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湯山醫院:平戰結合抗擊疫情信息化建設
CHIMA 2020醫院新興技術創新應用典型案例推薦活動自啟動以來,獲得業內各方積極響應。CHIMA公眾號將陸續刊登參評案例,展示醫療信息技術科技創新應用成果,分享信息化建設先進經驗,促進同行間的學習交流和相互借鑒。歡迎關注。
北京小湯山醫院是北京市衛生健康委與北京市醫管中心唯一直屬的三級康復醫院,編制床位1657張,是北京市重大疫情戰備救治基地,日常作為臨床培訓基地、康復基地及體檢篩查基地。
小湯山醫院以2003年抗擊非典疫情而聞名,是抗疫勝利的標志,新冠疫情期間,當各地紛紛建立當地的“小湯山醫院”時,北京小湯山醫院又一次授命出征。與非典時期不同的是,此次小湯山改造工程,是市政府下先手棋,提前部署,既要保證疫情期間戰時響應,也要兼顧平時使用。
2020年突如其來的肺炎疫情,作為北京市戰備救治基地的北京小湯山醫院啟用。除夕前一天,信息中心緊急集結,為醫院承擔抗擊新冠病毒疫情啟動信息化保障。僅僅53天,一座全新的傳染病定點醫院誕生了。與此同時,信息化基礎建設同步完成,為這座硬核醫院插上了智慧翅膀。
對于小湯山醫院的整體信息化建設必須從兩個層面統籌規劃,一是滿足醫院日常運行需求,提升信息化建設水平和信息安全能力,二是達成新冠疫情的應急救治目標。
自接到建設北京市戰備救治基地的行政命令起至預定開診時間,僅有1個半月時間完成整體信息化項目建設,同時兼顧“平戰結合”的規劃,舊樓改造和新區域建設,絕非易事。信息化建設包括三個階段、六項工作:
(1)三個階段
第一,規劃階段,包括現有信息化基礎情況梳理與分析、“平戰”系統的統籌規劃設計。
第二,建設階段,包括數據中心機房建設、網絡建設、業務系統建設和信息安全建設,每個建設模塊并行實施、模塊間相互協同。
第三,運行階段,包括崗前的培訓、開診前的預演和開診后的保障。
信息中心挑燈夜戰開發系統
(2)六項工作
1)項目規劃
小湯山醫院作為康復診療的三甲醫院,具有一定的信息化基礎,現有建筑中有簡單的基礎網絡設施,在使用少量的軟件系統,如HIS系統、LIS系統、OA辦公系統、官方網站。由專家組、院方信息中心、系統供應商組成調研團隊,對醫院信息化建設情況進行梳理和現場摸排,對各系統從系統功能、拓展能力、廠商技術支持能力等指標進行評估,確定利舊和更新清單;依據建筑基礎設施設計,根據醫院和疫情救治功能需要,結合臨床科室需求,參照國家醫療信息化建設指引與標準,制定整體信息化建設規劃方案;同時,將規劃方案與建筑建筑工程方反復溝通與比對,確保方案可實施、可執行。技術選型,考慮設備、系統的兼容性、可拓展性、一致性、時效性等指標。
2)數據中心機房建設
機房是擺在眼前的第一個難題。現有機房空間不足,必須重新建造一個更大的機房,根據院內決策,因時間緊迫,使用壁球館作為新機房環境。但是機房建設進度緩慢,從環境裝修到進場施工安裝機柜、UPS、電池、空調走線架等,各種工序前后制約,串行實施,需要耗費大量時間成本,按期完成建設風險太高。而且球館面積大,局部通風效率差,需要更多更高功率的空調設備,同時帶來了更大供電消耗。
在這個緊迫的關頭,經過全方位分析評估,采用成熟的新一代模塊化機房建設方案,高度集成了機房、供配電、制冷、布線以及管理系統,實現一站式部署,大大縮短整個建設周期,高可靠保證施工的質量。
3)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
