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醫三院:打造集團協同信息平臺助力多院區同質化發展
CHIMA 2020醫院新興技術創新應用優秀案例征集自啟動以來,獲得了業內各方的積極響應。CHIMA將陸續刊登參評案例,展示醫療信息技術科技創新應用成果。案例征集截止日期為11月5日,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隨著醫改的不斷推進,以優質醫療中心三甲醫院托管二級醫院,聯動社區醫聯體,實現醫療資源共享,業務聯動、數據互通的醫療集團新模式正逐漸形成,有力推動了分級診療的落地實施。今年來北醫三院快速發展,除擁有總院外,還包括跨省市的8個分院區,以及48家社區醫聯體、17家業務聯盟單位。醫院信息化建設在應對高服務量造成的系統壓力以外,集團化戰略又對信息化建設的同質化、協同化提出了新的挑戰。項目采用統一云架構模式,基于SOA架構,遵循HL7 V3等相關標準構建了高可用、易擴展、低成本、安全可靠的多院區協同信息平臺,以“技術”、“資源”、“管理”為紐帶,探索有聚合能力的跨區域多院區醫療協同服務新模式。目前已接入各類機構73家,實現了院內集成平臺與協同平臺的兩級平臺交互。通過數據采集交換共享平臺,依托協同平臺完成患者、資源、數據三大中心建設,并在此基礎上打造了預約中心、雙向轉診、病歷共享、專家出診、集團監管五大應用以及遠程中心、檢驗中心、影像中心、心電中心四項拓展應用共九大功能。
在多院區協同發展過程中,各分院區的信息化建設基礎條件各不相同,各院區管理模式不同,信息化建設的發展水平和技術架構都存在一定的差異。難以根據業務需要而靈活擴展,尤其是涉及京內、京外跨區域多機構的協同交互,網絡接入復雜,患者信息分散,術語字典標準不統一,權限分配及監管不集中,數據結構復雜信息共享難度大。因此亟需建設一套適合多場景應用的網絡架構,并在此基礎上構建患者、資源、數據公共基礎服務平臺,并以此為支撐打造協同應用服務。采用云模式,符合多場景應用需要,跨區域輕量級安全接入,根據實際開展業務靈活調整功能模塊,構建統一的術語、字典標準,多機構數據統一標準共享,加強閉環建設,實現全流程數據可追溯管理,推動多院區同質化發展。與院內已有信息平臺聯動,實現兩級平臺交互信息流轉,通過集團患者統一標識管理,保障跨機構就診信息鏈的連續、完整性。
(1)系統架構
集團協同信息化平臺整體架構概況為1個平臺3大中心9大功能建設:一個數據采集交換共享云平臺;3大中心包含多機構患者索引中心、資源中心、數據中心;9大功能包含預約診療、雙向轉診、病歷共享、專家出診、集團監管應用與服務等5大應用,遠程會診中心、協同檢驗、協同影像、協同心電等4項拓展。通過高內聚低耦合的SOA多院區數據采集與共享服務平臺,以云服務模式,更廣泛快捷的覆蓋更多院區,降低接入成本,進一步促進資源下沉共享,擴大服務范圍及半徑。
圖1 多院區信息化規劃總覽
(2)關鍵技術
集團協同信息化平臺利用云計算技術的動態遷移、負載均衡、資源共享等特性,大幅降低集團醫院整體信息化建設投入,提高系統可靠性。集團協同信息化平臺采用面向服務技術架構,制定集團統一標準服務接口,支持未來新加盟醫療機構與協同平臺對接,達到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的效果。平臺能及時適應業務的變化,靈活調整基于平臺的各種應用,方便擴展符合新業務需求的功能和流程。系統數據共享通過標準的CDA文檔進行,可以通過一系列基礎服務保證醫療機構異構系統間信息標準化,提供信息適配器實現數據轉換、映射、傳輸。通過消息機制實現異步傳輸,滿足各個業務需求。
(3)安全保障
多院區涉及醫療機構類型復雜、數量較多,涉及的業務和人員管理也較單體醫院業務應用有明顯區別,因此,在提升易用性的同時也要緊抓醫療質量安全和信息安全。針對醫療質量管理,信息全流程節點記錄時間和操作人,完整的報表統計,保障就診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實性;針對信息安全,整合各業務模塊,打造統一應用門戶,實名制用戶管理,從登錄到應用,逐級認證及記錄,保障操作記錄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對于敏感數據的查看,系統自動記錄有關人員信息,便于后期追溯。針對不同的業務需求,業務量采用不同的網絡接入策略,保障網絡訪問及數據安全。
(4)已經接入業務數據情況
自集團化協同信息平臺上線以來,開展多項協同業務,截止2020年6月1日,已經接入業務完成情況見表1.
