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大模型從小事做起(一):患者群管理
進入2024年,大模型變得愈發“成熟”:它逐步褪去自身的娛樂標簽,開始以“生產力工具”的定位出現在熟悉的工作和生活場景中。比如,在我常用的Evernote和WPS中,AI助理的按鈕都處于醒目位置,并提供多種服務。在B站看學習視頻時,評論區也常看到各種各樣的機器人用戶,對視頻內容進行提煉總結,方便大家快速了解視頻內容,決定接著看還是劃走。總體感覺,進入2024年,大模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化,悄然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于是,對于大模型在醫療領域的落地和實踐,也有了更多的期待。大模型落地,場景的選擇至關重要。開設這個系列文章的初衷,也是試圖從具體的醫療場景、問題需求中,為大模型尋找更精準的定位和落地方式。
一 患者群管理
(1)問題
很多臨床科室都有自己的患者微信群。這既是醫患溝通的重要渠道和容器,更是科室在線上的重要門面。
很多患者群剛建立時,群里人數不多,科室工作人員憑著一腔熱情,齊心協力,可以把群氛圍搞得很好,醫患雙方都滿意。
但隨著患者人數增加,一個群不夠用,開始建第二個群、第三個群,群體驗也開始逐漸走下坡路。群里的整體氛圍,也從最初的有秩序、有溫度、良性互動走向沉默、甚至是“逐漸失控”。
有需求就有響應。在很多場景中,已經有人試著用機器人去解決群管理的問題。在以往的文章《“ChatGPT+醫療”應用場景探討》中,曾經提到一個案例,在某品牌私人醫生的醫患群中,智能客服可以向用戶提供信息檢索、資料推送等服務,患者也接納了這種方式。除外,在一些辦公類IM應用的群聊中,也通過接入大模型的方式,為群用戶提供群聊要點自動整理,并生成待辦、預約等服務。
上述幾個案例中的群機器人,都有一個共同點:群用戶和群機器人之間的交互是被動的,只有群用戶@群機器人時,才會觸發對話;而且對話的內容,更多地圍繞用戶明確的指令展開。雖然身處群這樣一個公域空間,但上述案例中提到的群機器人,在工作時,還是一個單用戶聊天機器人。
(2)解決思路
在我們期望的科室醫患群管理中,如果寄希望于大模型帶來突破,按照對“人”的要求來設定一個群運營和管理機器人,它至少應該能解決如下三個問題:
1)讀得懂。能從多用戶、多輪次、多線程討論中,準確地領悟不同主線的主旨、關鍵詞等重要信息。
2)接得住。在讀得懂的前提下,能主動且適時介入不同的討論話題,針對不同用戶、不同措辭行恰當的引導、鼓勵、氣氛調節、問題分發等操作,在確保聊天可控的同時,又不會顯得突兀與尷尬。
3)學得會。有了機器人,并不意味著把群的管理和運營工作都交給機器人去打理,更多的時候,機器人和真實的醫務人員,在群里是互補的角色。而機器人,則可以從群里的真人醫患對話中,不斷地學習行業知識和語料,持續提升自己。
上述內容,只是我平日里一點簡單思考,顯然不足以支撐整個產品設計。幸運的是,我在讀論文的過程中,找到了跟我想法相近的論文作為理論支撐,微軟研究院于今年一季度發布了一篇名為《Multi-User Chat Assistant(MUCA):a Framework Using LLMs to Facilitate Group Conversations》(點擊此處可下載)的論文,文中介紹了一種基于大模型的群組聊天機器人框架,并從“何時”“向誰”“說什么”三個設計維度,為多用戶聊天機器人給出了完整的設計思路,最終通過實驗結果,給出了設計方案的有效性。有興趣的可以下載一讀。
我更感興趣的是,醫患群機器人這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可能是當下大模型在醫療場景中,更適合去做的一件事。因為它做起來很“輕”,在云端去訓練和計算,可以直接接入醫患群,快速落地,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讓用戶感受到大模型作為生產力工具的作用,還可以作為互聯網醫院的增值服務來設計具體的商業模式。相比之下,大模型的私有化部署,雖然安全性較高,但也對軟硬件設備、技術開發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見得適用于當下的醫療和市場環境。
以上僅為個人想法,不到之處還請批評指正,歡迎留言探討。
未完待續
作者簡介
李楠,CHIMA委員。現從事醫院管理和信息化工作。作者觀點僅代表個人,純屬技術交流,與供職單位無關。
CHIMA 2024大會邀請
中國醫院信息網絡大會(CHIMA 2024)將于5月16-19日在南京國際展覽中心召開,以新質生產力理論為指導,以深化應用,融合創新,用信息技術賦能醫院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邀請國家衛生健康委相關司局領導、兩院院士、國內外醫療衛生信息化領域知名專家學者、領軍人物做主旨報告。本次大會聚焦醫療信息化的技術及應用領域的核心問題,將設立信息標準與互聯互通、信息中心管理與實踐、醫院基礎設施建設等拓導課與分論壇。會議同期還將舉辦中外醫療信息網絡技術和產品展覽會,集中展示國內外知名IT廠商最新技術和最新產品。大會大咖云集,內容豐富多彩,歡迎各醫院和企業代表參與。
相關鏈接:
4.“CHIMA 2024中國健康醫療信息化圖書展”參展通知
上一篇: 黃昊:漫談醫療軟件質量管理(上)
下一篇: 吳秀春:從傳道者到醫院HIS奠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