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醫院信息系統的四個看點(上)
又到了一年收官之時,回首過往,展望未來,是例行動作。
對于醫療信息化行業來說,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疫情期間,醫信行業反應迅速、應對及時,為抗擊疫情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同時也暴露出一些短板和不足;后疫情時代,剛剛經歷了一場大考的醫信行業,紛紛開始總結經驗教訓,旨在轉型升級。
“醫院信息系統(以下簡稱HIS)”便是其中的熱門話題之一。這一年,很多廠家以“下一代HIS”為賣點推出新產品,很多業內專家學者也就HIS的轉型升級提出自己的觀點。
這是今年醫療信息化行業的大概情況。讓我們再把時間軸拉長一點,將視野放得寬一些。
過去五年,最大的新要素是移動互聯網;再往前十幾年,最大的新要素是 PC 互聯網;再往前若干年,歷史上的電、石油、蒸汽機也是當時的重大新要素。每一個影響時代的新要素出現后,跟我們的生活和生產方式結合,就能創造無數的新產品,引發很多的升級迭代,我們可以根據需求去判斷可以做什么。
我是一位普通的醫療信息化從業者,2006年從業至今,先后經歷了基層小醫院、衛生行政部門、大中型三甲醫院等,一邊置身于相對平靜的行業內部環境,一邊完整地經歷了新要素頻出、劇烈變化的外部環境。將這兩種環境中的感受相結合,勾勒出我對于下一代HIS的看法。我認為,現有的HIS系統,至少要在“用戶、交互、生態、定位”等四個關鍵要素上完成轉型,才能符合業界對于下一代HIS的期望值。
看用戶身份的變化:從工具人到專業用戶
工具人有兩大特點:一是只有規定動作,沒有自選動作;二是只能忍受,吐槽,卻得不到重視和改進。
一個典型的例子便是,在《新一代HIS大討論:重視用戶體驗設計》一文中,我提到了現有的醫院信息系統在用戶體驗方面存在的一些短板。
需要說明的是,工具人的用戶定位,不是為了貶低醫院信息系統,而是客觀反映了當時的大環境。對于機構來說,10年前的信息化,重在將傳統業務中的流程和數據通過信息系統來處理,旨在提高管理效率。傳統業務中的操作員,隨著信息化的轉型,成為點擊鼠標鍵盤的“工具人”,也是時代浪潮中的自然選擇。當時的HIS,至少為用戶提供了完整的圖形化操作界面,這一點還是要點贊的。相比之下,其他行業的信息化初體驗甚至更差。
大概在2008年左右,單位組織參觀附近的一家機場。期間,我吃驚地發現,機場地勤人員用來執行飛機載重平衡等操作的業務系統,居然是命令行操作界面,每個工作人員的桌角,都貼滿了各種指令的用法和說明,一邊對照,一邊操作。
用戶不是自然人,也不是散戶,區別于散戶的“一盤散沙”,用戶是一種有共同需求的群體。
相比于大眾用戶群體,HIS的用戶群體,其群體特點更為鮮明,可以稱其為專業用戶群體。
因此,HIS的開發者,需要以更高的標準來理解醫療這個特殊的行業,以及醫生這個專業用戶群體,從多方面給予更多的重視:
一是定制權:在下一代HIS中,系統界面不應該是固定寫死的,而應該允許醫生根據自己的需求和關注點,進行個性化定制,對于各類推送通知的優先級排序和推送方式等等。這一點類似于手機的“負一屏”和桌面小部件,完全是一個千人千面,針對個性化需求的界面。
