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晉軍:高端、私立、集團化醫院信息化建設方向思考與實踐
不久前,筆者應THAC峰會的邀請,就民營醫療的信息化建設主題,發表了題為“高端、私立、集團化醫院信息化建設方向思考與實踐”的演講,有感而發地與會場中諸位業內專家、醫院院長交流了個人實踐中的心得體會。今天,我也以文字形式,把這一主題書寫下來,和大家再做分享與討論。
伴隨著近幾年國內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到來,以及“云大物移智”等技術革命浪潮,醫療信息化的概念雖不似互聯網那般波濤洶涌,也可謂跌宕起伏。在激進的風口下,業內一度流傳著AI機器人看診、全面互聯網化的線上診療、甚至還有“醫院消亡、醫生永存”的口號。然而,在回歸到理性之后,醫療信息化的發展還有漫長的道路要走。
2020年的一場疫情災難,讓醫療與大健康行業再次備受關注。而民營醫療機構,也在后疫情時代下,肩負起更多的社會期待與使命。對于打上“高端”、“私立”、“集團化”標簽的民營醫院來講,更加期盼于借助技術紅利,來助力醫院發展與服務客人。我將就高端、私立、集團化醫院的信息化建設方向,來和大家分享一些美中宜和的思考與實踐。
所謂“高端”,是指以客人為中心的高端服務,除去物理環境的高端外,會更關注醫療質量與客人感受,致力于在每一處服務細節中打造客人的巔峰體驗;而“私立”的標簽,又決定了醫院要面對更多來自經營層面的壓力,關注獲客與轉化,也關注企業運營成本、服務口碑等。最后是“集團化”,這意味著比單體醫院更注重標準與統一,即在同一品牌下的不同醫院能否提供無差異、連續性的醫療服務,同時集團化也帶來了更多關于資源集中與成本優化的討論。
“執其兩端而用中”,信息化本質在于數據,醫療管理系統的本質在于流程。
無所謂新時代下層出不窮的若干“高級”概念,諸如“大數據、智能化、區塊鏈、互聯網+”等等,究其本質還是數據本身的玩法。所以如何做好數據的建設,是信息化建設的關鍵命題之一。另一方面,與數據建設密不可分的、共同構建起信息化本質的就是流程建設。在醫院日常業務中,HIS作為最核心使用的業務管理系統,其所承擔核心作用就是流程定義,包含業務流程與管理流程。
作為信息化管理者,筆者一貫堅持認為,只有抓住了數據與流程這“兩端”,才是掌握住了信息化建設的命脈,才可以更好地為業務體系提供支撐與服務。
基于上述我們對于高端私立集團化醫院與信息化本質的雙向理解,我們正在一步步實踐著信息化建設從理論到成果,再由成果反作用理念的循環過程。由此,為指導我們自身更好的完成未來的建設工作,筆者總結定義出以下五大信息化建設方向,用以指導美中宜和的信息化體系不斷發展與提升。
第一,頂層設計,縱橫融合
美中宜和的信息化體系重塑,起源自2016年底。在得到董事長胡瀾博士高瞻遠矚的“百年老店”目標與信息化戰略要求之后,我定義了美中宜和信息化建設的“521”戰略體系,并以TrakCare作為核心臨床系統。(想要了解的同仁伙伴,可以閱讀《美中宜和CIO曹晉軍:以信息化護航集團發展,打造醫療行業百年老店》,本文不再贅述)時至2019年元月1日,伴隨我們北京亞運村院區信息化系統的全面上線,標志著“521”體系的建設完成。時至今日,“521”體系又有了更進一步的擴展與完善。
“伴隨企業發展,醫院業務形態在不斷變化,技術體系能否跟得上業務的發展步伐?”
“一套已經建設了四年的IT體系,還符合今時今刻的業務要求嗎?”
“信息化建設是否可以持續演進,而不是每隔3-5年都要面臨著推倒重建的窘境?”