在網絡方面,詳細進行前期規劃(設備選型、絡構架設、地址分配等),前期充分準備,以新建病區和B區按照醫療內網、辦公外網物理隔離的原則設計部署網絡結構,所有病區都包括內網、外網以及獨立的設備網,為后期的網絡布局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通過建設方、設計方、承建方、監理方密集溝通施工中可能出現的各種變更,迅速明確功能需求,加速推進設備上架、點位測試、設備調試、服務器安裝調試、終端電腦安裝調試、遠程視頻會議及探視系統安裝,強化信息安全防護工作,保證網絡信息安全工作按時完成。在北京小湯山醫院建設內網、外網,從內網域通過下一代防火墻實現與外網域的聯通,滿足互聯網域相關應用的數據交換需求。
第一,核心層建設:核心交換機需要為醫院內網提供快速的數據交換和極高的永續性,選用交換性能和可靠性極高的高端路由交換設備。為保證穩定性和可靠性,采用電源、風扇、交換網板冗余等特性。在利用核心機房部署數據中心級別核心交換機,與匯聚設備通過光纖鏈路互連,保證鏈路的穩定可靠性。
第二,匯聚層建設:通過匯聚交換匯聚接入內外網的接入交換機及無線AP,實現網絡的分層管理和配置。
第三,接入層建設:接入層是網絡的邊緣設備、終端站等接入網絡的第一層。為滿足內網用戶的高速接入需求,端口必須支持線速轉發,硬件識別和處理各種應用業務流,所有端口都具有單獨的數據包過濾和區分不同應用流的能力,并根據不同的流進行不同的管理和控制。
4)應用系統建設
北京小湯山醫院的業務軟件系統建設程度較低,僅有HIS系統、LIS系統,無法滿足使用需求,無其他醫療應用系統。為滿足疫情防控、疾病救治、日常運行的業務需要,醫院在短時間內迅速搭建形成電子病歷集成平臺系統,將HIS 、PACS等智慧系統“延伸到床邊”,醫護人員及患者可以隨時查看病歷、醫囑、檢驗化驗、檢查報告單、影像圖片、體溫單、就診診斷、個人住院日清單等信息,保證醫囑和病歷的準確性、實時性。
基于現有HIS系統,醫院迅速進行門診、急診留觀及住院信息化業務調整,使信息系統業務流進行敏捷變化來適應疫情的發展需要。為優化流程,工程師們根據臨床需要的變化,設計了入院信息采集、病史采集、出院結算等多個小程序,大大節省了病房的周轉時間,受到醫護人員的歡迎。通過優化急診掛號流程,實現了掛號的同時可以分配床位,增加了工作人員的操作便利性,使工作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
建立診前信息系統,為做好境外輸入人員疫情防控工作,小湯山醫院抗疫期間主要接收境外來京人員。入境人員到院后須錄入人員信息,但由海關傳來入境人員名單信息的時間相對入境人員到院要更為滯后,針對這一情況,通過互聯網技術手段,打通院內與院外系統,入境人員在機場,自己就可以掃碼錄入個人信息登記入院,到院后直接入院檢查,減少入院等待時間,降低感染風險。
建立診中信息系統,在床旁增加智慧病房系統,醫護人員及患者可以隨時查看病歷、醫囑、檢驗化驗、檢查報告單、影像圖片、體溫單、就診診斷、個人住院日清單等信息。把HIS 、PACS等信息系統“延伸到床邊”,醫護人員在病人床旁即可采集病情,以實現醫護人員之間的便捷溝通,信息同步,保證了醫囑和病歷的準確性、實時性。這不僅給醫生工作帶來了便利,患者也能夠及時掌握個人病情,提升就診體驗。
建立智能影像系統,采用人工智能肺炎輔助系統(AI),可以應對日均600人次的CT總量,300胸片僅需10秒即可處理完成,輔助診斷,量化評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大幅提高了診斷效率,有效幫助醫生進行患者病程前后對比,快速測量CT影像中的形態、密度、大小等變化,幫助醫生更加準確快速完成患者病情和療效評估。
