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某三甲醫院開展醫聯體建設實踐與思考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醫聯體(以下簡稱“宣武醫院醫聯體”)自2014年成立至今,一直本著“資源共享、互惠互補、專科扶持”的原則,充分利用醫院醫療資源和學科優勢,通過合作發展、技術幫扶、人才培養等手段,發揮醫聯體核心醫院對各成員單位的技術輻射和帶動作用,推動分級診療工作的落實。
雖然“醫聯體”早已不是新鮮事物,但其內涵愈發豐富。本文旨在回顧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這10年來醫聯體建設過程中有哪些方式和方法值得肯定與分享,哪些方面需要改進和優化,以期為醫聯體在新的環境和政策條件下的高效運轉和作用發揮提供建議。
1 建設實踐
1.1 明確管理架構,建立完善的運行機制
醫聯體合作的基礎是有一個讓各項制度運行和落實有依托的管理構架。宣武醫院醫聯體組建由宣武醫院黨、政一把手擔任組長,宣武醫院醫療副院長、各合作成員單位法人代表擔任副組長,核心醫院、各成員單位牽頭部門負責人擔任組員的宣武醫院醫聯體工作委員會。工作委員會的成立為各成員單位提供了探討醫聯體運行發展的計劃及實施方案的平臺,發揮重要的領導及決策作用。宣武醫院醫聯體通過建立以核心醫院和合作醫院共同參與的管理構架,從而將核心醫院與合作醫院之間在醫聯體合作方面的關系理順。在此基礎上,共同商討、論證和制定工作方案和各項工作制度,并在實際運行中予以修訂或者優化,意在使各項工作有章可循。
1.2 踐行核心醫院職責,多渠道提升基層單位診療水平
宣武醫院醫聯體在成立之初就力推“基層首診,雙向轉診”的就診格局。為提高基層成員單位診療水平,發揮核心醫院的人才和技術優勢,特制定醫療同質化管理制度,以專家出診、一對一帶教、專業講座、科研項目協作等方式把規范的診療技術及時普及到基層,提高了基層醫務人員對臨床常見病,尤其是慢性疾病的鑒別診斷和治療能力及疑難病癥的辨別能力,提升醫聯體內醫療同質化水平。依托醫院國家級、市級重點專科,在社區成員單位建立基層服務點,定期到服務點技術指導,并接收社區醫務人員來院業務學習。同時,核心醫院在很多地方也得到了成員單位的支持,如接收病情穩定、診斷用藥明確的輸液患者回到社區,減少在醫院滯留時間;接收康復期、穩定期的患者到成員單位完成后續治療,以節約核心醫院的病房資源等。
1.3 積極推進緊密型合作形式
2019年,根據《北京市緊密型醫聯體試點建設指導意見(討論稿)》的要求,在北京市西城區衛生健康委員會的領導下,建立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北京市回民醫院緊密型醫聯體。宣武醫院作為核心醫院制定緊密醫聯體合作方案,并與回民醫院先后多次就開展緊密型醫聯體合作進行磋商,精準定位合作方向和現實需求。在此過程中,宣武醫院積極思考合作切入點,回民醫院積極響應,在雙方有效溝通和高度合作意愿的基礎上,已在門診手術患者下轉、術前檢查、術后康復等方面達成了一系列共識,力求通過以點帶面的形式,逐步落實、擴大合作面。
1.4 加大支持力度,落實區域資源共享
為落實醫療資源共享,宣武醫院向成員單位提供檢驗及大型設備檢查項目目錄,落實結果互認,優先為社區單位居民提供檢查通道。同時,為了進一步暢通社區患者預約通道,提前向社區醫療機構開放號源,號源充分滿足社區需求。
核心醫院與醫聯體內基層成員單位統一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腦血管病等病常用藥品目錄,藥品采購均在國家統一平臺,保障慢病患者用藥銜接順暢。同時,組織藥師指導合作單位處方點評工作,推進合理用藥和用藥水平同質化。
1.5 持續開展專科醫聯體工作
專科醫聯體是醫聯體橫向合作的一種形式。宣武醫院神經內科于2017年牽頭成立北京市神經內科專科醫聯體,2022年除神經內科外,醫院重癥醫學科、心內科、康復醫學科、醫學影像科、婦產科、口腔科再獲批牽頭成立專科醫聯體。專科醫聯體的建立旨在充分發揮牽頭科室的學科優勢,提高相關專科疾病預防、診斷和治療水平,加強人才培養及臨床研究,深入開展廣泛的業務合作與學術交流,探索專科疾病分級診療模式。為了更好地開展專科醫聯體工作,各專科均制定專科合作方案,專人負責醫聯體各項工作,并制定工作目標,力求取長補短、互幫互助的基礎上開展專科合作。
2 取得成效
2.1 “基層首診,社區轉診”格局得到推進和鞏固
醫聯體內部通過資源下沉及幫扶措施有力促進了“基層首診,社區轉診”的就醫格局。宣武醫院作為核心醫院制定社區轉診流程、急危重癥轉診流程等,由專門人員負責接收社區轉診患者。宣武醫院醫聯體成立至今,累計完成社區轉診預約患者近10000余人次,涉及醫院各臨床科室。通過2013-2022年社區成員單位的接診量、專業技術人員數量及社區上轉患者數量可以看出,在衛生技術人員沒有顯著增加的情況下,除2020-2022年數據有起伏,整體上還是逐年提高的(圖1)。可見基層單位在病患管理和吸引力上都有提高,診療水平得到了廣大社區患者的認可。
