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明:信息人在這場戰“疫”中的點滴隨筆
曾經的風暴眼清零了,如釋重負!
陽光再次普照,深感欣慰!
作為信息人,除了貢獻力量之外,也在如過電影一般緩緩體會這其中的細節與變化。為了便于閱讀,此文以時間線的方式書寫。
我清楚地記得,7月20日上午我接到電話,要求馬上配合門診部增設第一個臨時核酸檢測點。在我從辦公室趕往現場的路上,一眼望不到頭的待檢隊伍著實震撼了我。檢測點已經基本布置妥當,我與同事抓緊時間架設電腦、配置軟件,因為早一分鐘完成就可以早一分鐘開始檢測。我負責檢驗系統,所以必須在現場值守保障;人手緊張,顧不了那么多,也戴上防護面屏盡力解答問題。事后我也是從新聞里得知,當天南京發布的公告要求離寧人員持有48小時內核酸陰性證明,所以大量準備出游的南京居民,在南京出差和旅游的人員著急返回其所在地區,都從公告發布后涌入南京的各家醫院。大家常說的與時間賽跑就是這個樣!醫務人員比我們辛苦的多,核酸檢測一直進行到很晚才結束。
話說核酸采樣很快,但是接下來的重擔就全部壓在實驗室了。新聞發布會也提到,各家醫院出具核酸報告的時間都有不同程度的延長,因為來的太急、太猛、量太大了。7月21日,陸續有人來詢問報告的事情,不同于現在大家通過公眾號文章明白核酸報告究竟是怎么完成的,那時的我們只能反復向人們解釋“請您再多等一下”。于是,我又接到了緊急任務,攜帶電腦前往實驗室支援,我知道,這是奔著提高效率去的。到了實驗室,完成架設與調試,還能做點兒什么呢?就和其他支援的同事一起幫著他們核對表格里的標本信息吧。我只做了一個上午,就感覺眼睛快廢了,而實驗室的人員都是徹夜未眠,滿負荷運轉,歇人不歇機。
隨著面向院外核酸檢測的人群緩過勁來,院內人員(含第三方)的核酸檢測工作也開始啟動了。同時,由政府組織的家庭所在地的社區核酸檢測也在進行。大概是出于職業習慣,我會觀察一下其中的技術方法。院內的就不贅述了,在群里和大家探討過,有不少兄弟醫院也使用體檢系統來進行登記,無論單管還是合管,總有方法可以實現。
我個人感覺社區核酸檢測還是比較方便的,在入口掃描二維碼,填寫受檢人員信息,提交。檢測登記人員用手機對著你的身份證拍照,報出你的名字,然后就可以檢測了。一直挺好奇他們使用的是什么程序,不過環境特殊,也沒法兒問。另外,我發現不管社區核酸檢測需要進行幾輪,受檢人員信息只需要填寫一次即可,在不同的場地,登記人員都能掃描識別。真心為這樣的技術點贊!
信息人雖說無法站在救治一線,但是哪里有任務我們必定沖向哪里。比如,根據防控要求,專為發熱門診患者設立的方艙CT在完成檢查后,患者不能前往放射科自取報告,需要直接在發熱門診的診室內完成打印并交予患者。這個要求其實不復雜,但是對于我們而言,意味著要前往發熱門診、方艙CT這樣的潛在風險區。沒有穿過防護服,不礙事,提前自學高軼主任發來的“醫務人員穿脫防護用品全流程”;擔心返工浪費防護用品,不要緊,盡可能多帶一些需要的裝備。就是這樣,保持平常心、按照流程走、相信自己行、任務定完成!
如同辯論賽,又到了總結陳詞的時候。我注意到新聞里不止一次這樣描述:健全公衛公安工信協同機制,切實提高流調效率......我想說,其實哪個方面都離不開醫療信息化、大數據的支撐,哪里都離不開醫療信息人的默默付出與堅守。信息人承擔著千里眼、順風耳的角色;信息人是我們常說的嗅探器,于風云中尋找蛛絲馬跡;信息人是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托底者!
守得云開見月明,我們必定會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向所有的信息人致敬!
柳明,生物醫學工程碩士,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信息化建設與管理處高級工程師。入選“十三五南京市衛生青年人才培養工程”,中國醫院協會信息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醫療信息化分會青年委員、中國老年醫學學會智慧醫療技術與管理分會委員、江蘇省醫院協會“互聯網+醫療服務”專業委員會委員(秘書)、南京衛生信息學會青年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上一篇: 黃昊:和乙方聊聊數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