相信這是我們每一位CIO時刻思考的問題。而我的回答是非常肯定的!這也恰恰是頂層設計的重要性的體現。
2020年初,美中宜和正式收購了位于北京北三環的某民營婦產醫院,后更名為美中宜和北三環院區,同時也以此院區建立了美中宜和在北京的生殖中心。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521”體系如何應對生殖業務的挑戰,怎么把一個設計之初未曾考慮的新業務嫁接到“521”體系中來,這也正是對頂層設計戰略性的一次考驗。
首先,我們選擇了垂直于生殖業務的專業系統,讓專業的系統處理專業的業務。之后,通過SOA平臺打通系統間接口,將生殖系統納入大HIS平臺,從而使521體系的各種業務數據傳遞給生殖系統,反之,生殖系統上所產生的專業生殖數據也將傳遞至“521”體系。對于“521”體系而言,仍然保持原有結構的同時,能夠將生殖系統的不同數據,做了臨床、客人服務等主題的區分,分門類別地存儲在HIS、CRM、數據平臺等對應系統中;并依托原體系功能,將生殖服務傳遞給終端客人,比如基于微信小程序為客人開放生殖伴診、周期信息查詢等能力。
由此可見,“521”體系是我們的信息化產品的核心骨架,在這個骨架之上,將不斷地成長出若干專業應用。這些應用有的是我們對接行業中成熟的第三方系統,也有一些是我們自研發的適應于美中宜和專屬業務的應用。無所謂有多少這樣的系統或應用,都將納歸到我們的“521”體系中,以完整有序的體系能力最終提供給用戶,從而實現“頂層設計,縱橫融合”的建設方向。
第二,業務系統一體化
業務系統一體化思想是指,在實際業務活動中,所有的業務行為發生(即業務事件),都將在IT系統中有所對應地執行或體現。反之,我們對于系統的任何調整與改變,也都將直接對業務活動造成影響。一方面,業務系統一體化實現了系統對于業務流程的保障與固化,另一方面,全過程的系統數據又為業務PDCA循環帶來了全面的決策支持。這一理念,可以類比ERP領域里“業務財務一體化”思想。在“業財一體”的概念中,所有的財務行為,都需要有業務事件驅動,從而形成財務憑證,實現一體化過程。反之亦然。
在醫院業務中,以醫囑為核心的信息系統,就是“業務系統一體化”的有力表現之一。我們所使用的TrakCare系統中,醫囑包含臨床過程與收費過程。醫生在系統內下達醫囑后,護士、醫技、藥房才能去執行相應的業務服務與系統操作,并形成計費賬單。否則在系統中無從執行,業務上也就無法為客人提供相應的醫療服務。
另一個頗具美中宜和特點的例子就是“套餐”。“套餐”是美中宜和業務的核心內容之一,大部分業務都是基于套餐給客人提供服務。而套餐的有趣之處在于,它既包含了市場銷售屬性,同時也包括臨床服務屬性。在市場銷售層面,套餐需要考慮定價策略、市場活動、政策折扣、推廣宣傳等。在臨床服務層面,套餐又具備一系列業務服務定義,包含了客人就診中的臨床業務等,類似于臨床路徑的設計思路。
因此,當業務定義出套餐的服務內容與市場策略后,美中宜和就將此套餐明確配置在系統里。在系統內套餐上架后,才可以開通實際的對外售賣業務,以及后續的臨床使用。同樣,因為系統記錄了套餐的所有業務數據,通過BI系統,將向管理者提供套餐業務的市場與臨床表現,從而影響決策者不斷調整套餐以適應變化中的市場。當然,所有的業務變化,又將帶來系統變化,業務與系統相互作用、螺旋上升,實現一體化建設。
