我們將案例通過微信公眾號進行分享。并在貴陽網絡大會期間發布印刷版醫院互聯網案例集
項目主要內容
(1)推行集約式預約掛號平臺,在廣東省內率先實現基于掛號池的多途徑預約掛號平臺,陸續整合了醫院官網、電話、第三方掛號機構、手機APP、微信公眾號、支付寶服務窗等多種形式的預約掛號,患者從以往現場排隊掛號到利用網站、電話等手段的“足不出戶”掛號,再到現在利用移動技術的“隨時隨地”掛號,不斷的提升預約掛號的便利性。
(2)推行診間繳費,利用現場自助機、手機APP、微信、支付寶等手段,減少患者繳費排隊時間,實現了“邊診療邊付費”的模式,支付手段齊全,患者選擇多樣,不受銀行卡種類限制。
(3)檢驗檢查報告查詢,當患者的檢驗檢查報告發出時,患者將會收到短信或微信等提醒,并能在移動終端上實時查看結果,減少患者在醫院等待報告的時間,在報告還未出具前,患者可自行處理其他事情。
(4)患者在線咨詢功能,患者可在診前或診后通過手機、網站等途徑向醫院客服中心發送咨詢信息,客服中心人員根據信息內容再分發給相關科室或個人進行解答,提高了患者滿意度。
(5)人性化的消息提醒機制,醫院在患者預約掛號成功后、就診前一天、繳費成功后、報告出具后都有相關信息通過各種途徑提醒患者,健康服務新快線經過多年發展,從一開始通過短信提醒到現在的微信、支付寶服務窗消息提醒,越來越便利。
(6)開展移動醫療在個人和家庭健康保健的應用示范,包括開展醫患互動交流,提供醫療保健指導;實現醫療保健的自我保健和康復管理;開展慢病健康管理;開展供老年人醫療照護等服務。
項目特點
利用最先進的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通過感知化、物聯化、智能化的方式,將與醫療衛生建設相關的物理、信息、社會和商業基礎設施連接起來,并智能地響應醫療衛生生態圈內的需求,實現患者、醫務人員、管理人員、醫療機構、醫療設備、流程制度之間的互動,改善患者就醫體驗,減少患者門診就醫等待時間,合理化醫療資源配置,并逐步達到醫院智慧化。
項目創新點
(1)利用最先進的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通過感知化、物聯化、智能化的方式,將與醫療衛生建設相關的物理、信息、社會和商業基礎設施連接起來,并智能地響應醫療衛生生態圈內的需求,實現患者、醫務人員、管理人員、醫療機構、醫療設備、流程制度之間的互動,逐步達到醫院智慧化。
(2)利用可穿戴式低功耗生命體征感知設備動態長程實時監測人體生命體征,監測的各類生命體征數據以無線方式傳送至用戶智能手機,用戶端智能手機還能將生命體征數據通過移動網絡傳送至醫生智能手機,實現醫生對病人的遠程醫護,形成一套基于體域網的家庭健康監護系統。
(3)互聯網醫院與傳統的醫院相比減少了人力物力的損耗,也大大簡化了求醫者手續辦理。在醫生輕問診后,部分病患可以排除去醫院的必要性,因而起到了分流篩選病人的作用。在互聯網醫院的基礎上,通過建立“統一標準的精準醫療大數據庫平臺”,推動精準醫療的快速實踐并早日惠及大眾,為患者提供有針對性的個性化診療服務和分級診療指導,藉此提高醫療的均等性、可及性和先進性,降低重大疾病發病率、病死率和醫療費用。
與當前國內外同類研究、同類技術的綜合比較
(1)積極響應國家政策,推進互聯網醫療發展。國內的互聯網醫療應用總體處于起步階段,但發展速度非常迅猛。醫院目前對互聯網的利用已經頗為常見,主要是在掌上醫院的應用方面。這些在國務院的指導意見當中已經都有所提及,包括預約診療、候診提醒、劃價繳費、診療報告查詢。
(2)構建遠程醫療平臺,建設互聯網醫院。醫生通過在線平臺為患者服務,包括健康咨詢、預約問診、診后隨診等,還有利用遠程醫療技術為基層、邊遠地區的患者提供醫療服務,并建立互聯網醫院。
(3)建立區域醫療聯合體。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將充分發揮三級醫院危重急癥和疑難病癥區域診療中心作用,區屬各醫院發揮二級醫院專科病、常見病治療中心作用,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發揮多發病、常見病、慢性病的基本醫療保障中心作用,建立各級醫療機構間分工合作機制,逐步落實好基層首診、分級診療制度。
應用推廣情況
經過多年的改進優化,已有10萬余名患者通過線上注冊檔案,預約掛號人次達120萬余人次,支付寶和微信公眾號關注人數達24萬人。在門診服務效果方面,其提升了患者的就醫體驗,病人平均就醫時間由原來2.5小時縮短為47分鐘,其中候診等待時間平均減少53分鐘,門診繳費等待時間減少4分鐘,取藥時間減少16分鐘。在慢病防治效果方面,使用血透系統的病人數為1138,超過3500人使用糖尿病管理系統。在遠程醫療方面,已經有34位患者通過遠程會診,近3萬名用戶參與遠程心電診斷。
(1)2010年11月,醫院啟動“健康服務新快線”項目,實現了門診院前、院中、院后全方位服務提升,具體措施有:建立HCRM(醫院客戶關系管理系統),將患者院前咨詢和院后隨訪業務統一起來;建立集約式掛號池,實現多家機構實時搶占掛號資源,無需人工分配,從而實現多途徑預約掛號;對門診藥房擺藥流程進行改造,實現了患者繳費后藥房配藥單即刻打印,減少患者取藥時間。
(2)2012年7月,醫院推出省內首家基于銀聯平臺的院內自助系統,患者可在自助機上進行預約掛號、現場掛號、診間繳費、費用清單查詢、就診卡辦理。
(3)2013年7月,醫院推出全國首家具有金融支付功能的門診全流程手機APP應用,將自助機上的功能移植到了移動端,開創了移動技術為門診醫療服務的先河。
(4)2014年7月,醫院推出全珠三角首家支持門診全流程業務的微信公眾號。
(5)2014年11月,醫院推出全國首家支持醫保脫卡支付的支付寶服務窗應用。
(6)2015年8月,醫院推出銀聯醫程通APP,進一步解決了診間繳費醫保個賬支付的問題。
(7)2016年4月,醫院成為“廣東云醫院”項目首個試點醫院,該項目由廣東省醫院協會牽頭組建,其中醫生網絡問診、藥品配送是其亮點。
(8)2016年4月,醫院的“互聯網醫院”也正式上線,支持在線問診及結合可穿戴設備進行慢病管理。
(9)天河區遠程圍術期醫療安全服務體系:把大醫院的技術力量,整合到一起, 隨時為各個層次的醫院服務,服務的方式是:遠程會診,視頻指揮,參與急救, 縮短距離,高效利用網絡優勢,點對點進行實時會診和實時遠程指揮。達到圍手 術期患者最大的安全系數。
(10)慢病管理中,使用血透系統的病人數為1138,超過3500人使用糖尿病管理系統。
(11)2016年與多個基層醫院開展了多個科的遠程會診工作,完成34例遠程會診病歷,其中聯合會診17例,普通會診16例,急會診1例;省內會診29例,省外會診5例。醫院與廣州、東莞、珠海、佛山、陽江、清遠、茂名等地的約100家基層醫院開展遠程心電服務。
相關鏈接:
互聯網+醫療案例推薦
填寫調查表
參會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