建立閉環移動護理系統,為減少交叉感染,同時準確記錄和識別各種患者就診信息,完成護理工作,通過掃描筆,能快速識別采血管、核酸檢驗標本、輸液袋上的二維碼,實現醫囑的閉環管理。護士能夠快速掃描標本,核對檢驗醫囑。在住院病房,可以快速記錄配液人、復核人、執行輸液醫囑,實現輸液閉環流程管理;也可以快速錄入體溫、脈搏、血氧等生命體征。實現床旁護理多個流程閉環管理,同時減少了護士暴露在污染區的時間,降低感染風險,提升工作效率。
建立移動床旁結算系統,當患者篩查滿足離院條件后,患者在床旁通過掃描手腕上的腕帶就可獲取本次在院所有的診療費用明細,用手機就可以直接完成相應費用的支付。減少了患者在院停留時間,收費人員也不需要進入隔離區即可完成所有費用結算,減輕了院內人員的工作負擔,降低了院內交叉感染的風險。
基于現有PC端OA辦公系統,進行功能升級和移動端應用拓展,在電腦和手機端能夠同時訪問,實現辦公事務電子化,保證了大量文件、數據報表下發和查看的安全。
建立醫院統一的移動辦公應用系統,基于釘釘通過配置訂餐審核、門禁卡申領、加班/值班申報、考勤審批、人事材料審批、直接接觸者統計、信息系統巡檢及加班申報。由于釘釘流程定制靈活、快捷,手機與電腦使用方便,極大方便了臨床應用,受到大家的歡迎。
5)信息安全建設
根據醫院信息系統的業務功能、特點及各業務系統的安全需求,將網絡橫向拆分為業務內網和辦公外網,并且采用網閘對內、外網實現鏈路層隔離。其中,內網劃分核心域、應用服務域、數據處理域、安全管理域、醫療分支接入域、內網接入域、醫療辦公域、備份機房;外網劃分核心域、外網接入域、應用服務域、數據處理域、醫療辦公域。并且對于安全級別較高的安全域(如服務器區、安全管理區),與其他區域之間采用防火墻實現安全隔離。對于提供關鍵業務服務的信息系統,應用訪問路徑上的通信鏈路、網關設備和交換設備,采用可靠的冗余備份機制,以最大化保障數據訪問的可用性和業務的連續性。
為保障整個醫院的信息化安全,醫院參照等級保護2.0標準進行規劃建設,基于事前、事中、事后的安全管理原則,醫院進行了整體的網絡安全體系建設。從終端層、接入層、網絡層和應用層多個層次設計和規劃安全架構,從而達到對現有安全架構提高和升級,滿足此次疫情的緊迫需求。
終端層安全體系建設,目的在于確定醫院網絡中的各種設備的認證準入方式,不同類型的終端使用不同的認證方式,通過各種機制實現網絡安全邊界的打造,非法設備將無法接入醫院網絡,做到物理級別的接入安全。
接入層安全體系建設,在于確定接入終端和用戶的網絡權限、確定網絡資源的分配以及實現設備網絡空間的管理,基本規范了全網終端和用戶的網絡服務的信息路徑。
網絡層安全體系建設,核心建設目的在于保護醫院網絡傳輸路徑中的安全、加強了醫院網絡對外抵抗能力。通過各種加密、偵查、監測、攻擊防護等安全保障機制,保護醫院傳輸網絡的安全。
應用層安全體系建設,核心目的在于實現基于服務和應用的安全以及智慧醫院的其他系統的整體安全。基于應用層的安全,實現了精細化的應用管理以及惡意網絡攻擊防護;而能耗安全和數據中心的物理安全,補充網安全的漏洞,提供了必要的環境支撐。
通過多家安全廠商,網絡集成商的共同協助,在短短的數天時間里,從方案調研發到安裝調試完畢,及時高效的完成了整個醫院的信息安全建設。從醫院建設完成至今,醫院的網絡安全并未出現任何重大的網絡安全事件,極大的保障了醫院業務的運行效率。醫院全力救治病患的同時,整個網絡安全體系也在后端默默提供著支撐和保障。