圖1 2013-2022年社區成員單位工作量、轉診量趨勢
2.2 分工協作機制得到完善,服務連續性得到提升
在各項制度的引導下,各成員單位了解個體在醫聯體內的功能定位,妥善利用核心醫院的學科優勢和資源,承擔相應的工作職責。
在分工協作和提升服務連續性方面,宣武醫院與成員單位在腦血管疾病診治和急診急救方面的合作交流上越發密切,有帶教、查房等成熟的工作機制。基層成員單位發揮作用,在病情允許、診斷明確的前提下積極接收核心醫院下轉的輸液患者,方便患者就近輸液治療,緩解醫院急診接診壓力,減輕急診患者的滯留。同時,核心醫院與非基層成員單位建立患者下轉機制,積極接收核心醫院包括門診手術、術前檢查和術后康復患者。醫聯體建立急危重癥的雙向轉診流程,妥善處置急危重癥患者的轉診和收治問題。
2.3 專科扶持工作得到有效開展
開展專科扶持工作以來,醫院對成員單位的專科扶持工作從原來單向的、以內科為主的模式,轉為雙向的、多學科扶持模式。醫院專科扶持工作開展充分聽取合作單位的需求,以需求為導向,創造性地為成員單位提供所需的支持。應基層成員單位需求,醫院先后在基層成員單位開設呼吸科、內分泌科、心內科、神經內科等專科服務點,開展包括出診、帶教、專業講座等工作。為了彌補學科上的空白,醫院眼科、骨科、口腔科、護理學、藥劑科等主動與基層成員單位對接,將醫療服務下沉并延伸,進一步引導社區患者基層就診。醫聯體成立以來,已向基層成員單位派出各科室專家500余人次。同時,宣武醫院還應非基層成員單位的要求,開展學科幫扶,實現包括疼痛學科、神經學科等在部分成員單位建設和開展。
3 思考
“醫聯體”作為推進分級診療工作的一種合作模式,其建設發展取得的效果有目共睹,且任何一項工作都存在持續改進和優化的空間。業內關于醫聯體發展的壁壘與瓶頸的分析很廣泛。本文主要研究在現有政策條件、體制機制下如何優化和深入開展醫聯體工作。
3.1 圍繞核心醫院,開展“輸出”與“反補”式的緊密合作
在醫聯體合作的體系內核心醫院起指導、幫助和支撐作用,而不是包攬、虹吸患源和醫療資源;二級、三級醫院應圍繞核心醫院做學科的補充和延伸;基層機構應該做整個體系的接的住、信得過的健康“守門人”。因此在現有政策條件、補償機制、管理體系下,要想“緊密”就需要各單位找準定位開展差異化和互補性的合作。核心醫院畢竟醫療資源有限,一定要做好有方向的“輸出”,包括專業技術輸出、醫療資源輸出和患者輸出。通過輸出內容,有的放矢地發揮核心醫院在優勢學科領域的優勢地位,常見病和多發病專業領域較強的學科與基層成員單位進一步深入融合,疑難危重疾病診治較強的學科推進與二級及以上成員單位臨床資源的整合,突出專科特色,互補發展。這樣,對于有一定軟硬件實力和醫療水平的二、三級成員單位來說,整體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可以過渡和承接核心醫院的病患,雙方醫療資源都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和高效運轉。對于基層成員單位來說,核心醫院的輸出讓基層單位有依靠,更有底氣去做健康“守門人”。
核心醫院的“輸出”是動力,為的是形成“輸出”與“反補”良性互動的、緊密的合作體系。
3.2 以“全科聯合”為主,促進社區單位醫療同質化
所謂“全科聯合”即核心醫院以全科醫學科為主,開展基層單位對口扶持工作,推進在全科醫學領域醫療同質化。從定義上來講,社區衛生服務就是以全科為主的醫療服務,核心醫院開展以全科醫學為主的幫扶,符合社區成員單位的定位、能力和服務的群體。從上下聯動的角度來講,全科醫學的同質化可以提升核心醫院和基層單位轉診標準的統一,更可以提升患者的精準上轉,避免患者就診往復,節約核心醫院醫療資源。筆者反對核心醫院為了完成任務,應對考核而開展“大撒網”式的幫扶,更反對核心醫院以擴張的態勢,擠壓基層醫療機構的發展空間。
3.3 從功能方面提升“醫聯體”知名度
有研究表明患者對醫聯體的認知和體驗顯著地影響就醫選擇,因此讓人民群眾了解“醫聯體”,進而利用“醫聯體”十分重要。然而,這項提升醫聯體知名度所對的客體不僅僅是社會面,還包括體系內的廣大醫務人員。對于社會面來說,宣傳方式上要充分利用公共媒體和自媒體,以短視頻、線上健康宣教、圖片軟文等形式,圍繞醫聯體“是什么,能干什么、有什么支持政策”等功能方面的問題進行宣傳。醫聯體成員單位還可以組織線下義診、健康講座等方式,直接面向廣大群眾。對于廣大醫務人員來說,主要是要讓他們切實感受到醫聯體所帶來的收獲——醫師專業有提升,上下轉患有承接,運行效率有提高。這樣就可以在醫聯體體系內,構建患者信任、醫者推薦的、體現醫聯體效能與價值的互動格局。
來源:《中國醫院》雜志2023年第10期
作者:漢業旭、張檸、姚崢、張育、唐鳳君、劉妍妍
單位: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首都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參考文獻略)
下一篇: 費科鋒:專科醫療質量與效率驅動的數據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