套餐是個微觀的例子,當我們把業務中的所有微觀場景聚沙成塔,從更高的宏觀層面來看,業務系統一體化所產生的的影響與價值也會更加明顯。例如,我們可以一起回顧一下北三環院區的上線過程。
2020年1月10日,信息化團隊正式入駐現場啟動項目,2月24日上線系統,一個多月的時間內完成了一家收購院區的信息系統上線。在復盤的時候,北三院區的大院長就曾提出,“從外部醫院轉變為美中宜和最重要的兩件事,一方面是物理環境改造,讓客人在感官上進入美中宜和,另一方面則是系統上線,讓客人從業務上進入美中宜和”。
事實上,此時的系統上線不單純是一個IT系統上線過程,更是一個真實的業務體系上線過程。在此過程中,我們最大的工作就在于對一線使用者的培訓與考核,而這一過程并非純粹的系統操作培訓,更是對美中宜和業務服務流程的培訓與考核。因為業務和系統已經扎根在一起、生長在一起,呈現出來就是一股繩,這就是我所提出的“業務系統一體化”思想。
2020年是我們“業務系統一體化”建設方向提出的元年,未來我們還將持續不斷地在此方向進行探索實踐。
第三,個性化服務,追求巔峰體驗
正如上文談到對“高端”的理解,即高端的體驗;如何通過一系列專業而細致的服務,不斷為客人帶來巔峰體驗,這也是美中宜和自建立以來一貫的追求。由此也明確了信息化的建設的又一個方向:個性化服務,追求巔峰體驗。
在美中宜和,當客人到達院區后,第一個服務環節就是身份確認,并為客人佩戴上具有客人身份標識的腕帶。隨后,在客人整個就診過程中,每一個關鍵位置都會通過掃描腕帶來識別客人信息,避免醫療差錯。與此同時,客人的院內就診軌跡也將被信息系統采集,基于客人的軌跡數據,我們可以提供更多貼近客人的服務,比如微信小程序端的客人伴診,客人B超等待時長干預,各業務節點客人停留分析等等。
微信小程序作為美中宜和提供給客人端自助使用的工具,也正是我們著力打造的服務產品。同樣,基于客人就診軌跡,信息系統掌握了客人當前已到達的位置、已完成和未完成的診療項目,可以據此向客人提供一系列伴診服務。比如當檢驗檢查報告被醫生確認后,客人的手機端就可以第一時間查看;我們的B超報告幾乎是在客人離開B超室時就能在小程序中看到。再比如就診信息提醒,可以告知客人待執行的診療內容。相對于業內的微信端服務,美中宜和小程序更為注重連貫的就診服務,而非碎片化得割裂功能。我們也正在嘗試著將伴診服務拓展到院前、院后的邊界中去,讓客人在院外也可以繼續享受美中宜和的服務。
在小程序的應用中,我們努力追求“患者參與/Patient Engagement”的理念,致力于打通醫生端與客人端的信息不對稱。而這一理念落地在信息化上的關鍵,就在于醫療人員使用的HIS系統與客人端應用的打通,讓診療信息與客人服務類信息能彼此傳遞,實現對應與轉化。以美中宜和的“分娩計劃”功能為例:業務上,分娩計劃讓客人可以決定與選擇分娩時刻的服務內容,諸如播放的音樂,產房的燈光,陪同的親屬等等;在信息化層面上,客人在手機上填寫的這些問卷類內容,可以轉化為HIS中指導臨床團隊的工作表單,這正是我們所指的—“Patient Engagement”的關鍵。
關于客人服務的主題是持續化建設的,永遠沒有終點,我們需要在不斷的探索過程中持續改進。
第四,為管理決策賦能
“用數據說話”是美中宜和的業務傳統。集團每個月都會對運營數據與質控數據進行全方位的復盤分析,對數據質量也提出了非常精細與準確的要求,畢竟,錯誤的數據往往會比缺少數據更讓人害怕。例如“新客戶”這個概念,在美中宜和的業務分析中就存在著多種精細化的定義,比如集團新客戶、院區新客戶、科室新客戶、業務新客戶等。
