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醫院產品觀(八):臨床決策輔助系統(下)
近兩年,醫院信息化發展進入快車道,數字化醫院的熱潮尚未完全褪去,智慧醫院的趨勢已經不可阻擋。
春江水暖鴨先知。作為一名醫院信息化工作者,我在第一時間,在臺前幕后,真切地感受到無處不在的新趨勢和高科技的浪潮。
高興的同時,我也感到一絲隱憂:當冰冷科技越進步,人們會更加渴求對象具有溫度。
因此,便有了《智慧醫院產品觀》這個系列的文章。此番寫作的目的,旨在權衡新技術的得與失,探索交互設計的平衡,讓科技回歸人性,重拾質樸。
臨床決策輔助系統(以下簡稱為CDSS)并不是個新鮮事物。
在《智慧醫院產品觀:臨床決策輔助系統(上)》中,我通過回顧決策輔助系統在寫作、駕駛和做題等場景中的應用,穿插著分析了CDSS的一些內容和思路,試圖尋找決策輔助系統里一些共同的特點。
通過這樣的分析,我認為自己離CDSS的真面目已經很近了。如果說有什么遺憾的話,那就是尚未看到真正的CDSS產品原型。
為此,我通過幾次外出開會和參觀學習的機會,重點了解了CDSS的落地和應用情況。在這篇文章中,我主要針對CDSS建設和應用中的一些重點關注點進行分析,不到之處還請各位同仁批評指正。
從產品角度看,CDSS目前處于從預選賽到小組賽階段。預選賽階段,大家都覺得CDSS大有可為,于是積極參與和投身到行業建設之中。但受制于技術準備、商業模式等多種因素,實際上更像是一個探索和試錯的過程,由于看不清前方的路,在考慮投入和產出之后,部分選手選擇了觀望不前或知難而退。
剩下的選手,通過賦予CDSS更多的內涵和應用場景,在醫院得到初步落地應用,產品之間在競爭的同時,也達成了初步的行業共識。但是,接下來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如何持續優化產品,從能用到好用,是接下來能否繼續晉級的關鍵。
從醫院角度看,CDSS目前處于從可選到必選的階段。從可選到必選,外部環境的挑戰(譬如信息化評級和績效考核)起了很大助推作用。同時,醫療機構和監管機構對于持續加強監管職能,提高保障效能的內在期望,是醫院選購CDSS的內在動力。
以需求為導向。在《智慧醫院產品觀:臨床決策輔助系統(上)》中提到,醫院管理和教培部門,以及質管部門之間,高、中資歷醫生和低資歷醫生之間,對于CDSS的作用定位、依賴程度都不同,甚至是局部對立的。如何通過一套CDSS系統之下的若干套模塊化組合,以滿足不同級別、不同角色的專業用戶需求,協調各方利益,是要考慮和突破的重點問題。
比如,從個人用戶角度看,CDSS給出的決策意見既要能“講得通、信得過”,還要盡可能保留用戶原有的使用習慣,不打斷、不妨礙、不繞遠。
以效果為導向。以效果為導向,實際上是一種“以終為始”的逆向目標決策理論。從終點向起點一步一步推演,反推路徑、步驟和方法等要素。這種思維模式的好處是,對于整體的把控更清晰,更有條理。
通過近期學習和參觀,我發現,CDSS是一個很適合用逆向思維來推導建設的系統。項目動手前,要從預期目標反推,各項基礎準備工作是否充分,數據基座是否牢固,需要哪些前置的配套改造準備等等。除此之外,還需要來自使用方的專業用戶持續地參與知識庫、規則庫及決策引擎模型的完善和優化,最終形成積累沉淀。
因此,在整個項目實施和應用的過程中,甲乙方要從傳統的供需關系升級為良性的共建關系。院方對于CDSS的前期準備和全程貢獻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項目落地后的使用效果。
以上為我對CDSS的個人看法,不到之處還請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