表1多項協同業務接入開展數據情況
數據類型 | 接入數據量 | 協同業務 | 開展業務量 |
接入機構 | 73個 | 協同檢驗中心 | 15895例 |
用戶人員 | 174個 | 雙向轉診中心 | 3365例 |
系統角色 | 24個 | 影像共享中心 | 100G/每日 |
接入患者 | 10799882條 | 遠程項目管理 | 20次 |
字典類型 | 10個 | 月均消息量 | 30000+ |
(1)兩級平臺聯動實現信息資源統一管理
依托云資源打造集團化協同信息平臺,首次在醫院內實現了基于MQ消息交互的院內集成平臺與協同平臺兩級平臺交互,實現了集團內跨院區、跨區域的信息互聯互通、共享利用。以信息的標準化建設為基礎,實現了對數據、信息、資源的全面共享和管理。
(2)跨機構術語字典標準化和權限統一管理
基于集團協同平臺資源中心,實現了對發生協同業務的分院區、業務協同機構術語、字典、人員權限的三統一,實現了字典術語的統一管理,人員權限的統一分配。多機構業務協同涉及業務廣、人員構成復雜,業務權限、機構權限分級管控難度大。采用實名權限控制策略,有效實現了基于資源中心人員字典的權限垂直授權和水平授權的雙統一。
圖2 集團資源中心實現術語、字典、人員的三統一管理
(3)強化集團患者統一標識管理奠定數據共享基礎
整理合并集團患者索引1079萬條,涵蓋了本部、機場院區、中央黨校院區、第二門診部的全量患者信息及延慶醫院、延安分院、社區醫聯體及協同機構發生協同業務的患者索引信息。實現了患者跨院區統一標識管理,為協同業務的便捷開展,集團內患者就診記錄的連續展示、數據共享奠定了必備基礎。
圖3 集團監管中心實現患者統一標識管理
(4)統一數據共享渠道提升工作效率
病歷共享、數據互通作為集團內同質發展、管理運營的基礎保障,依托集團化患者主索引管理,打造集團數據中心,提供統一接口和病歷導入方式,支持集團內病歷共享、影像調閱,打破以往病歷共享受異構異源系統的影響。將會診系統與集團數據中心、影像中心深度融合,在會診界面能夠直接調閱協同機構內的電子病歷數據及影像數據,同時還支持遠程影像診斷、院外閱片,滿足放射科醫生居家閱片的需求,依托影像平臺,在保證圖像質量的同時,圖像加載速度相比以往傳統的VPN模式由2分鐘縮短到10秒鐘,性能顯著提升。
圖4 集團化協同數據中心便捷調閱多機構患者病歷資料
(5)協同業務從手工邁向電子精細化閉環管理
多機構業務協同醫療質量和安全至關重要,為保證多機構協同業務的醫療質量安全,加強過程質控和閉環管理。協同檢驗中心實現了檢驗外送全部流程的線上流轉及追溯。委托機構可在系統中導入申請單,外送標本全流程追蹤,檢驗報告自動回傳;配送方實現標本轉運、交接流程的逐一核對,減少標本核對失誤等情況發生;被委托機構可減少手工二次錄入,檢驗報告系統同步,不需人工干預。接收的院外標本報告發放周期也由原來的一周一次,到現在實時線上獲取報告,大大提高了報告的時效性。
圖5 檢驗中心樣本外送全流程節點記錄
(6)云模式降低各機構接入成本
采用統一云架構模式,根據業務類型及應用場景,支持多種形式的業務開展。根據不同的接入范圍、機構屬性,制定不同的網絡接入方案。對業務量大、類型多的院區采用專線直連模式,針對業務類型及業務量相對較少的院區采用IPSec VPN的接入方式,對于醫聯體機構及單個協同業務的合作機構接入采用SSL VPN的接入方式。同時依托云平臺自身的安全資源池及邊界隔離,有效保障了患者數據安全。
(1)把握政策發展趨勢,促進資源下沉
積極響應醫改號召和緊跟“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趨勢,用最小的改革成本和最平穩的方式來推進區域內公立醫院的改革。醫院多院區發展對緩解基層醫療機構能力偏弱、資源不足等問題有著明顯效果,而依托信息化手段,采用云計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助力多院區穩步建設,打通信息渠道,促進醫療資源整合,實現三級公立醫療機構與基層、分院、院區的相互配合、相互促進。
(2)緊跟技術發展趨勢,提升自身能力
結合新興信息技術,助力醫院多院區快速穩步發展,如5G通信、人工智能、數據挖掘等技術,不斷創新應用新技術于多院區發展中,例如應用5G技術,實現醫學影像等移動端實時診療和會診;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智能分析各多院區機構運營情況,借助信息技術打造全生態全周期的智能健康服務,緩解中心醫院服務工作壓力。
基于集團化協同云平臺的建設,實現了對本部、分院、托管醫院、醫聯體、檢驗協同等機構的人員、科室、檢驗項目字典等主數據字典的統一管理。基于集團1000多萬條EMPI主索引記錄,實現了患者跨院區就診記錄檢索。充分發揮信息化支撐作用,實現了跨區域、跨院區異構系統間的業務協同,實現了分級診療和基于患者流向的業務協同,提高醫療服務效率與質量,提升了對多院區整體的同質化、精細化管理水平。隨著醫院整體集團化規模發展,在滿足接入條件下,繼續做好多機構的接入工作。在保障醫療安全前提下,根據業務靈活調整平臺功能模塊,持續優化平臺功能,提升易用性及可靠性。
申報單位: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
參選方向:
醫院數據治理
掃碼下方二維碼可購買醫療信息化領域相關圖書
掃碼圖片二維碼可申報案例,歡迎大家踴躍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