伴隨業務需求的不斷深入,我們在數據建設上也投入了巨大力量。目前已經完成了三期數據建設,分別為“一期·標準化”、“二期·指標化”與“三期·實時化”。其中,“一期·標準化”重點通過業務咨詢過程,幫助業務規范數據,統一了集團各類數據標準,包含數據定義、來源定義、周期定義,以及校驗流程定義。“二期·指標化”是通過數據指標化抽象,實現了各類指標的定義,以及達成了指標的監控功能,包括財務指標、銷售指標和工作量指標等。“三期·實時化”通過數據的實時化獲取,打造了手機端移動數據駕駛艙,使管理團隊能夠在第一時間了解業務動態,并直接干預業務經營過程。
經過三期數據建設,我們實現了讓各位院長無論何時何地,拿出手機,就能通過數據應用一站式了解到醫院里實時發生的各種業務情況,諸如門診量、業務銷售量、客人B超等待、醫生出診情況和預約分布等等。
當前,我們正在打造美中宜和的數據中臺,核心包含數據資產化與數據服務化,一方面清晰定義了美中宜和的數據資產與價值,另一個方面通過中臺數據服務,能夠面向使用者或其他應用系統直接或間接的輸出數據能力。(參考《美中宜和醫療集團CIO曹晉軍:淺談數據“中臺”概念與實踐》)
第五,開發性與“+互聯網”
“開放、融合、生態建設”,是當前時代的核心背景之一。從更宏觀的層面來講,任何封閉系統都終將失去活力,只有具備開放性的系統才能夠更長久地發展。因此,信息系統的建設,也必須具有開放性。
“+互聯網”是醫院信息系統實現開放性的一大核心體現。不同于其他行業的“互聯網+”概念,醫療行業始終最關注于醫療本身,安全永遠是醫療的第一位訴求。醫療在與互聯網相互融合的過程中,必須以醫療為根本,無論網絡技術如何變革,醫療的模式始終沒有發生實質性的變化—“根本”不能動搖。而互聯網作為通信手段的一種,主要作用于輔助信息交互與傳播,是類似于遠程會診的延伸。因此,我更愿意稱這種組合為“醫療+互聯網”。
另一方面,當“+互聯網”的模式形成后,對私立醫院的業務推動是非常顯著的。互聯網作為時代的產物,其技術發展已經根深蒂固地與我們當下所處的時代融為一體,與其說“+互聯網”是將醫院鏈接進入互聯網的過程,倒不如認為是醫院走進客人生活習慣的過程。同時,我們也能借助網絡端的用戶流量,無論在產品曝光、客戶引流,還是輿論效應方面,都可以為醫院所用。
在技術層面上,信息系統的安全性同樣備受挑戰。一方面,“521”體系有著獨立的安全體系建設;另一方面,美中宜和不允許醫療的大HIS體系接觸任何外網,“+互聯網”的模式建設是通過前端產品CRM體系去構建完成的。通過在CRM平臺構建的網絡渠道管理模塊,實現預約共享、訂單共享、核銷共享等能力。借助一套統一化模式,將有能力對接的第三方渠道網絡平臺接入美中宜和信息體系,從而實現智能的線上互聯網與線下醫院的有機互動,讓“醫療+互聯網”給客人一加一大于二的體驗。
信息化的建設始終要服務于業務,我一貫秉持“業務體系為綱,信息建設為輔”的思想。技術并非是變更業務,而是賦能業務,為業務的不斷上升與自我變革提供支持與動力。但只有當真正實現業務系統一體化的時候,才是系統可以最大化助力醫院管理者的時候。
“大方無隅,大象無形”,當業務與系統真正融為一體,將不存在獨立意義上的信息化建設,而是伴隨著業務定義、業務設計與業務開展,信息化建設就在其中。業務所在之處皆有系統,系統所用之時皆能利器,不必擁抱信息化,還須“融入”信息化。
上一篇: 吳坤:醫信工程師需改造自身學習
下一篇: 信息化助力醫院績效考核新模式實踐