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級醫院評審標準的變與不變
2020年年底,《三級醫院評審標準(2020年版)》發布,結束了《三級綜合醫院評審標準(2011年版)》9年不變的歷史。
9年里,三級醫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根據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11年三級醫院有1399家,到2019年已增長到2548家。實際上,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三級醫院都已經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舊版標準也已不能滿足醫療服務管理需要。那么,新版評審標準新在哪?近日,健康報社專訪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相關人士,請他們詳解新版標準的內在邏輯及背后深意。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郭燕紅表示,30余年來,醫院等級成為醫院功能、規模、管理和質量水平、技術和服務水平的綜合標志,成為反映醫院綜合競爭力的“金字招牌”。新版標準圍繞“醫療質量安全”這條主線,符合當前醫院管理工作需要,對于進一步促進醫院踐行“三個轉變、三個提高”,努力實現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經梳理發現,新版標準共設置了448條標準和監測指標。其中,醫療服務能力與質量安全監測數據部分占了一大半,有240條之多。內容涉及醫院資源配置、質量、安全、服務、DRG評價、單病種和重點醫療技術質控等標記醫療質量安全的核心點位。其中,從第11條到第24條,重點圍繞醫療質量管理辦法進行設計。從第25條到47條,則用20多個條目明確了18項醫療質量安全核心制度。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醫療質量與評價處處長馬旭東說,2016年發布的《醫療質量管理辦法》是第一部圍繞醫療質量管理而制定的部門規章。但是,5年來,各地在執行和操作層面仍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同時,從近年來部分大型三級醫院發生的重大安全事件來看,無一出于18項核心制度之外。所以要從基礎質量安全出發,從點滴做起。希望通過醫院評審標準的杠桿作用,激勵醫院圍繞醫療質量安全內涵推進體系和機制建設。
針對具體指標,馬旭東透露,今年將公布2021年度全國年度質量安全目標,希望通過評審推進我國醫療質量安全改進目標的實現。在醫療安全指標方面,重點納入了32項醫院獲得性指標,比如手術患者術后肺栓塞發生例數和發生率。據了解,國家層面連續5年對這些指標的監測發現,很多三級醫院、二級醫院都沒有明顯改善?!耙虼耍?2項安全指標全部納入了醫院評審中?!?/span>
單病種質量控制指標在新版標準中單獨占據一章。據了解,標準涉及的51個單病種的質控指標信息平臺已全部上線。不過,“有不少省份仍然不能很好地實現兩級平臺注冊數據對接。未來,平臺數據會成為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推進醫院評審目標重要的數據基礎。如果單病種數據拿不到,那么評審工作就不能落地?!瘪R旭東說,新版標準還重點強調了新冠疫情常態化防控,尤其是對預檢分診、發熱門診設置、醫院感染流程管理等內容做了比較多的增補。
新版評審標準特別強調,要遵循級、等分離的原則。
事實上,級、等分離并不是新政策?!搬t院是三級還是二級,在‘出生’的時候就已經確定了。”馬旭東說,1989年,原衛生部發布《醫院等級管理辦法(試行)》,提出醫院按功能、任務不同劃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各級醫院經過評審,按照醫院分級管理標準確定為甲、乙、丙三等,三級醫院增設特等。同時強調,醫院的設置與分級,應在保證城鄉醫療衛生網的合理結構和整體功能的原則下,由衛生行政部門按地方政府“區域衛生規劃”統一規劃確定。
《醫療機構管理條例》也提出國家實行醫療機構評審制度,對醫療機構的執業活動、醫療服務質量等進行綜合評價,而不是對規模、級別進行評價?!耙簿褪钦f,醫院級別是基于區域衛生發展規劃劃定的,而醫院的等次是基于周期性評審結果確定的。新版標準依然堅守這個原則,而且要重點強調?!瘪R旭東表示。