6)運行與保障
小湯山醫院(北京市戰備救治基地)的醫務人員多是來自各醫院的醫療隊,各醫院的信息系統不同、使用方法和習慣各異,如何讓這些“外來”人員熟練使用信息系統就成為了系統建設過程中的重中之重。因此我們采用了“小班教學、集體授課、傳幫帶式”的系統培訓方法。首先對小湯山原著醫務人員做多輪次培訓,讓其熟練掌握系統,這些人員將被分配到各支醫療隊中,自主承擔了使用中的指導任務。對于沒批的醫療隊,我們采取集中授課和觀看培訓錄像方式的培訓。
開診前演練是信息系統能否達到使用要求、以及醫療人員是否順利執行業務的“試金石”。演練前準備,對于每個醫療單元我們都安排了信息中心和小湯山原著醫務人員的系統測試隊伍,將醫院內所有計算機做“地毯式”測試,確保計算機和系統部署到位,遇到問題及時反饋和調試。診前演練全員上陣,選派多名測試人員扮演患者,從診前至診后全程參與,各崗位人員對多有系統操作流程的實際使用。
開診后信息中心隨時應答信息系統使用情況和問題,對新增需求進行快速響應和應用開發,保證疫情防控的實際需要,確保信息系統運行平穩、臨床業務連續性。
(1)信息化基礎設施方面:在保證工期的大前提下,保質保量的完成了上級部署的相關工作。直接或間接組織上架配置核心交換機1臺,匯聚交換機25臺,接入交換機190余臺,POE交換機45臺,4天之內安裝11棟樓,AP1400多個,安裝各類光纖跳線800余根,各類網絡跳線1萬2千多根;安裝物理服務器10余臺,開通虛擬服務器40余臺;安裝調試遠程視頻系統,實現了視頻系統和病房探視系統對接;項目在B區、戰備區至少34個病區及其他諸如醫技樓、A區等等辦公地點直接安裝保障了400余臺電腦終端設備、400余臺打印機設備及其他醫療設備的正常工作;新建模塊化中心機房一個(已達到國家B級機房水平)。在項目運行期間對網絡安全進行了防護,上架防火墻及態勢感知等設備,對網站進行滲透測試,對服務器進行了漏洞掃描。
(2)應用系統方面:在實施過程中,共上線功能模塊19個,改造包括批量患者入院、發藥等13個功能點,制訂醫療、護理文書74份,導入基礎數據6類;連接放射、CT、超聲、心電、血糖、呼吸機、心電監護儀設備7種,共35臺,連接生化、血常規、尿常規等檢驗設備19臺,安裝查房車HIS系統38臺,連接藥房擺藥機,上線OA辦公及移動辦公系統。信息中心工作人員完成信息采集,對功能及流程的確認,對系統部署及測試。HIS系統人員賬號開通與維護約1200人次,測試HIS系統醫生工作站和護士工作站98次。現場培訓15次,累計培訓人次約1200人次,全院模擬演練4次。
(3)項目管理方面:按照等級保護三級及電子病歷四級的標準進行了戰備病床信息系統的規劃設計,在短時間內完成了戰備病床信息系統的設計,前期認真細致全面的規劃對后期的使用至關重要;應用系統沿用醫院成熟的HIS系統,業務聯系性,實現整個醫療系統的一體化,實現系統的穩定與業務的敏捷;在短時間內完成滿足B區及戰備醫院接受新冠肺炎患者的信息化保障工作,通過規劃時間進度,對信息中心全體人員各自的任務進行劃分,明確責任人,進行倒計時管理,有序推進,保證了任務的完成。
(4)長效成果:本項目以“平戰”為建設原則,在疫情應急建設的同時充分考慮了醫院平時的信息化需求,在疫情防治任務圓滿完成后,信息系統均能夠達到小湯山醫院的臨床與管理運營的使用要求。
申報單位:
北京小湯山醫院
參選方向:
抗疫信息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