二是參與感。在早期的HIS中,用戶習慣于被動地去學習既有工作流程和需要使用的工具,難以主動去反饋和發現問題。有些所謂的需求,來源于非一線用戶提出,或未經過專業產品邏輯梳理的“一句話需求”,需要開發者對概念進行再加工,造成理解上的偏差和信息失真的情況。
這樣出來的產品,雙方都不滿意,都在忍受。
新一代的HIS,應該更多地讓聽得見炮聲的人來參與戰場決策,讓開發者與職業屬性相距甚遠的用戶建立同理心,才能讓HIS這樣一款專業性很強的B端產品更有活力。
比如:讓專業用戶參與更多的研發環節。在設計階段,邀請專業用戶檢驗業務需求/邏輯的真偽性,為設計環節提供良性依據。產品上線后,通過主動收集用戶數據來檢驗目標是否達標,為后續優化提供方向指導和經驗沉淀。
看交互方式的變化:從守著一塊屏幕點擊鍵盤鼠標,到以用戶行為為中心的交互設計
最近幾年,大屏幕這東西在我的生活中,已經逐漸完成從顯示器到交互屏的過渡。以家里的電視機為例,投屏已經成為用得最多的功能,觸摸、語音等交互方式,已經成為智慧大屏的標配。其意義不僅弱化了電視盒、機頂盒對于屏幕內容的限制,更是實現了屏幕之間的接力和聯動,讓跨屏交互成為一種用戶習慣。
某家庭智慧大屏的廣告
提到跨屏交互,很容易想起PC時期的一個笑話:“王總您聽我說,您在家里電腦復制,然后跑到辦公室里粘貼是不行的。對,真的不行,多貴的電腦都不行”。
不過這樣的問題現在已經不是問題了,以華為、蘋果為代表的手機廠商,已經在自家生態里將王總的心愿變為現實。在手機上復制,在電腦上粘貼,跨屏交互不再是少數人的炫酷,而是一種大眾生產力的提升。
這些只是個案,總的來說,當下的人機交互,已經不再滿足于通過按鍵的方式,被動接受人們的命令,而是通過聲音、動作、表情、眼神,甚至是心跳,主動看到你并感受到你的一切。
人機交互方式,正在發生質的變化。
相比之下,醫院場景中的人機交互,則顯得平淡了很多。
還是以屏幕為例:我剛到醫院工作時(2006年),病區的屏幕很少,能想到的也就是連接醫護工作站的電腦。現在不同了,病區里的屏幕很多,病房的床頭屏、門口屏,走廊的通知屏、護士站大屏等。
醫院病區隨拍
病區的屏幕是多了,但也僅僅是多了而已。屏幕之間,功能上彼此孤立,所以體驗上變得冗繁。
記得有一次,我在科室護士站修電腦,一護士接到護士長打來的電話,讓她把一條通知添加到護士站大屏上。她放下電話,先是詢問其他護士怎么改,然后開始對著電腦操作,我在旁邊看,過程很繁瑣,體驗很差。
當時我就想,還不如傳統的黑板來得方便呢,至少沒有門檻,就是拿起一根粉筆寫兩句的事兒。
這還只是一塊屏,實際上,剛才提到的每塊屏,都來自不同的廠家,對應不同的后臺。
當然,尷尬的也不僅是護士,還有我自己。在醫院下科時,我也經常下意識地用手指朝著電腦屏幕上戳,然后幾秒鐘后才反應過來,哦,這不是觸摸屏。
不能觸摸的屏幕,不能跨屏交互的大屏,似乎都失去了靈魂,只是一臺冰冷的顯示器。
由于醫療行業本身的特殊性。因此,營造良好的人機交互關系在HIS的設計中顯得更為重要。
合理的交互方式,一定是根據用戶行為和場景來設計的。場景不是你的具體位置和坐標,而是要綜合考慮需求、環境和終端。需求場景是用戶內心的訴求,為設計提供正向的設計依據;環境場景和終端場景則是一些外界的限制,需要設計去幫助克服。
通俗來講,這個東西好不好用,用起來方不方便,其研究重點在于不同的使用者(可能是醫務人員,也可能是患者)內心產生的愉悅感和價值感,而不是使用物品的性能,比如分辨率、屏幕大小等。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