郭燕紅強調,要繼續堅持并強調科學制定區域衛生規劃的重要性,與規劃部門密切合作,以區域實際醫療服務需求為依據,合理配置醫療衛生資源,科學確定不同級別、類別醫療機構的數量和功能定位,突出衛生規劃的引領作用。
如何判定等次?此次給出的規則建議是,總分和現場檢查部分得分相結合的方式。判定相應等次必須同時滿足兩個條件:一是各省分別劃定甲、乙、丙等的分數線,比如總分1000分,可以劃820分、780分,各省根據實際劃定;二是現場檢查部分評定情況,其中判定為甲等的現場得分不能低于90%,判定為乙等的現場得分不能低于80%,認為丙等的不能低于70%。
馬旭東解釋,因為現場檢查涉及依法依規執業,所以相應的分數不能低?!叭绻陀诟魇澏ǖ钠骄謹稻€,或者現場檢查部分得分低于70%的,要判定為不合格,按未定等管理,延期再進行評審?!?/span>
在等次管理上,新版標準中設置的評審前置條款“威力”很大。對于發生重大醫院感染事件,造成嚴重后果的;應當完成而未完成對口支援、中國援外醫療、突發公共事件醫療救援、公共衛生任務等政府指令性工作的;醫院領導班子發生3起以上嚴重職務犯罪或嚴重違紀事件,或醫務人員發生3起以上違反《醫療衛生行風建設“九不準”》的群體性事件(≥3 人/起),造成重大社會影響的……新版標準明確,醫院在評審周期內發生以上情形的,延期一年評審。延期期間,原等次取消,按照未定等管理。
“由主觀定性為主向客觀定量為主轉變。”新版修訂說明中的這一句很亮眼。
“日常數據可以替代現場檢查的條款,不再用實際評審的方式進行?!瘪R旭東表示,舊評審模式更多以現場檢查、主觀定性和集中檢查為主,新的評審模式主要是以日常行為、客觀指標和定量評價為主,輔以現場檢查,是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式。之所以這么設計,主要想實現兩個目標:一是引導醫療機構重視日常質量管理和績效,減少突擊迎檢行為;二是盡量減少主觀評價的偏移,增強結果的客觀性。
醫療服務能力和質量安全監測數據是新版標準中占比較大的內容,背后需要大量的數據支撐。針對有人擔心的數據收集能否實現問題,馬旭東說,“為了實現以數據為主的評審模式,我們已經積累了5年,目前的相關系統可以滿足數據采集。比如2015年建設的、已連續6年收集數據的國家醫療服務與質量安全數據報告系統,目前每年度大約有8000家醫院上線報告相關指標數據。另外,還有醫院質量監測系統、各省級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信息平臺、國家單病種質量監測平臺等”。
記者發現,新版標準的相關章節中特意注明了數據來源的渠道。
“并不是所有的指標都需要在各省評審標準中予以體現。希望各省在制定本省數據收集范圍時,考慮6個原則。”馬旭東說。這6個原則包括:一、維度全面。在選擇醫療服務和質量安全數據指標時,要囊括質量、安全、效率、運行等多個領域,不能有所偏頗。二、??凭狻C合醫院而言,評審標準中提到的主要專業、重點病種和技術要盡可能納入;對專科醫院,重點圍繞??漆t院的??铺攸c及一些重點病種進行遴選。三、基礎優先。由于各地數據基礎不太一致,建議優先選擇本省數據基礎較好的指標。四、體量適宜。指標數量要控制在適宜,但是原則上不能低于國家版標準的60%,充分考慮可操作性。五、重點突出。尤其是開展人體捐獻器官獲取和移植技術的醫療機構參與評審時,相關指標必須納入評審范圍。六、動態調整。各省可以根據管理工作需要,適當增加相關指標。
新版標準強調,醫療服務與質量安全數據的評審范圍是全周期,而不是最后一年的數據。也就是說,從上一輪評審結束到新一輪評審開始,4年乃至5年的數據都要納入評審范圍?!八裕粘9芾砗貌拍茉谠u審中獲得優異成績?!瘪R旭東介紹,下一步將建立三級醫院評審信息登記平臺,通過信息化手段加強對醫院評審的事中事后監管。希望通過這個平臺實現4個功能:一是三級醫院評審工作備案;二是實時展現周期性評審情況;三是提示預警,對醫院評審的工作節奏發揮提示和預警的作用;四是公開與社會監督,未來要跟醫療機構的電子證照系統進行銜接,也會對社會開放一部分醫院評審的過程性材料,加強社會監督。
郭燕紅特別指出,各地要將社會辦醫院納入醫院評審工作范圍,鼓勵社會辦醫院參加醫院評審,引導社會辦醫療機構不斷加強質量管理和內涵建設,提高服務水平和行業信譽。
來源:健康報
首席記者:姚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