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醫院信息系統:來自臨床科室的聲音
歲末年初,應邀在CHIMA公眾號平臺撰寫《下一代醫院信息系統》系列文章,得到很多好的意見和反饋,對我個人成長提升很有幫助,在此表示感謝。
前幾篇主要以醫院信息化工作者的身份和視角進行解讀,這樣的觀察角度略顯單一。畢竟醫院信息系統無論如何變化發展,最終是要給以醫務人員為主體的專業用戶來使用,他們的意見也很重要。
眼下離春節還有1個月,很多醫院會充分利用這段寶貴的時間,組織召開新年度的信息化建設論證會。會議形式多種多樣,但主線邏輯是一致的:首先由臨床科室逐一提出自己的信息化建設需求。爾后,與會專家和院方領導站在全院層面上通盤考慮,對項目進行優化調整,該減的減,該并的并,該合的合,最終達成一致性意見。
對我而言,這是非常好的醫療信息化產品經驗交流會,從一線使用者的發言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他們對于下一代醫院信息系統的期盼和想法。
(1)從功能模塊到整套系統,以專科HIS為代表的一攬子解決方案越來越受青睞:
按照以往經驗,科室對信息化的需求,主要采取對現有軟件進行升級、打補丁、上插件等“微創”的方式,集中解決某個環節的痛點。今年不一樣了,越來越多的科室,在現有信息化基礎之上,提出了覆蓋整個業務流程的系統解決方案需求。
比如婦產科HIS系統提到了孕產婦智能輔助高危評分、健康管理等,眼科HIS系統則提到了希望提供專業的眼科畫圖工具功能和標準化病名庫等。雖然科室在匯報中更多的是提到功能點,但我聽完以后,把功能點串起來再看,其實大家說的都屬于專科HIS的范圍,只不過在表述上各有側重。
與傳統的HIS系統相比,專科HIS緊扣本專業,完全按照“量體裁衣”的理念進行設計,給人感覺更精、更細、更深、更全。從各科室主任的匯報來看,很多專科HIS系統的體量、規模以及業務復雜程度,絲毫不亞于傳統的HIS。
除此之外,在座談會現場,我聽到很多臨床科室的人員在匯報時,提到了類似“個性化醫囑模板、結構化病歷、知識庫、專科病歷質控”等這樣的詞匯。
當臨床科室的人員反復提到這些信息化詞匯時,我意識到,他們想要的東西可能變了:對于信息化,臨床科室不再滿足于基礎的溫飽,而是想通過專科HIS系統的建設,實現對于關鍵診療數據更為全面的獲取,最終形成一條完整的診療數據鏈。這條數據鏈可以服務于業務、管理、績效、科研等諸多方面,這才是最終目的。
(2)從托管到主管,科室的“獨立持家”和“數據資產”意識越來越強:
在不同的會議上,很多科室都提出類似的觀點:要培養自己的IT業務骨干,建立專門的數據中心,實現“機房設在科里、數據抓在手里”的目標。(備注:此處的“科”指的是臨床科室,而不是信息科。)
當我聽到第一個科室這樣說時,并沒有太當回事。畢竟,按照以往的經驗,醫院信息系統大多由信息科運維,科室使用。
當我在不同的會議,聽到不同的科室這樣說時,便開始重視這種提法,并試圖尋找背后合理的邏輯:
首先,這種提法是一種進步。數據是一種資產,已經成為各行各業的一種共識。我相信醫院的科室也意識到了,他們不再滿足于把寶貴的數據資產存在以信息科為代表的“銀行”,而是開始學習如何“理財”,掌控更多數據,期待從中挖掘更多價值。而上文中提到的專科HIS建設,并不是心血來潮,也不是趕時髦,而更像是科室掌握數據、利用數據的具體舉措。
其次,這種提法是一種利好。在《下一代醫院信息系統的四個看點:上篇》中,我專門提到HIS系統的用戶屬于專業用戶群體,要給予這個群體更多的話語權和參與感。在最近線下的座談會中,我欣喜地看到,專業用戶主動參與的意識提升,意味著開發者與用戶之間可以建立更好地聯系和同理心,醫院信息化的生態更加繁榮。
當然,對整個行業的利好,可能對信息科是短期的利空。道理很簡單,原本應該放在信息科機房的服務器和業務系統,逐步挪到了科室;原本需要信息科參與協調的事,變成了廠家和科室之間更直接、更緊密的聯系。
挪動的不僅僅是服務器,還有話語權、主動權,以及供需關系,這些都倒逼信息科主動提高自身素質,避免陷入落后被動的局面。有興趣的可以讀一讀文章:醫院信息部門如何避免落后就要挨騙。
(3)從IT到IoT,萬物互聯的輪廓越來越清晰:
在醫療場景中,存在很多移動的人和物,比如醫護人員、患者、藥物、醫療器械等。如何讓上述角色在復雜的醫療業務流程中始終保持在線,是識別、定位、跟蹤、監控的前提。物聯網技術在對移動個體的實時精確感知方面,具有獨特優勢。
這是我對于物聯網在醫療場景應用的理解。以往,科室對物聯網的認識還是不到位,普遍有不會用、不敢用的想法。這次開完會,我很高興地看到,很多科室的信息化“劇本”中,不僅有了電子標簽、傳感器等物聯網專有角色,還為它們安排了比較重要的戲份。
更重要的是,這些與物聯網有關的劇本,不再局限在護理、高值耗材管理等熱門領域,像血液科、醫學實驗科等以往比較安靜的科室,都提出利用物聯網解決自身需求,比如血液以及生化藥品的環境監測和管理等。
這樣看來,科室似乎達成了共識: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在線是最穩妥的管理。物聯網的積極引入,可以讓醫院在諸多業務環節的上實現從離線到在線,從模糊到精準,從整體上提高服務效率、減少醫療差錯、控制醫療成本和改善就醫體驗。
聽完臨床科室的需求和想法,最大的感受是“變天了”。這幾場會議上體現出來的產品生態、發展趨勢和用戶需求,與我們在辦公室想到的,在廠家產品幻燈片上看到的,還是很不一樣。相比之下,臨床科室用戶的需求更真實,想法更務實。因此,我還是堅持在《下一代醫院信息系統的四個看點:上篇》中的觀點:新一代的HIS,應該更多地讓聽得見炮聲的一線人員來參與戰場決策。比如,讓專業用戶參與更多的研發環節,邀請專業用戶檢驗業務需求/邏輯的真偽性,為設計環節提供良性依據。
讓開發者與職業屬性相距甚遠的用戶建立同理心,才能讓HIS這樣一款專業性很強的B端產品更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